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挑战极不寻常成就历史少有

网友投稿  2011-03-05  互联网

    □□本报记者施维王瑜

    “刚刚过去的五年,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极不寻常的五年。”回顾“十一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之路,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皆有这样的感触。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和不断扩散蔓延,各种自然灾害偏重且频繁发生,国际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使农业农村经济面临空前挑战。

    “但这五年也是农业发展形势最好、农村面貌变化最快、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农业税全面取消、粮食产量“七连增”、农民收入“七连快”,这一串串成绩令代表、委员们既欣慰又自豪。毫无疑问,正是因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打下了基础,我们才能沉着应对一系列来自国内外的挑战,才能以更加坚实、稳健的步伐迈入下一个五年!

    粮食生产“七连增”,把饭碗端在了自己手里

    “过去五年中,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最瞩目的成绩就是粮食产量‘七连增’,这同样也是‘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最大的亮点之一。”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天津市委会副主委王玉佩说,对于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粮食产量实现“七连增”,说明我们更牢地把饭碗端在了自己的手里。“尤其这一成绩是在近年自然灾害偏重且频繁发生的情况下取得的,更是难能可贵。”

    回顾粮食“七连增”,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于振文认为,这是政策支持、科技支撑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近年来国家惠农支农力度不断加大,有力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这是基础;其次,科技增产效果明显,‘良种’加‘良法’的有效推广,提高了粮食的单产;此外,近年来农业部实施的科技入户、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等重大工程,使先进实用技术与科技户、示范田密切结合,大大促进了高产技术的有效应用;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在面对各种突发的自然灾害时,应对充分、管理得当,有效地缓解了灾害带来的影响。”

    此外,粮食主产区的贡献也是功不可没。在最近6年全国粮食增产的2002亿斤中,91.2%来自13个粮食主产省。去年,黑龙江全省粮食产量首次突破千亿斤,与河南省并列“千亿斤产量大省”。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局长隋凤富十分自豪:“十一五”期间,粮食安全更有保障了,农业基础更稳固了,下一步要着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在粮食生产稳步发展的同时,我国“菜篮子”产品增长迅速,品种丰富,肉蛋奶、水产品、蔬菜、茶叶、水果等,总体上产量都在稳步增加。“这都为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管理好通胀预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玉佩说。

    工资性收入贡献凸显,推动农民收入增长“七连快”

    “十一五”期间,农民年人均纯

    收入先后跨上4000元、5000元台阶。更让代表、委员们兴奋的是,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实际增长10.9%,自1998年来首次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全收认为,这主要是源于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5年前,农民在深圳打工一个月1000元都赚不到,现在我们企业一个普通的打工者每个月都能赚到2000元左右。”

    “十一五”期间,工资性收入已经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一个重要支撑。去年以来,各地纷纷上调最低工资,有些地方增幅达25%左右,带动了农民务工收入快速增长。

    农业结构调整,则拓展了农民在农业内部增收的渠道。来自安徽省砀山县葛集镇白腊园村的刘瑞莲代表告诉记者:当地农民增收快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快,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从苹果、银杏到大棚油桃再到油桃品种的更新换代,“周围村子都是跟着我们学”。2010年,该村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在砀山地区是最高的。“我们正在考察下一步怎么转。”刘瑞莲说。

    “拉长产业链,就能使产业链每个环节成为农民增收的节点。”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张光强告诉记者,“十一五”期间,杨凌建了一个100平方公里的示范区,形成了粮食、蔬菜、畜牧养殖等8个特色园区,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经过3年尝试,农民变成了农业工人,年人均收入也从4700元增长到7100元。“现在农民积极性很高,很多外出务工的农民回到园区从事农业生产,实现多位点就业。”

    “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为保障民生、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有力支撑。”王玉佩委员说,“家电下乡政策效应为何那么明显,这和农民收入增长是分不开的。”

    惠农政策密集出台,发展的决心更加坚定

    “十一五”期间,是国家支农政策力度最大的5年。各项惠农政策密集出台,让农民、农业、农村发展获得了全方位的支持。

    “最大的变化是国家取消农业税。”来自湖北省监利县新沟镇交通村的全国人大代表朱建华说。2006年农业税取消当年,监利就有农民贴出了“开天辟地头一回,农民种田不纳税”的对联。

    “不仅不用交税,而且还有补贴拿。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民每年仅此每亩地可以获得60至70元左右的补贴,听说东部有些地区还可以拿到100多元。”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旬阳县棕溪镇王院村党支部书记陈分新高兴地说,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中央对农民的补贴其实并不只有4种。”王玉佩向记者展示了一张今年2月份的《人民日报》,上面详细地列出了中央财政补助地方财政专项资金目录,一共有45项。王玉佩仔细地统计了一下,其中“农”字头的补贴占到了34项。内容涉及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沼气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生产救灾等等,“虽然这些补贴不都是直接发给农民,却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另外,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建材下乡等政策密集出台,激活了农村消费市场,拉动了国内需求,也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0年底,家电下乡达1.14亿台,销售额达2418亿元,全国汽车、摩托车下乡共补贴车辆1792万辆,拉动消费突破2600亿元。张光强代表说:“这一系列惠农政策,不仅让农民生活的质量显著提升,生产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这正是党中央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体现。”

    “这几年的优惠政策是历朝历代没有的。”刘瑞莲代表说,“现在农民也认识到,国家给了那么多优惠政策,农民能不能富起来,农村能不能发展起来,不光是国家的事,更是农民自己的事。我们要想方设法发展起来才能对得起国家的优惠政策。”展望“十二五”,大家充满了信心与力量。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3-05/162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