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鸿燕
雨水节气刚过,春耕生产从南到北逐渐展开,化肥市场随之萌动,农民全年购买和使用化肥的重头戏已拉开大幕。业内专家认为,2011年春耕化肥市场总体价格要高于往年,预计3~4月份的价格环比将呈现小幅上涨,控制化肥市场价格上涨的压力仍然较大。如何应对农资涨价,尽可能减少对农民的不利影响?
市场购买较集中化肥供应能保证
“2011年初的大旱,在一定程度上也推迟了化肥市场正常需求的形成,但是2月份北方大范围的降雪缓解了部分旱情,市场购买期将比较集中。”农业部农资市场预警监测分析课题组负责人、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龙文军告诉记者。该课题从2008年启动,每年持续做出月度和重点时节监测分析。
据监测分析,从化肥市场环比价格来看,除个别品种外,无论是出厂价格还是市场价格,2011年1月比2010年12月都有微小的上涨。“这种微小幅度的上涨都表明,市场已经开展萌动。”龙文军说,目前化肥市场价格总体高于往年。化肥价格环比上涨幅度不大,但是受CPI上涨的影响,化肥市场同比上涨幅度较大,从同比价格看,除氯化钾以外,化肥的出厂价格和市场价格都高于往年,且整体涨幅超过10%。
春耕期间化肥需求占全年的60%左右,春耕尿素需求量3000万吨左右,磷酸二铵400万吨左右,复合肥1100万吨左右。从2011年的宏观经济形势看,进入“十二五”第一年,相关的化肥生产企业都在力图发挥自身的生产能力,企业的生产能够保证春耕期间的化肥供应。预计全年尿素生产量超过6500万吨,磷酸二铵超过1200万吨,复合肥也超过1800万吨。春节前,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九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做好2011年春耕化肥供应工作,保障化肥企业正常生产用电、用气供应,不得对化肥企业拉闸限电。在这种情况下,业内专家预计,辅之以淡旺季出口调节措施,保证春耕生产的化肥供应完全没有问题。但是不排除受气候、交通、产能等因素的制约,局部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的供应短缺。
及时下发农资补贴引导农民合理施肥
保证春耕化肥供应、保持合理的化肥投入是促进粮食稳产增产的前提,对稳定农产品价格、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具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从2005年起,龙文军开始关注农资市场,跟踪调研化肥价格的升降起落。他认为,控制化肥市场价格宜疏堵结合。
“堵”的手段包括,政府应加强对化肥市场价格的适时监测,获得最真实的第一手信息,及时分析整理,发现苗头性趋势;严厉打击串通涨价、哄抬价格、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
“疏”的方式更为丰富,且有利于化肥市场“长治久安”。龙文军告诉记者,一是及时将农资综合补贴资金下发到农民手中,切实排除“跑、冒、滴、漏”,增强农民购买化肥的能力。二是及时将涨价原因向农民群众解释,从化肥的生产原料到加工企业,再到经销商,最后到达消费者,环节并不多,也不复杂,应该让广大农民了解化肥涨价的真正原因。实际上,当前化肥涨价的主要原因是国际上农资生产原材料的大幅涨价,石油等基础能源涨价,运输等相关行业涨价导致的成本上升。三是引导农民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合理配比氮、磷、钾,根据不同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抓住作物生长关键环节来施肥。当前,重要的是加大对北方地区的抗旱支持力度,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提高肥效。在农家肥充裕的地方,可以用农家肥替代部分化肥。四是加大对“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工程”的支持力度,要积极推广“农资连锁”、“农资农技双连锁”等经营模式,尽可能减少销售中间环节,提高放心农资的占有率。
农资打假出重拳净化市场保质量
春耕备耕往往也是假劣农资坑农害农的高峰时节,应加大化肥市场监管力度。“化肥价格大幅上涨后,由于获利空间大幅增加,受利益驱使,有些不法分子可能会铤而走险。”龙文军说。
2月24日,农业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纠风办、公安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供销总社等九部门联合召开了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根据会议精神,各地将部署开展2011年农资打假专项行动,规范农资市场经营行为,围绕肥料、农药等大宗农资商品质量开展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构筑一道阻断假劣农资流入市场的坚实“防火墙”,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坑农害农行为,净化农资市场,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