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一业兴百业旺万民富

网友投稿  2011-02-24  互联网

    北京市平谷区大华山镇位于京城东北70公里,平谷城区北部20公里处,是个三面环山的半山区镇。2009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为18782.6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3654.4万元,财政收入90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10096元。以大桃为主的果品产业产值11425.3万元,占到农业总产值的83.7%,占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的60.8%。桃产业成为惠及万民的生命之树、幸福之源。大华山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桃专业镇,中国的大桃之乡。

    大桃产业发展。大华山镇虽然有着96平方公里的面积,但可耕种的土地只有5.8万亩,且近一半为山地,其余为河滩地。山地灌溉无法保障,河滩地又因土层薄而渗漏严重。在“以粮为纲”的年代,很难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更不要说发家致富。

    20世纪60年代末,为了改变贫穷局面,时任后北宫村大队长的岳长文,冒着极大的风险,从北京请来果树专家,在确认几乎不产粮食的荒滩薄沙地适宜种桃后,他冲破“禁区”,弃粮栽桃,取得了巨大成功。于是他顶着压力,几棵、几百棵、上千棵地栽树,到了70年代中期,后北宫村桃树面积达到1500亩。就这样,靠栽桃树使群众逐步走出了生活困境。随后,这些桃树就像燎原的星火一样影响着全镇其它村。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大华山镇党委、镇政府为促进桃产业的发展,先后与北京市农科院林果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农学院、北京市植保站建立合作关系,请专家、引新品种、引技术、搞培训、建基地,先后完成十多项科研技术的推广,使桃产业迅速发展,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全镇20个村所有耕地全部发展成为桃园,总面积达到3万多亩,产量、效益不断提升。

    但进入21世纪后,各地桃产业竞相发展、相互冲击。为科学应对这种挑战和冲击,大华山镇桃业不管是量的扩张、质的提高,还是市场的拓展、品牌的保护等方面,都必须有一个全面的提升和突破。为此,镇党委、镇政府实施了旨在促进桃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精品、营销和产业综合开发“三大战略”。大华山镇作为以桃为主的果品专业镇紧抓这一机遇,经过不断努力,目前已拥有销售人员600多人,建立专业合作社32个,销售范围遍布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和部分国际市场。

    旅游产业的延伸。每年春季,大华山数万亩桃花竞相开放,成为一个非常壮观的桃花海洋。借此,平谷区打出了国际桃花烟花节旅游项目,大华山以桃花海为特点成为桃花节的首要观赏区,每年接待游客十余万人次。为适应北京国际化大都市对现代都市休闲农业的需求,大华山镇凭借5.8万亩果园和6.4万亩的生态林而形成的高达84%的林木覆盖率,开发了以生态为特点和以大桃采摘为主的休闲观光产业,加快了景区景点的建设,实现园中有景、景中有园的“农旅”结合模式,建设了桃花海、丛海逸园、胜泉亲水湾、老象峰等景区和挂甲峪有机桃、苏子峪蜜枣蜜梨、胜泉文化桃、西牛峪玉露香梨采摘园。几个民俗旅游村形成了200多户民俗接待户,不仅获得了充分的转移就业,而且每年户均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全镇年接待游客110万人次,获旅游收入5000多万元。

    农产品加工业的创意。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镇内建立起两家大桃深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1.3万吨,主要加工出口黄、白桃罐头和水果原浆,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近年来,随着农村休闲产业的不断深入和影响力、吸引力的扩大,每年前来大华山镇的游客量不断增加,开发旅游商品也因此成为镇党委、镇政府思考的又一个问题。桃树每12年至15年为一个生长周期,果树更新后,大量的桃树干随处堆放,不仅影响了环境,而且还成为大桃病原菌和害虫的越冬场所。大华山镇结合民间传说桃木具有驱害避邪的说法,建立了一家专门以桃木为加工原料的雕刻厂,不仅解决了上述问题,而且还安排了30多人就业,年创利税100多万元,丰富了大华山镇作为旅游集散镇的旅游商品种类,同时建立起桃木制炭、桃木生物质燃气等加工企业。

    新世纪、新华山、新发展。“十二五”大华山镇产业的奋斗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大桃产业为支撑,以旅游集散特色名镇建设为契机,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倾全镇之力,将大华山镇建设成为地方特色鲜明、产业布局合理、文化底蕴浓厚、农民就业渠道畅通、富民效果明显的世界知名旅游度假小镇(国家4A级休闲园区)。 于连忠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2-24/161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