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小兵谯曙光本报记者阮蓓
“现在新农合实行次均费用限额就是好,以前像这样的病,起码要2000元,现在只花了1000元就治好了。而且住院还报销了600多元,自己只掏了400元。”近日,刚从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新桥乡卫生院出院的檀木村村民周明夸起了新农合。
与周明一样,同村村民李琼去年底因急性肠胃炎,到乡里卫生院治疗,住院一个星期,用去了2000多元,除去报销费用,自己只掏了900多元。“以后住院看病再也不发愁了!”李大姐笑得合不拢嘴。
这一切,主要是得益于广安区在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实行的年度次均费用即患者每次住院平均花费限额、自付费用限额和年度住院人数绝对增长数限额“三限”标准。
据介绍,广安区从2005年就开始新农合试点,在试点过程中,发现个别医院存在次均费用高、自付费用高、年度住院人数绝对增长数年年攀升的不良倾向。该区2009年探索实施了次均住院医药费最高限额,单病种次均费用按照全区医疗机构次均费用分类限额。以一个季度、半年、全年为计算单位,对超过或连续超过最高限额的实施处罚,对责任人员实施处理。
该区实行“三限”一年半,处理违规医疗行为32起,取消村级卫生站门诊定点10家,对23家超次均费用的单位扣除补偿款289.22万元。2010年比2008年次均费用降低329.86元,降幅为11%,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定点医疗机构大处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市、区、乡定点医疗机构基本药物目录的使用率由60~70%提高到90%以上。住院率增长明显减慢,部分医院出现了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