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统一思想形成合力 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

网友投稿  2011-02-09  互联网

    □□本报记者施维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日前下发,文件主题聚焦水利改革发展。记者就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相关问题,采访了参与一号文件起草的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

    记者:前几个中央一号文件都是从农业、农村、农民或者城乡统筹的角度部署工作的,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为什么要把水利作为主题?

    宋洪远: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水利,既面对当前的突出问题,又着眼于长远的发展,同时又有全局的考虑。

    第一,兴水利、除水害历来都是治国兴邦的大事,是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的问题。早在1934年毛泽东主席就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改革开放至上世纪末又提出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强调要加强水利建设。

    第二,水资源短缺、水利设施薄弱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必须着力消除水利的瓶颈制约。

    第三,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要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搞好农田水利建设是基础。

    第四,从当前看水患灾害频繁发生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2010年西南地区发生的特大干旱、部分省市遭受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一些地区突发的严重地质灾害,再次警示我们要加快水利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第五,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连续发布的七个中央“一号文件”,已对农村改革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在对发展现代农业和加快林业发展做出安排的基础上,有必要对水利这个影响全局的薄弱环节和重大问题进行突破。

    第六,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任务艰巨而复杂,需要统一全党全社会的思想认识,形成治水兴水管水的合力,必须从全局的高度来对待,光靠一个部门是不够的,因此中央首次就水利专门出台了综合性的文件。

    记者:文件提出了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把握?

    宋洪远: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首先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文件提出了“三个把”的总体要求,即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

    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文件强调了“五个坚持”。一是坚持民生优先。顺应人民群众对水利事业发展的新期待,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二是坚持统筹兼顾。从我国基本水情出发,实行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促进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东中西部水利协调发展。三是坚持人水和谐。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合力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四是坚持政府主导。立足水利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的保障作用,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合力。五是坚持改革创新。着眼增强水利发展活力和后劲,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着力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记者: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水利改革发展提出了哪些任务和要求?

    宋洪远: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

    一是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兴农田水利。要按规划实施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方新建一批灌区,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各级财政都要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

    二是围绕保障防洪安全继续加强江河治理。要在继续实施大江大河治理的基础上,着力抓好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蓄滞洪区建设和水土保持重点区域治理等薄弱环节。

    三是围绕保障供水安全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要采取建设水源工程、调水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和其他非工程措施,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问题。继续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建设。

    四是围绕保障水资源安全加强各项管理制度建设。关键是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记者:要保证水利改革发展任务的顺利完成,应如何进一步强化水利改革发展的保障措施?

    宋洪远:一要加强投入保障机制建设。各级财政性资金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1倍。

    二要加强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强化水文气象基础设施,健全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完善水利行业技术标准,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

    三要加强水利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四要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抓紧完善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加强国家防汛抗旱督察工作制度化建设。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2-09/161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