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广东省各级农业、渔业部门把保障亚运会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健全工作制度,全面协调配合,有效保障了亚运会期间的近14万注册运动员、技术官员、新闻媒体和志愿人员、300万人次观众以及全省1.1亿人口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业部门将核心区100%纳入监管
亚运会前夕,农业部门通过实施“七个强化”,为保障亚运会期间农产品安全供应打基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各部门分工负责的责任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形成联动配合机制;强化投入品监管,联合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强化核心区基地监管,100%纳入监管范围,实行专人驻点监管;强化检验检测,加强对省内供亚运核心区基地(企业)、全省种植养殖基地、批发市场的监督抽查;强化动物卫生监督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强化应急管理机制。
在此基础上,亚运会期间共抽检供亚运核心区域企业种植业产品345个,监测农药残留参数52种,合格率为98.6%;抽检社会面种植业产品3950个,监测农药残留参数26种,按国家标准判定,平均合格率为96.7%。抽检畜禽产品样品1390个,开展β类兴奋剂和氟喹诺酮类药物检测,合格率为99.8%。
各级农业部门及时将监测情况抄报政府和有关部门,进行研究分析和风险预警。广州市农业局5~10月份共设2023个预警监测采样点,覆盖全市12个县区,发现并及时排除63次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同时,加大对供亚运农产品的检测力度。广州市农业标准与监测中心实施了亚运农产品现场驻点检测制度,驻点检测人员24小时工作响应,确保16个小时内完成检测工作。对于临时采购、应急供应的农产品,在保障检测参数不做重大调整的前提下,将检测时间压缩至6小时。该中心对供亚运核心区域植物性农产品实施批批检测,并组织了广州市外围区域12个区(县)社会面上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渔业部门全程监控水产品质量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以“奥运会的标准、世博会的模式”为总体原则,认真落实工作,实现了亚运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零事故。2010年,各类水产品样品省级抽检总合格率95.9%,较去年同期提高了1.5个百分点,供亚运核心区动物源性水产品兴奋剂检测合格率达100%。
强化领导协调。省、地级以上市的渔业行政主管部门都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实施了亚运会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工作方案、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亚运赛区城市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计划。联合卫生、农业、工商、质监、检验检疫等部门,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联合工作机制和信息通报制度。
强化产地监管。在组织专人对直供亚运核心区水产品生产基地和赛区城市水产品主要来源进行摸查的基础上,对本省所有供亚运核心区水产品生产基地实行驻点监管;对外省所有供亚运会核心区企业水产品加强标识检查力度,全面落实产地证明、检测报告制度。
强化源头监管。组织对水产品苗种生产单位开展地毯式执法检查,全省水产苗种持证率达98%。开展对养殖生产渔药购买、使用记录和库存等情况专项监督检查,组织开展了“保平安,助亚运”百日专项执法行动。
强化市场监控。实施亚运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专项计划,加大对广州、东莞、佛山、汕尾等举办城市水产品市场质量安全监测。对亚运会期间所有进入广东省的水产品,严格实施水产品市场标识和准入制度,实现了“出池有检测、运输有证明、入市有定点”的全程可控监管。
强化产销衔接。重点加强亚运会水产品供应基地水产养殖的指导和服务,质量监督与生产技术服务同步推进。全省共举办保障亚运会水产品质量安全养殖技术培训班180多场,培训渔民8300人次。组织加快水产品检验监测,确保优质水产品不脱销、不断档。
强化督促检查。省局成立了6个保障亚运会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调研组、工作督导组,赴全省各地开展水产品产销供应调研、督查检查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粤农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