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孙鲁威
2010年12月16日-17日,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在北京召开了2010年小麦产业发展专家座谈会,同时举行了小麦品质鉴评活动。来自河北、江苏、安徽、山东和河南5省农业生产部门的代表,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的部分成员,农业部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部分专家和有关粮油流通、加工等行业的科研服务组织,以及小麦加工企业代表共7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这次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十一五”我国小麦产业发展经验,对于“十二五”如何加快小麦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进行了深入探讨。17位专家围绕小麦品种增产潜力、小麦产量与品质关系、小麦生产成本与价格政策、小麦流通变化与加工企业需求等方面作了报告。会议一致认为,我国小麦单产潜力巨大,效益是小麦单产继续提升的根本动力,“十二五”期间,只要政策与措施配套,我国小麦单产与品质同步提高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我国小麦单产潜力巨大,亟待加大开发力度。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山东农业大学教授于振文认为,我国小麦单产由2003年的亩产262.1公斤提高到2008年的318公斤,平均年增长率为3.31%,这一单产提高速度只是正常水平,比快速提高时期(1978-1986年的6%)和稳定提高时期(1987-1997年的3.6%)还有一定差距。目前,单产的潜力主要在均衡增产方面。在近几年恢复性增产过程中,各省的产量变化有很大差异。2008年和2009年平均亩产与2003年相比,单产增长率较大的省份为安徽、江苏、河南、山东、湖北5省;单产增长率在10%左右的有河北、新疆、陕西3省区。他认为,目前我国小麦增产潜力较大的区域包括北纬31°-35°地区、北纬35°-38°地区、西北及华北缺水麦区。这些地区需要加大各项生产措施的到位率。
均衡增产的潜力的确惊人,所有的行政区域内都有潜力可挖。农业部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中国农科院作物所肖世和研究员介绍了该体系山东泰安站在2009年进行的一次小麦单产实测结果。该测产选择的是肥城市14个乡镇共计2791个点,每个点代表面积180-220亩。结果是,全市平均亩产446.6公斤,其中亩产500公斤以上的占18.6%;400-500公斤的占52.6%;400公斤以下的占28.8%。不仅各个乡镇间产量差异明显,一个乡镇内变化范围也很大,有的乡镇在164-510公斤/亩,亩产相差346公斤。而亩产差距超过300公斤的乡镇普遍存在。2010年国家小麦产业体系在7个主产省设立的示范县平均亩产在160-550公斤,普遍存在较大的单产差距。
均衡增产能否实现,靠什么实现?回答是肯定的,但措施是多样的。首先要看品种。专家们认为,现阶段我国小麦品种的增产潜力较大。虽然目前全国小麦平均亩产300多公斤,但400多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亩产突破了600公斤。据农业部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调查,2010年,山东有15个品种亩产超700公斤纪录,河南“郑麦7698”亩产725.2公斤,四川“川麦42”亩产710.7公斤,青海“绵杂麦168”亩产774.8公斤。河南省2010年小麦平均亩产388公斤,而品种区试的平均产量达到554公斤;陕西平均亩产233公斤,品种区试的平均产量也是554公斤。可见,目前品种的增产潜力已经具备。其次要看栽培管理技术。于振文教授认为,我国小麦栽培技术的研究集成近年有了巨大突破,关键在于各地的推广应用力度和方法是否到位。各地目前单产的差距最主要的因素不在品种而是管理。
小麦单产的参差不齐,在商品上表现为品质的参差不齐。与会的小麦加工企业反映,最近几年来他们一直被买不到好麦子这个问题所困惑。企业认为,我国不是没有好麦子,而是没有商品性能稳定的麦子。中国农科院作物所何中虎研究员的研究结论是,提高我国小麦产量与改善加工品质之间并不矛盾。目前的育种环节对最终产品的品质重视不够,在这种条件下培育的品种其产品特性就难以确定,因此,“弱筋麦不等于优质饼干麦,强筋麦不等于优质面包麦,中筋麦不等于优质面条馒头麦”。可见,提高我国小麦效益要从量和质两个角度同时切入才行。专家们认为,我国小麦的量质关系是统一的,是可以互补的。也就是说,稳定整齐的小麦产量从某个角度讲,也就是市场需求的“品质”。
我国许多小麦产区有着加工企业梦寐以求的产品,但目前也都存在着发展的烦恼。东北春麦区的硬红春优质强筋小麦多年被市场追捧,2010年的种植面积已恢复到1000万亩以上,并有逐年扩大的趋势。黑龙江省农科院的肖志敏副院长说,他们选育推广了龙麦26、龙麦30、龙麦33、克丰12和龙辐麦18等多个优质高产多抗强筋小麦新品种,使当地小麦的品质得到明显改良。龙麦26优质强筋小麦原粮曾以165美元/吨,高于国内同类小麦30美元价格出口。目前广东每年都作为“配麦”原料从该区购进硬红春优质强筋小麦10万多吨。江苏省里下河农科院的程顺和院士几十年致力于弱筋小麦品种的选育,目前生产上推广的主要弱筋小麦品种有扬麦13、扬麦15等。扬麦13是目前我国面积最大的弱筋品种,2005-2010年连续被列为全国主导品种中唯一的弱筋小麦品种,累计推广3100万亩。国际最大饼干企业卡夫公司在长江下游开展了扬麦13的订单生产。扬麦13弶港农场高产创建田2010年亩产615公斤;扬麦15在江苏省区试平均比对照组增产9.31%,是目前长江下游弱筋小麦产量潜力最大的品种之一。这些市场急需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目前都遇到了效益问题,使生产者失去了积极性。
增产是一种战略目标,提质是一种市场目标,如何将两者尽可能统一,“十二五”应有突破。江苏省农委作栽站王龙俊研究员认为,补贴收入是目前种粮农民增收的主要增长点之一。近几年种粮农民的实际收入要高出成本收益,主要是补贴收入逐年增长。2010年江苏省小麦生产因补贴政策每亩增加收入47.03元,占种麦实际净收入的21.77%,占实际现金收入的11.23%。这说明目前小麦完成了保障任务而没有实现市场目标。粮食收储的任务是为了完成保障任务,难以做到“单收单储”,因此,加工企业从粮食收储系统得到的就不是自己想要的产品,这个关键环节没有实现产业化经营,优质优价就只是个理想。
要给小麦产业发展一个效益带动的空间。在国家补贴和最低价收购之外,要推动小麦收购逐步与市场需求接轨,让农民逐步实现优质优价和增收目标,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农民增产的积极性,同时推动小麦产业的健康发展,使小麦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