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农村沼气跨越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网友投稿  2010-12-29  互联网

    2010年,农村沼气在跨越式发展中取得重要突破,成效显著。预计到2010年底,全国户用沼气将达到4000万户,适宜农户普及率达到33.33%,受益人口1.55亿人;大中型沼气工程4700处,年处理畜禽粪污1.7亿吨;年产沼气164多亿立方米,减排二氧化碳5000多万吨,生产有机沼肥近4亿吨,每年为农民增收节支400多亿元;沼气乡村服务网点8万个,县级服务站700个,服务农户3000万户,覆盖率达到75%。

    这一年取得的成绩,既是“十一五”农村沼气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缩影,也得益于“十一五”期间国家持续加大对农村沼气发展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十一五”因此成为农村沼气投入最大、发展最快、受益农户最多的时期。农村沼气快速发展,进入建管并重、多元发展的新阶段,成为新时期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和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被中央领导誉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最有效、最普遍的两大行动之一。

    形成多元发展新格局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和集中供气工程建设,加强沼气技术创新、维护管理和配套服务”。

    2006-2010年,中央累计安排农村沼气投资212亿元,支持全国新建户用沼气1882.47万户、小型沼气4.38万处、大中型沼气3280处、乡村服务网点6.48万个、县级服务站536个。在中央投资带动下,农村沼气普及率快速提高,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技术标准基本完善,综合效益日益彰显,步入了建管并重的新阶段,形成了户用沼气、小型沼气、大中型沼气多元化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目前,我国户用沼气技术基本成熟、日臻完善,普及率快速提高,农村沼气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国沼气生产工达27万多名,各类沼气生产和服务企业4000多个。沼气灶具及配套产品生产企业达数百家,灶具、管材管件和脱硫器的年生产能力接近1000万套;生产沼气工程配套设备和装备的龙头企业迅速成长,工程设计和施工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多,相关生产和服务企业超过千家,设计、施工水平明显提高,很多企业已具备组织实施“交钥匙”工程的能力。大量知名企业纷纷加入,并迅速成为行业龙头企业和优质产品研发的生力军,促进了沼气产品升级换代,对沼气产业发展壮大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招投标制度的实施,促使企业不断改进经营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沼气配套产品的性价比大幅度提高,惠及广大用户,保证了项目建设质量和成效。预计到2010年底,全行业实现年产值260多亿元。

    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等相关部委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沼气项目补贴、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启动了乡村服务网点和县级服务站建设项目,提高了户用沼气和服务网点的中央投资补助标准,为农村沼气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政策保障。

    科技支撑力度加大。2010年,为加强沼气技术的研发能力和试点示范,国家启动了农村沼气科技支撑项目建设,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沼气科技研发基地建设项目、产业沼气工程平台建设项目、西北地区农村沼气科技创新与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和东北地区农村沼气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以提高农村沼气产气率、扩大沼气应用范围、提高沼气利用效益。“十一五”期间在国家支持下,沼气科研机构和有关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研发力度,在商品化沼气池、出料装置、秸秆沼气技术、沼气工程控制自动化、沼气发电等关键技术和装备环节有了长足进展,增强了沼气科技含量和发展后劲。沼气工程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取得突破,为解决养殖场污染问题、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促进沼气工程可持续运行提供了很好的模式。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将CDM全面引入到沼气建设中,进一步推动与发达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开展沼气工程CDM的实质性合作。

    标准体系初步构建。共颁布农村沼气相关标准17项,初步建立包括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技术规范、建设规范等4大类、31项标准在内的沼气标准体系,为推广沼气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促进沼气技术进步提供了有力保障。

    技术力量明显增强。各地积极开展沼气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培养出一大批懂理论、有技术、会建池、能维护的沼气技工,有多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光荣称号。2006-2009年,共培养沼气生产工职业技能鉴定合格人员13.3万名,总量达到26.7万人,其中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1.2万人,为沼气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可再生能源法规日趋健全

    2010年7月30日,在湖北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湖北省农村可再生能源条例》获得高票通过。该条例分总则、开发与推广应用、政府扶持与服务、质量监督与安全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共六章三十五条。条例遵循“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工作方针以及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群众自愿、社会参与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了农业部门的主体地位,将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设和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从而推动农村可再生能源事业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沼气当成一项重要的公益性措施和重要的民生工程,很多省将沼气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山东、湖北、湖南、黑龙江等10多个省(区、市)均出台了农村能源地方性法规条例,从法律和制度层面推动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又好又快发展,着力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综合效益日益彰显

    能源效益。发展农村沼气,对于优化农村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缓解国家能源压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到2010年底,全国年产沼气将达164亿立方米,相当于年替代1840万吨左右标准煤,约占全国天然气年消费量的13%。

    经济效益。农村沼气上承养殖业,下启种植业,形成了“养殖业-沼气池-种植业-养殖业”循环发展的农业经济模式,减少了化肥、农药施用量,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增加了农民收入。按一户沼气池年均减少燃料、用电、化肥等支出1000元、建设一户户用沼气池需支付工资400元计,4000万户用沼气年可实现节支增收400多亿元,“十一五”期间户用沼气建设为农民增加工资性收入88亿多元。

    环境效益。农村沼气建设能够有效防治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畜禽乱跑等现象,显著改善环境卫生状况;使用沼渣、沼液可减少20%以上的农药和化肥施用量,改良土壤8000万亩;通过开发农村户用沼气CDM和沼气工程CDM,最大限度地获取碳减排指标,有利于促进全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的实现。

    社会效益。发展农村沼气,对人畜粪便进行无害化封闭处理,对消灭疾病传染源,切断传播渠道具有重要作用;沼气建设需要大量的农民技工,服务体系建设带动了农民就业,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仅沼气施工和服务网点就能使30多万名农民实现就地转移就业。同时农村沼气将农村劳动力从繁重的砍柴、炊事等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获得更多时间学习新知识、培养新技能,拓宽了增收渠道。

    完善政策应对新挑战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畜禽养殖方式的变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沼气建设面临一些新情况:户用沼气中央投资补助标准依然偏低,大中型沼气工程向农户供气率不足,沼气池使用率有所下降,后续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沼气综合利用技术亟待突破,缺乏配套工作经费等,影响了农村沼气的发展。

    因此,在国家和地方科学编制《农村沼气“十二五”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中,要把沼气工程作为发展农村能源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使沼气工程发挥更多更好的效益。

    ——进一步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优先安排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抓紧健全县乡村三级沼气服务网络,创新服务机制,推广“全托式”和建管用“一条龙”等成功的服务模式。因地制宜地探索推广服务体系市场化运营或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加强对沼气用户使用知识培训,及时排查解决问题。

    ——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中央有关部门与地方加强协商配合,使多渠道的资金统筹安排,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困难群众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逐步提高补助标准,同时调动农民增加投入的积极性;建立农村沼气建设和使用考核评价体系,把资金安排与完成情况、考核情况挂钩,进一步提高政府资金的综合效益;发展“产业沼气”,鼓励和引导企业在沼气建设上投入更多的资金,引进、研发先进实用技术,特别是提纯压缩和管道输送、气罐使用等技术,拓展沼气产品用途。

    ——进一步优化沼气发展结构。根据养殖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趋势,在继续支持户用和联户沼气池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和秸秆沼气项目的支持力度,提高大中型沼气的产气率、向农户的供气率和沼渣沼液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率。

    ——进一步提高沼气发展的科技含量。从国情出发,加快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研发,加大对效果好、成本低、方便实用的技术推广力度,不断推进沼气产品更新换代;加强沼气国际合作交流,借鉴德国等沼气发达国家经验,开展沼气工程终端补贴和先建后补改革试点,调动养殖场业主和社会资本投入沼气工程的积极性,推动农村能源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链 接

    沼气在国外的发展

    瑞典在沼气开发利用方面独具特色,既利用动物粪便、动物加工副产品、食物废弃物生产沼气,还专门培育了用于生产沼气的麦类植物。从1996年开始,瑞典将沼气提纯至甲烷含量95%以上,作为汽车燃料,并建立了技术标准。在交通工具的气体燃料中,沼气占54%。瑞典建设了40家沼气提纯工厂和一批沼气动力汽车加气站,全国20%的车辆用沼气做燃料动力,消费量已超过了天然气。瑞典沼气协会提出的目标是,通过发展沼气等,到2020年将瑞典建成世界上第一个不依赖石油的国家。

    2004年德国国会对《可再生能源优先法》进行修订后,沼气快速发展,2006年后沼气产量在欧洲排第一(英国人均量为第一)。德国沼气提纯技术应用发展迅速,到2009年底,沼气提纯企业达38家,2010年将达到70家,供气能力约合4亿立方米提纯甲烷气。到2020年,德国生物甲烷生产能力将达到60亿立方米,占2007年德国天然气消费总量的6%。到2030年,将达到100亿立方米,占2007年德国天然气消费总量的10%。平均每年约新建120处。对于沼气甲烷提纯,国家给予新技术奖励补贴,产能小于350Nm3/h的补贴2欧分/kWh3,小于700Nm/h的补贴1欧分/kWh。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0-12-29/159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