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万元增收激活“两翼”“智慧经济”拉动短板

网友投稿  2010-12-20  互联网

    ■■本报记者邓俐

    在重庆城乡统筹“一圈两翼”发展格局中,“两翼”涵盖渝东北和渝东南17个区县,集三峡库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连片贫困地区于一体,是重庆市经济最不发达的板块。重庆发展的短板在“两翼”,“两翼”发展的难点在农村,农村发展的症结在农民收入太低。

    对此,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正其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统筹城乡从“最不发达板块”发力,就是要用“智慧经济”激活“两翼”。

    记者:今年2月21日,重庆市“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工作会发出总动员令,一场硬仗随即全面打响。这项史无前例历经两年调研论证的农民增收工程,目标是“两翼”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8%左右,年均增加800元以上,到2012年户均增收1万元,其中有劳动能力的农户95%以上实现万元增收。一年来的苦战,捷报频传。“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实施首年效果显著。这样的增长态势,您认为是哪些方面的因素所致?

    马正其:有五个方面重点工作的综合推动因素。

    一是以林下经济为重点,产业发展明显加快。围绕增收目标和产业布局,市和区县有规划,乡镇有方案,村有台账,户有明白卡。坚持因户施策,做到规划落实到户、增收项目到户、工作指导到户。我们围绕畜、禽、菜、果、林、药、烟等,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发展了一大批示范乡镇、村和户。

    二是以就业创业为重点,增收渠道明显拓宽。一方面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一方面支持区县特色工业园区、乡镇企业、小城镇和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三是以种场建设为重点,科技支撑明显增强。市里分两期投入7000万元,建成市级良种场75个,区县自建种场119个;组建了由28位首席专家领衔的108名高级专家团队,派遣科技特派员727名,编写发放“傻瓜技术”100万份。

    四是以龙头带动为重点,销售市场明显扩大。采取扩大开放引进、财政贴息扶持、税收优惠等办法,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发展生产增收。

    五是以政策支持为重点,整体合力明显强化。建立了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机构,作为“一把手”工程,实行目标考核制和干部帮扶制。

    记者:“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具体实施路径呢?马正其:我们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千方百计地加快“增长极”、“经济中心”的推进,也就是加快城市化、工业化;另一条腿就是要抓住全面小康、城乡统筹要义,通过“两翼”、山区、库区更好地发展,努力缩小差距。我们将万元增收工程与现代农业、扶贫开发、库区安稳致富等工作相结合,重点推行林禽养殖、林下养畜、林地种植、林业产业、林果产业、森林旅游等6大途径28种模式。

    具体而言,有六个方面的制度安排予以保障:首先是进一步搞好“两翼”地区农民承包地、林权地、宅基地的确权工作。其次是确保规划落实到位。第三是实行产加销一体化、农工商一体化。第四是发展和完善服务体系。第五是加大资金投入。这方面,市级财政每年从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今年安排3亿元,同时整合国家和市级农业、林业、移民、商业、扶贫、农业综合开发、供销、国土房管等资金10亿元以上,“两翼”区县则按市财政投入的1∶1以上比例安排,从而“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把分散的资金集中使用,重点支持“两翼”经济发展。第六是通过优惠的政策进行扶持。如实行林业经济补贴、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补贴、龙头企业税收返还、龙头企业贷款担保贴息等。

    记者:重庆的贫富差距在现实生活中不难见到。“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明确提出“万元”增收的目标,是因为贫富差距的迫切形势吗?

    马正其:“一圈两翼”是重庆统筹城乡改革提出的空间发展战略,“一圈”指城市经济区,“两翼”则涵盖渝东北、渝东南的17个区县的320万户、1230万人,全市近80%的贫困人口都分布在大巴山区和武陵山区两个集中连片的这一贫困区域内。缩小贫富差距,关键要让最弱势的群体腰包鼓起来,让他们的收入快速增长。这也是市委、市政府启动“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主要目的。

    市委书记薄熙来说,重庆要发展,最难在“两翼”地区的脱贫致富。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下决心啃掉这块“硬骨头”。这件事干成了,城乡统筹就很具体了;反之,主城和“两翼”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城乡统筹就成了一句空话。

    因此可以说,重庆统筹城乡发展,已经从经济最不发达的板块开始发力,这体现了重庆市委、市政府的执政智慧。

    记者:其实,“两翼”农户万元增收更是一项体制机制创新,是一场农业农村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管理方式、组织方式上的巨大变革,点点滴滴的变化都包含着“智慧经济”的话题。

    马正其:是的。万元增收工程是综合性、突破性、改革性的措施,在市场经济越来越成熟的情况下,对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是个考验,真正体现了“智慧经济”。这项工程比过去其它工程更深入、直接,从市到区县,再到镇乡、村组,全面推进,工作对象直接锁定到户;不再是单家独户作战,扶持产业时注重是否有大企业去带动,是否有强有力的合作社去联系农户。

    比如,重庆还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除市财政3年内投入100亿元外,积极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的投入,今年就撬动了上百亿社会资金投入增收工程。

    尤其重要的是,万元增收工程的实施,还推动了涉农资源的大整合,工作方式的大转变,组织形式的大变革,体制机制的大创新,领导重视程度、政策支持强度、社会助推力度都前所未有。

    记者:学者认为,重庆的整个经济发展都将从万元增收工程中收益,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也将加快,这同样是“智慧经济”的体现。是这样吗?

    马正其:黄奇帆市长曾算了一笔账,“两翼”地区有300余万农户,近1000万人,如果户均增收1万元,那将达到300亿元,“要形成300亿元的增收,未来三年,在‘两翼’地区发展林业经济,就需要产生1000亿元的销售值。”在3年内户均增收万元,就找到了城乡统筹重要的突破口。或者说,农民受益,整个社会都受益。

    记者:客观地说,重庆“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完全是在负重前行。“两翼”集聚了全市51%的农村人口、80%的贫困人口,“两翼”农村人均收入不到全市平均水平的85%、全国平均水平的75%,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不到全市平均水平的一半。重庆有着“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殊市情,短短一年时间,农民收入如此大幅增长,实属不易。

    马正其:我们要客观地认识到,“两翼”贫困程度还比较深。一方面,存在大量的农村与城市贫困人口,重庆3200人口中,有14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60多万低保线的城镇居民;另一方面,反映社会公平、代表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过警戒线。2009年,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3.3∶1,要用5年时间缩小到2.5∶1,把基尼系数由0.42降到0.35——我们就是在基础差、底子薄的现实情况下,使“两翼”农户2010年的收入实现了这样的涨幅,的确是攻坚克难。

    统筹城乡最大的难点,还是在农民增收特别是欠发达的边远地区农民增收问题上。所以,要推进统筹城乡,就必须着力提高农民收入,尽快遏制住这种贫富差距扩大的势头。

    记者:重庆把2011年作为“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攻坚突破年,这项工程将以怎样的姿态行进?

    马正其:我们将以增收全覆盖为基本任务,以做大产业、壮大龙头、扩大销售为主要抓手,以政策支持、改革创新、科技支撑为重要保障,着力构建产加销、农工商一体的体制机制,加快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两翼”农户户均增收3500元。一是着力户户增收,拓宽来源渠道。二是着力产业增收,增强龙头带动。三是着力营销增收,大力开拓市场。四是着力改革增收,创新体制机制。五是着力持续增收,强化综合保障。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0-12-20/159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