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名贵野生多鳞铲颌鱼在北京繁殖成功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3-31  互联网

名贵野生多鳞铲颌鱼在北京繁殖成功

  日前,笔者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获悉,该所在北京地区人工繁殖多鳞铲颌鱼获得成功,并首次在泰山地区以外实现人工繁殖。

  多鳞铲颌鱼为鲤科突吻鱼属鱼类,又名多鳞白甲鱼、赤鳞鱼,分布于嘉陵江水系和汉水水系的中上游,淮河上游,渭河水系,伊河、洛河和山东泰山。是生活在海拔300米至1500米的山涧水溪中的一种珍贵的小型经济鱼类,与春江鲥鱼、青海裸鲤、大理裂腹鱼和异华鲮鱼并称为中国五大名鱼。

  多鳞铲颌鱼不但肉质细嫩,味美不腥,而且以其营养丰富及独特的药用保健价值而闻名于世,其DHA、EPA含量分别是鲨鱼的48倍和32倍,是治疗心脏病药物的主要成分。据《北京鱼类志》记载,多鳞铲颌鱼在北京仅产于拒马河,当地俗称“鱼谷洞”。该鱼冬季游至拒马河的上游,位于河北野三坡的鱼谷洞内越冬。每年的谷雨季节,一般在天黑以后,成群结队的多鳞铲颌鱼就像泉水一般涌出洞外,这种现象一般持续8天~10天,当地居民常用篓筐在泉口捕捞。上世纪80年代,每年的捕捞产量均在1000公斤以上,可称野三坡的一大奇观。近年来,由于拒马河流域的水域环境变化较大,多鳞铲颌鱼的生活水质环境和繁殖条件受到严重破坏,生活空间越来越小,野生数量越来越少。2005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与北京市渔政部门联合组成的拒马河资源科学考察队,在历时4个月、5次对拒马河的野外水生野生动物的科学考察中,只在九渡河附近发现少量鱼群;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于2004—2005两年的拒马河资源调查期间,也只是在十渡发现了数量不多的群体;2009年,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野山坡的鱼谷洞出水口处只发现了12尾。目前在山东、陕西、甘肃等地已将多鳞铲颌鱼列为省级保护动物,农业部于2009年在陕西黑河成立了多鳞铲颌鱼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为保护北京市渔业种质资源的多样性,防止这一名贵的野生品种在拒马河流域灭绝,以使该品种的自然种群数量能够恢复到上世纪80年代之前的水平,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成立了从事多鳞铲颌鱼研究与开发课题组,于2009年从山东泰山引进了多鳞铲颌鱼,并在多鳞铲颌鱼的运输、水质调配、亲鱼驯化、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疾病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试验与研究工作。2010年,多鳞铲颌鱼的人工繁殖最终在北京地区获得成功。

  多鳞铲颌鱼的人工繁殖成功不仅为北京市开展濒危水生品种的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通过逐步开发该品种的成鱼养殖,将这一优良品种分期、分批向京郊及全国推广,必将受到广大养殖者和消费者的欢迎,将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姜宝泉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3-31/158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