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吉林省粮食增产路径探秘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3-26  互联网

全省粮食生产连续七年获得丰收去年增产量占全国增产总量近四分之一 吉林省粮食增产路径探秘

  □□ 本报记者阎红玉

  粮食生产连续七年获得丰收。201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68.5亿斤的历史最好水平,比2009年净增76.5亿斤,增产量占全国增产总量的近1/4。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七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七年纯增2950元。这些数字显示,吉林省在粮食生产中,除了不折不扣地把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送到农民手中,落到实处之外,还结合实际,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之路。

  水利资源的科学利用和黑土地治理是粮食增产的重要条件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从2008年开始,吉林省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开始实施引水、灌区建设和改造、中部黑土地保护和西部土地整理、标准粮田建设、空中云水资源开发等工程。这些工程主要包括:全省改造中低产田2000万亩,巩固提高3000万亩高产田,标准粮田面积达到5000万亩,平均单产提高15%。开发利用后备耕地资源,新增耕地255万亩,全省耕地面积稳定在8300万亩以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500万亩以上。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平方公里,土地三化治理率达到55%。年均新增引水量37.4亿立方米,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430万亩以上。

  “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在海龙、永舒榆等8座大型灌区完成投资10.75亿元,新增(恢复)水田灌溉面积2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27万亩,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47亿公斤,年新增节水能力1.87亿立方米。对星星哨、南崴子等8座中型灌区的节水配套改造中,投资1.39亿元,新增(恢复)水田灌溉面积10.9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0.97万亩,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7927万公斤,年新增节水能力5607万立方米。2010年,吉林省在洮南、通榆、乾安3个典型干旱县(市)发展玉米膜下滴灌面积3万亩,增产粮食1500万公斤,节水380万立方米,农民增收2400万元。在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全省新增灌溉面积96万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63万亩,新增改善排涝面积46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3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7.2亿公斤,农民人均年增收310元。

  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是粮食增产的重要保障

  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离不开粮油高产创建。从2008年开始,吉林省实施了粮油高产创建活动。2010年吉林省在56个县市区建设266个万亩粮油高产示范片,落实304个乡镇、1145个村、20.06万个农户,落实面积271.2万亩,辐射带动面积达2188.2万亩。吉林省农委农业处张永林处长告诉记者,粮油高产创建给农民带来了四个好处。一是使农民综合素质迅速提高。核心区和辐射区农民都能掌握6项以上农业生产新技术;二是核心区和辐射区粮食增产幅度都在10%—20%以上;三是由于近年粮食价格稳步上升,农民每亩耕地增收幅度在3%以上;四是催生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加快集成技术的推广普及。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岳德荣介绍,“十一五”期间,农业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就拿“优质超级稻‘吉粳88’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这项技术来说,经农业部组织测产,这个水稻品种亩产高达701.2公斤。连续五年被确定为全国超级稻推广品种、全国主导品种和吉林省主导品种,累计种植3250万亩,增产稻谷58.5亿斤,农民增加经济效益58.5亿元。

  对农民科技培训是保证粮食增产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为了让农民尽快掌握农业生产新技术,吉林省各地广泛地开展了农民科技培训工作。2010年吉林省组织了30个省级农业科研、农业大专院校和省、市、县、乡农技推广单位的1万名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积极开展科技下乡和科技服务工作。全省共培训3100名基层农技人员、3万个科技示范户、25.6万个农民科技骨干,培训农民439万人次。做到万亩方有技术专家、千亩片有技术骨干、百亩田有技术负责人,每一户农民家中有一名科技和政策明白人,每一位农民能掌握5~7项农业生产新技术。

  产粮大县梨树县今年确定100名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培训1200名科技示范户、1.2万名骨干专业农民、13万名农业生产明白人。按照全县增产10亿斤粮食的目标,重点培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农药安全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知识和技术等。宋家围村农民李启堂告诉记者,早在2007年他就参加了科技培训,领取了测土配方施肥推荐卡。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推荐卡配土施肥,每公顷节约成本400元,到秋收时,比邻近地块增产15%,自己的3公顷地共增收7000余元。梨树县农业局副局长王贵满说,梨树县经过多年的科技培训,很多农民对以上技术都会熟练掌握和应用,为保证梨树县粮食增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是粮食增产的重要支撑

  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加速了农业生产的进程,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产出效率。2010年,吉林省在全省30个粮食主产县实施全程农机化示范建设,建设面积达300万亩。按照这个计划,全省当年农机购置补贴和示范区建设惠及8万个农户以上,补贴农机具在10万台以上,拉动农机销售额在25亿元以上。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拉动作用,2010年,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1%以上。

  农业机械化不但在整地、插秧、收获等发挥巨大作用,在土地深松上效果也十分明显。一是耕地蓄水保墒能力明显增强。据调查,深松达到30厘米的地块,每公顷可多蓄水400立方米左右,春季播种和伏旱期间土壤平均含水量比未深松分别提高3~7个百分点,作物耐旱延长时间10天左右。二是抗旱能力明显提高。实施深松的地块作物根系发达,根系长,根数多,养分吸收和抗倒伏能力增强,产量损失少。三是粮食增产效果明显。据榆树市对7个乡镇9个深松作业点的测产调查,深松地块比未深松地块平均增产11.9%。

  吉林省土地平坦,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农机化作业,目前,吉林省政府已经确立了连续三年深松5000万亩的工作目标,为吉林省实施粮食增产、高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3-26/157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