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道医生”邓前堆
□□本报记者刘强
初春时节,记者来到了位于怒江流域中缅边境的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福贡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总人口10.1万人,其中70%为傈僳族,12%为怒族;去年福贡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460元,全县有贫困人口7万(农民人均纯收入1160元以下),其中又有4.7万人为绝对贫困线以下(农民人均纯收入800元以下);境内高山峡谷,全县耕地面积10万亩,其中坡度在25度以上的占了85%以上。县情可概括为:边疆,少数民族,贫困,高山峡谷。而记者来到这里,采访对象是一位守望村民健康28年之久的傈僳族“索道医生”——福贡县石月亮乡拉马底村乡村医生邓前堆。
出诊5000多次、步行60多万公里“索道医生”的28年
在拉马底村卫生室,记者见到了今年46岁的邓前堆,憨厚的邓前堆用他那不太流利的汉语向记者讲述着他28年乡村医生的经历和感悟。
1983年,邓前堆在初中毕业后参加了乡村医生技能培训,取得从业资格后就回到拉马底村从事乡村医生工作。拉马底村包含害扎、老娃当、格扎、拉马底、托底、培建六个村民小组,以怒江为界分布于江东和江西,村卫生室在江东,还有三个村民小组在江西,其中两个可以通过人马吊桥过江,而害扎村民小组则要通过索道,也就是当地人所说的溜索才能过去,过江后还需要爬山才能到达农户家里,“索道医生”一词即由此而来。28年来,邓前堆每天来往于索道、吊桥,在两岸的高山上来回奔波,从未间断过。因为地域的特殊性,当地群众在生活和生产中,失足坠崖、跌伤摔坏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外伤的处理就成为邓前堆最主要的临床医疗活动。此外他所医治的常见病就是呼吸系统疾病和肠胃疾患。他每天在村卫生室坐诊,一旦接到病人的求助电话,就背上药箱、带上溜邦(当地过索道的工具)出发。
有时候,即便隔着山涧可以直接与对面坡上的病人对话,可要让邓前堆顺坡而下、到达谷底,再攀爬而上、到达病人身边,却需要花六七个小时。有时深夜出诊,独自过索道、打着手电筒攀爬大山,邓前堆在荒野大山之中也不免越走越怕,毛骨悚然。想到有病人在遥远的山寨等待,他只好咬紧牙关往前赶。去年雨季的一天,邓前堆在睡梦中接到电话,说老娃当村民小组的此友生在山中采石耳时不慎摔下悬崖,人们找到他时已是凌晨三点。邓前堆急忙背上药箱,过溜、爬山,足足走了三个小时才赶到病人家里。对病人进行检查、诊断,未发现骨折、脱位现象。他对暴露的伤口进行止血、消炎等处理后天就亮了。第二天接到病人家里的电话说病人的情况很好,但他还是不放心,又爬了三个多小时山路前去查看,见病人确实没有危险,这才放下心来。像这样辛苦的门诊,28年来不知有多少回,邓前堆却从未收过一分钱的出诊费,而仅仅是按照规定收取医药费。
2009年春节前夕,害扎村民小组一户房屋起火。邓前堆习惯性地背上药箱,赶到现场,果然有一个叫开扒俄的老人头皮被烧伤。邓前堆当场为老人进行清创上药,在一旁的树枝上吊好输液瓶。以后几天,因为想到老人是孤寡户,下山、过溜前来村卫生室换药不方便,邓前堆就送医上门,每天一趟,过溜、爬山,赶到老人身边为他换药打针,足足上门治疗了一个星期,老人终于痊愈。
就这样,28年来,邓前堆在那条一百多米长的索道上来来往往,不辞辛苦坚持为百姓送医送药送健康。28年来,他累计出诊5000多次,步行约60多万公里,救治了无数村民,赢得了村民的尊敬和信赖。他认真执行农村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积极参与防疫保健工作,走村入户开展预防接种和妇幼保健工作,他所在村计划免疫建卡、建证率达100%,接种率达98%,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0%以上。同时,他还多次为贫困村民先行垫付医药费,村民什么时候有了钱什么时候再还。
“这辈子除了当医生,我什么都不想当了!”
在记者的要求下,邓前堆带记者来到了他的家里。这是一处公路边依大岩石而建的三间小平房,家里除了一台早已过时的小电视机、必要的被褥和几件破旧的家具,别无其他财产。邓前堆原先的月工资只有一百元钱,后来计划生育的工作也划给了乡村医生,再加上其他的一些补贴,现在一个月的工资收入能有七八百元,虽然比当地最贫困农民的收入要高一些,但要维持一家四口的生活,还是相当拮据。他的妻子达付恒,2009年8月受伤以后就丧失了劳动能力,因为邓前堆无力顾家,原先像上山找柴禾、割猪草之类的活都是她来做,但在受伤以后这些活就都交给了儿子。因这些年忙于给村民看病没法照顾家,记者问她对邓前堆有没有怨言,达付恒说:“他能把别人的病医好,别人高兴了我就高兴。”
记者随邓前堆来到了索道旁,体验了一下溜索而过,索道长约150米左右,距离江面百米左右,过江途中记者用余光瞟了一眼脚下的怒江,虽美丽壮观,却波涛滚滚很是危险。据当地村民介绍,从索道上掉下去摔伤摔死的都曾经有过。邓前堆就是在这样一根孤伶伶的索道上过了28年,而且还要背负药箱,晚上还要用嘴咬着手电筒,其间的危险、艰难和毅力都是可想而知的。
记者曾问邓前堆,做了28年乡村医生,而不是像有些人建议的那样去做药材生意,后不后悔。他说不后悔,“因为最初当乡村医生是觉着可以给父母看病,后来一路做下来,为那么多村民看好了病,村民们很尊重我,我的价值也得到了体现。乡亲们对我好,国家对我好,这辈子除了当医生,我什么都不想当了!”这些年来,邓前堆还一直坚持学习,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医疗水平。2008年开始到怒江卫校乡村医生专业就读,2009年又参加了云南省“兴边富民”工程乡村医生在岗培训。邓前堆还告诉记者,他现在有三个愿望:“第一个愿望是村里能修一座能通车的桥,第二个愿望是村里能修一条能通车的路,第三个愿望是村里能修一个更大更好的卫生室,这样村民看病就会方便很多了。”
守望健康一位乡村医生的理想与信念
近些年来,由于工作出色,邓前
堆多次获得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表彰和相关荣誉:2004年,他被云南省卫生厅授予“全省实施世界银行第七个卫生贷款先进个人”;2006年,被福贡县卫生局授予“2006年度疾病预防控制先进个人”;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两年被石月亮乡中心卫生院授予“优秀乡村医生”称号;2009年被评为石月亮乡优秀党员。
福贡县委书记杨国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以他的理解把邓前堆的精神概括为三个特质:一是邓前堆对当地人民和家乡的山水有着一种朴素的感情,因为热爱群众,热爱家乡,所以才能无私奉献;二是邓前堆有一种执着的精神,热爱工作,爱岗敬业,所以才能28年如一日地坚守;三是邓前堆有一种值得肯定的人生价值观在支撑,这是一种质朴的、简单的同时也是乐观和向上的精神,这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使得邓前堆能全心投入其中。2011年2月12日,中共福贡县委办公室、福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开展学习邓前堆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
28年来,邓前堆情系乡村,扎根基层,无私奉献,无怨无悔,以救死扶伤为己任,满腔热情地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倾注到当地农民身上,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情怀解除患者的痛苦,以实际行动实践着一位乡村医生的理想与信念,实现着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华美的乐章。邓前堆,就是这样一位村民健康的守望者,他用28年的坚守来践行他心中的诺言,而且他还要继续坚守,守望百姓,守望健康!
邓前堆通过溜索到对岸为村民看病。李秋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