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融合发展捧出个京南高端产业新城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1-10  互联网

融合发展捧出个京南高端产业新城

  □□通讯员李永晖本报记者李庆国

  去年初,北京市委做出推动大兴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资源整合的重大决策,这是京津沪在其国家级开发区战略调整中,继上海将南汇区并入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合并塘沽、汉沽、大港三区后,又一引人瞩目的重要举措。

  一年来,大兴区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强协调整合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包括高端制造业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行政资源整合初见成效,互补优势初显,为促进首都南部地区“超常规、高水平、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统计,去年新区完成税收290.2亿元,同比增长23.8%;大兴区完成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30.1亿元,同比增长30%,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财政收入241.4亿元,同比增长21.5%;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670亿元,同比增长1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0亿元,同比增长27.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78.7亿元,同比增长23.4%。

  融合是发展需要

  曾经,两区在各自谋求发展的道路上,都遇到了瓶颈。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经过18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市发展现代制造业的核心基地,形成了“北京亦庄”的品牌效应。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700余家企业入驻开发区,入区企业投资总额超过240亿美元,近70家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在此投资建厂。

  但是,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发展空间不足、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不协调、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还不能适应开发区快速发展的需要等问题逐步显现。国家批复的40余平方公里范围内基本摆满了项目,一些有意向的重大项目由于空间问题难以落地。

  大兴却具备着开发区所需要的众多因素。大兴区空间开阔,占北京市平原面积的六分之一,有着土地资源优势,同时,大兴在行政资源、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可以说,开发区缺的,正是大兴有的。另一方面,大兴缺的也恰恰是开发区有的。近些年来,大兴的经济建设虽然引进了不少产业项目,但是如何进一步对产业优化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则缺乏相应动力。

  合则双赢。坚持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发展,有利于做大做强开发区,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牢固树立“大兴区就是开发区,开发区就是大兴区”的意识,使开发区的品牌、政策、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优势与大兴区的土地资源、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优势有效结合,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实现了“1+1=1”。

  两区”实现了思想、感情、发展“三个融合”。

  “行政资源整合是推动首都新一轮科学发展、加速南部地区崛起的需要,是通过打破原有体制机制的束缚,实现两区资源要素的流动共享和优化配置、优势互补。”大兴区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整合,大兴区全力支持开发区做大做强,当好开发区的‘工兵营’、‘后勤部’、‘护卫舰’,开发区则成为带动大兴发展的‘发动机’、‘助推器’,真正实现‘1+1>2’的效果。”

  融合推动产业发展

  翻开两区不久前共同研究制定的“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未来在北京南部重点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路跃然纸上:

  做大做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并以开发区为龙头,加快生物医药、新媒体、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园的规划建设,构建“一区六园”的产业发展布局,形成“四三三”产业发展格局;打造4个千亿级产业园以及4个500亿级产业园……

  按照新的发展规划,两区开始共同谋划。

  合力推动开发区12平方公里功能配套区建设。该项目共涉及瀛海、亦庄两镇18个村,3267个院落,近5000户村民,12000余人,自拆迁启动仅50天就实现签约率99.8%。“如果不是两区融合,我们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获得大片的发展空间。”开发区有关负责人说。

  有了新的发展空间,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聚集,开发区的前景更加广阔。

  去年1至10月,开发区新入区企业698家,同比增长169家;新批企业投资总额53.3亿美元,同比增长1.4倍;内外资共增加投资40.3亿美元,同比增长5.4倍;外商实际投资2亿美元,同比增长4倍。京芯半导体、UT斯达康、松辽股份、移动硅谷、通用汽车等一批重大项目纷纷落户。

  而通过开发区的辐射带动,大兴的发展也开始提速。“两区融合后,基地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时期,过去招不到的大项目纷纷而至。”生物医药基地管委会副主任赵晓晨十分振奋,“仅今年和基地签约的项目总投资额就达147亿元,比过去几年的总和还多。”通过共打“北京·亦庄”品牌对外招商,共引进重大项目109个,吸引投资超过600亿元。两区融合,给这块土地带来了一股产业升级的澎湃动力。

  融合提升发展环境

  为提升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的承载力,开发区全面参与大兴重点产业园区建设,统筹推进“一区六园”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一级开发。在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专门规划了总建设规模98万平方米的“生物医药国际企业花园”,为企业提供现代化、专业化的产业空间,筑巢引凤,吸引国内外顶尖企业总部落户。

  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得到提升,区域整体生态环境更是大幅改善。

  亦庄西侧。湖水涟涟,荷叶田田,北京南海子公园一期已正式开放。

  南海子公园是北京四大郊野公园之一,占地面积11.65平方公里,公园变废墟为景点,用再生水建景区,二期工程也即将启动,2012年建成。如今公园已成为大兴和亦庄共同的生态名片。

  为全力支持开发区建设,优化两区发展环境,大兴区下大力气抓好环境建设。“去年是历年来大兴区绿化美化建设工程投资最大、项目最多、标准最高的一年。”大兴区园林绿化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据统计,全区共实施重点园林绿化工程项目35个,总投资近50亿元。

  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使这里的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升级,一大批高端产业要素开始向北京南部新区聚集。据悉,未来3年还将投资建设交通设施、生态、能源等30个项目完善基础配套,总投资380亿元。

  大兴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们建设的是公园,改善的是环境,发展的是产业。生态公园的建设,将为亦庄新城、大兴新城和城市核心区产业升级拓展空间,同时为打造北京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奠定良好的生态基础。”

  融合改善民生

  隆建,世界500强企业GE公司的一名技术工人。“现在像我这样在开发区企业上班的大兴本地人越来越多,离家近、福利待遇好,我们都觉得很好。”

  去年大兴区共有6000余名农村劳动力在亦庄开发区实现就业,同比增长5.1倍。其中,1606人在世界500强企业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占吸纳就业总数的31.9%。北京奔驰、亦庄国际、SMC等本年度吸纳就业人数前十名企业共吸纳大兴区劳动力1866人就业,占吸纳就业人员总数的37.2%。

  之所以能有这么多的大兴劳动力在开发区就业,得益于两区的‘融合’对接。

  过去,两区就业合作往往是局对局、点对点,合作模式比较单一。建立协调机制后,两区劳动部门将就业合作通道向镇、村延伸,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区的“一点多线”式放射状就业通道。截至目前,累计举办各类招聘会200余场,参加招聘企业2000家次,提供就业岗位2.5万余个,参加招聘活动人数达4万余人。

  未来,大兴区和开发区将携手按照“战略产业新区、区域发展支点、创新驱动前沿、低碳绿色家园”的总体定位,加快北京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建设,形成“一区六园”的产业格局,使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成为国际高端要素集聚、高端产业领域技术领先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产业园区,成为具有国际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首都新增长极。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1-10/1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