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方向已明前途充满希望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所长张延秋谈“十二五”农药行业发展
□□ 本报记者王腾飞
农药行业能否健康发展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意义重大。当前我国农药产业处于什么样的发展现状?又面临着哪些挑战和机遇?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日前,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农资发展论坛上,记者采访了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所长张延秋。
农药产业取得长足进步
谈到农药产业的现状,张延秋说,近年来我国农药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和进步,农药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农药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农药进出口迅速增长。“截至目前,高毒农药品种所占比重下降至3.6%,高毒农药使用量从2007年的30%左右下降至目前的10%以内。”张延秋介绍,农业部正在着手实施新一批高毒农药禁用工作,高毒农药淘汰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中低毒高效、安全、环保农药品种正在成为市场主体。
张延秋告诉记者,近年来,通过连续开展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农药打假力度持续加强,基本形成了以监督抽查、专项整治、检打联动、区域联动、部门联动、大要案查处、典型案件曝光、责任追究等较为完善的监督机制,农药市场秩序得到了连续好转,农业部2010年的3次监督抽查产品合格率都在86%左右,较上年又提高了3.5个百分点。
农药进出口也呈现出喜人态势。“自2005年以来,我国农药进出口逐年增长,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贸易额有所下降,但2010年的出口总量和出口总金额均恢复增长。”张延秋列举了一组数字:2010年1-10月份,农药出口总量98.59万吨,同比增长12.9%,出口总金额39.08亿美元,同比增长10.6%。其中,原药出口51.60万吨,同比增长12.8%;制剂出口46.99万吨,同比增长12.9%。
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张延秋同时也指出,当前农药发展新老矛盾交织,农药产能过剩加剧、农药制假行为更加隐蔽、农药违规使用时有发生等依然是困扰农药产业的发展难题。
“2009年我国农药总产量为226万吨,2010年1-10月,我国化学农药原药累计生产223.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1%,国内每年农药使用量稳定在30-40万吨之间,农药总产量大大高于市场需求,行业整体产能过剩。”张延秋分析说,从2010年的监测数据来看,农药价格虽然有小幅回升,但是幅度不明显,总体上行业效益没有明显好转,农药行业面临兼并重组、优化产能、产品结构调整、资源整合等诸多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在农药质量总体提高的同时,假农药所占的比例也在提高。“2010年农药质量抽检中,蓄意造假、违法添加其他农药有效成分的样品占8.0%,比上年增加了0.5个百分点。”张延秋告诉记者,非法经营、制假售假活动更加隐蔽,增加了查处难度。“2010年在山东日照、河南信阳以及2009年在四川成都、黑龙江哈尔滨等地查获的大案要案均具有以上特点。”
“我国现有的大量分散式小农生产方式,农民安全用药水平较低,决定了农药不合理使用问题在相当长时间内难以彻底根除。”张延秋所长坦言,从2010年初海南豇豆检出水胺硫磷,到最近北京检出乌龙茶含有三氯杀螨醇,都是限用农药被违规使用。
张延秋还指出,目前消费者对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零容忍”态度,使得农药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农药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质量全程控制机制,农药使用者的用药水平,行业相关各主体社会责任意识等,还需要不断加强。”
“十二五”前途充满希望
“农药产业的‘十二五’是充满希望的5年。”张延秋认为,农药的刚性需求不会改变。中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大国,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治国安天下的首要问题。要在有限的耕地上生产更多的农产品,离不开农药防治作物病虫害保障农产品丰收的巨大作用。
同时,国家政策为农药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张延秋表示,2010年8月,工信部、农业部等四部委联合出台了《农药产业政策》,目前《农药管理条例》也正在加紧修改中,均表明国家农药管理政策、法规环境,正在引导农药行业发展的大方向,必将有力推动“十二五”农药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张延秋对中国农药企业的发展活力表示充分肯定。他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农药生产和出口国,已经说明众多中小企业在成长,国家农药工业腾飞的基础在增强。“随着国家产业政策推动兼并重组的步伐加快,广大企业苦练内功,重视自主创新,这种活力会更加猛烈迸发出来。”
张延秋透露,“十二五”农药管理工作将在农药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农药管理队伍建设、农药管理能力提升、品种结构调整、农药监管五个方面实现突破,不断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健全农药登记管理制度、强化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加强农药安全使用指导和监督,促进农药产业健康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