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养殖技术 > 兽药信息 > 正文 返回 打印

物联网让农业更加智能化

网友投稿  2011-11-24  互联网

  政策聚焦

  由工信部牵头制定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将在最近几日内出台,规划将从产业、财税等多方面,提升物联网产业发展水平。

  根据《规划》,工信部将支持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具体包括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与智能家居九大领域。

  工信部还将开展标准化推进工程,以构建物联网标准化体系为目标,依托各领域的标准组织、行业协会与产业联盟,重点支持共性关键技术标准和行业应用标准的研制,完善标准信息服务、认证、检测体系,推动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农业作为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其信息化、智慧化的程度尤为重要。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和科研中的引入与应用,将是现代农业依托新型信息化应用上迈出的一大步。物联网可以改变粗放的农业经营管理方式,提高动植物疫情、疫病防控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从而引领现代农业的发展。

  首先,农产品物流和安全管理与溯源。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畜禽产品从养殖、屠宰到运输销售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并实现质量溯源,可实现畜禽生产档案管理(畜禽信息、饲料信息、疾病防疫等),实现FID标签和条码间信心的转换,条码标签的打印,基于网站、电话和手机短信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溯源查询功能。

  目前,国内已出现“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以猪肉安全为例:进入农贸市场的猪肉安装上电子芯片,以跟踪猪肉产品的生产、加工、批发以及零售等各个环节。具体来说即在农贸市场的猪肉经营店配备电子溯源秤,消费者在购买猪肉时可索取含有食品安全追溯码的收银条,凭借收银条上的追溯码查询生猪来源、屠宰场、质量检疫等多方面信息。这种做法目前在成都、青岛等地区已经展开。

  其次,实现智能化监控。适用于经济条件较为富裕的农户、设施农业企业以及示范展示,提高温室栽培管理水平,即对智能化实时监控及动态决策方案通过综合环境控制与电动执行器自动实施。

  通过在农业园区安装生态信息无线传感器和其他智能控制系统,可对整个园区的生态环境进行检测,从而及时掌握影响园区环境的一些参数,并根据参数变化,适时调控诸如灌溉系统、保温系统等基础设施,确保农作物有最好的生长环境,以提高产量并保证质量。

  在漳州,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无线传感网系统”在农业生产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诸如大棚菌类、花卉、茶叶等海西特色种植领域,应用该系统后节能将超过15%,同时还可提高农作物的抗病性和产品的产量质量。大棚种植在应用了物联网技术后,既能实现节能增收,还能帮助提高农作物的抗病性。浙江杭州萧山就建立了葡萄设施栽培滴灌智能控制系统。

  再者,农业信息传送。天气预报是主要的信息之一,此外还可以包括施肥选择,从种子遴选到病虫害防治,从幼苗培育到收割入库等方面的信息。

  目前,在黑龙江部分地区已实现把测土配方施肥数据传输到农户手机上的业务功能,在山东日照部分地区启用了“真伪兽药短信查询举报系统”,让养殖户和兽药经营户参与兽药监督。这种农业信息传送不仅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且可为电信运营商提供更多拓宽业务的选择。

  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化大农业过渡的进程当中,急需用现代物质条件进行装备,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改造,用现代经营形式去推进,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因此,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将会为我国农业发展与世界同步提供一个国际领先的全新的平台,也必将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http://farm.00-net.com/yz/sy/2011-11-24/121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