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养殖技术 > 兽药信息 > 正文 返回 打印

甲流毒株昨日到汉培养疫苗

网友投稿  2009-07-20  互联网

汉网消息(记者李佳)昨日,6支甲型H1N1流感生产用毒株抵汉。该毒株由卫生部批准、经由世界卫生组织提供,到汉后于昨日上午进行扩增培养。7月底有望生产出疫苗原液。

据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国际合作部经理吴德鑫介绍,该所为国内继北京科兴、河南华兰后第三家向卫生
部提交申请的制药企业。

该所所长杨晓明介绍,该所每年生产和向全国供应各类疫苗上亿剂次,参与两项关于人用禽流感疫苗研发及生产的国家“863”攻关课题,为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唯一先后两次承担人用禽流感疫苗国家课题的单位。

据介绍,目前,病毒进入培养期,3天后建立病毒库,7月底,该所将生产出疫苗原液,经过动物实验、临床I、II期实验后,“十一”前有望生产出疫苗。

P3实验室,接种结束后,研究人员将扩增后的毒株鸡胚放入33℃的孵箱进行培养。记者 周超 摄

工作人员借助快速照蛋器的透射,沿着壳内鸡胚的边缘画线。

昨晨,蒋惊涛抱着专用保温箱下火车。

通过一个两边有封闭门的“传递窗”,菌种盒被送至P3实验室。

工作人员用移液枪将稀释后的毒株接种进鸡胚。

本报记者独家进入P3实验室

“甲流”毒株已被接种培养 3天后建立病毒种子库

昨晨7时许,记者在武昌火车站接到甲型H1N1流感生产用毒株后,跟车前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江夏生产基地,第一时间独家见证了毒株接种、培养过程。

9时许,记者来到位于郑店街的江夏区黄金桥生产基地。开车进了3道门,每次都需出示工作证。车一直开到最里面不起眼的一个独立小院内,这里就是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P3实验室(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当日,毒株就将在这里进行接种、培养、制备病毒种子库。

准备鸡胚:一个实验“蛋”10元钱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甲流”疫苗项目组专家黄晓媛介绍,毒株将接种至鸡胚中进行培养。9时30分,工作人员拿出50余个“鸡蛋”进入一个暗室,这里是保持在33℃的恒温暗室。

在一片漆黑中,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拿起一个“蛋”,放在快速照蛋器下,凭借射出的光线,可看到“蛋”中有物质在蠕动,“这就是活体鸡胚”。

据了解,“蛋”的科学名称是“SPF鸡胚”,经过了10天孵化培育。与普通鸡蛋不同,它们无特定性病源,是生物实验和疫苗生产用的专用鸡胚,1个“蛋”10元钱。

工作人员借助快速照蛋器的透射,沿着壳内鸡胚的边缘画线,并写上序号。据介绍,进入实验室后,毒株将被接种至培养用的壳内,全靠边线作判断。

9时40分,另一工作人员将接种用的无菌移液器头从高压灭菌锅内取出,操作台和仪器经过30分钟紫外线消毒,万事俱备,只等开箱。

病毒接种:实验室外360度即时监控

10时,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国际合作部物流主管蒋惊涛取下脖子上的钥匙,打开了橙黄色塑料箱,一股冷气扑面而来。在保持完整的干冰中,掩埋着一个纸壳,上面有“NIBSC”(National Institute Biological StandardControl,英国国家生物制品检定所)的标志,打开后是一个浅绿色菌种盒,里面有6支甲型H1N1流感生产用毒株。

通过一个两边有封闭门的“传递窗”,菌种盒被传送至对面的实验室。两个裹着绿色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取走了它。

在监控室内,记者通过360度摄像头传回的图像,同时看到两间P3实验室、通廊及小院外的一切动静。通过电脑放大,记者近距离看到,6支近3厘米长的菌种管被取出,2支被取用。工作人员给鸡胚喷上消毒水,拿出一个小锤子将它们依次敲破,用移液枪将稀释后的毒株接种进去。

10时42分,扩增后的毒株被放入33℃恒温暗室里的孵箱进行培养。3天后,病毒种子库将被建立。

记者亲历:进实验室穿衣得花10分钟

由于P3实验室操作的特殊要求,病毒扩增过程只能允许两名专业工作人员入内,记者在实验室外的监控室内见证了病毒接种全过程。经过特批,本报摄影记者周超获准进入P3实验室,拍摄工作人员接种病毒的演示动作。经过清洁区走入缓冲区,周超突然感觉异样。据介绍,缓冲区内有特定气流,具有除菌作用,检测人员进出都要经过此处,而物品经另一个通道传达,这样就能避免将外面的细菌、病毒带进实验室,或将实验室里的细菌、病毒带出来,以保证安全。

周超穿上3层防护服,整整花了10分钟。进入负压实验室内,每进入一道缓冲门,里面的气压就比室外降低20帕。负压装置可将整个实验室的空气“吸”到一个地方,进行集中过滤、消毒后才能排出实验室。最里面核心的操作区的空气压力比室外低60帕,也就是说,相当于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上进行操作。

毒株“旅程”:从伦敦到武汉

昨晨7时3分,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国际合作部物流主管蒋惊涛,走出从北京开往武汉的Z37次列车。除了随身挎包,他携带的最大行李就是手中的橙黄色专用保温箱,上面贴满英文封条,箱体结了一层薄薄的冰珠。

抵汉:一个人和一只箱子的旅程

等到乘坐的16号车厢旅客下完,蒋惊涛才小心翼翼地将专用保温箱搬出车厢,将随身携带的便携式推车展开,再将“大家伙”放在上面绑牢。他拉着推车,独自走在已空无一人的站台上,向出站口方向走去,一边掏出手机与人联系。

7时10分,他走出武昌火车站四下张望,有人向他跑来。“回来了,赶紧上车!”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国际合作部经理吴德鑫接过他手中的推车,两人向站外一辆货车走去。

打开货车后厢,一股冷气扑出,这是一个大型冷藏车。在司机协助下,两人将橙黄色专用保温箱搬上车,这只专用箱只占据了后厢很小的一个角落。

7时13分,坐在大货车副驾驶座上,蒋惊涛长舒一口气:“去基地!”他说的“基地”是该研究所的江夏生产基地。

坐在车上,他开始犯困。睡之前,他将脖子上挂的钥匙下意识地往衣领里掖了掖。10个小时的旅程中,这把钥匙一直挂在他的衣领最里面;几个小时后,它将开启身后静静躺着的专用保温箱。那里面,装着从英国运来的甲型H1N1流感生产用毒株。毒株将在基地培养、制备,最终投入生产。

通关:首都机场仅3小时放行毒株

6月15日,蒋惊涛乘飞机抵达北京,随身携带了一只空的专用保温箱。当晚,运载着毒株的飞机从伦敦飞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这批毒株被安置在机场低温库中,其中6支是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从英国国家生物制品检定所购得。

16日上午8时,他持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颁发的审批单,在海关顺利办理了通关手续。以往需三四天的报关程序,经快速通道仅花了3小时,就将毒株放行。

到首都机场公安局通过特殊物品审批,缴纳包括运输保险在内的近600元人民币关税,到机场检验检疫局查验,转眼已是下午4时。他将从英国发货的6支毒株转到专用保温箱中,又加了20公斤干冰,箱内温度保持在-20℃。

毒株无法乘飞机,他买了回武汉的火车票,位置最靠近车门。当晚9时,他坐上Z37次列车,将专用保温箱放在床头。他陪伴着那只多少人满怀期待的箱子,回到武汉。(摄影/记者周超)



http://farm.00-net.com/yz/sy/2009-07-20/119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