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养殖技术 > 兽药信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家禽常见中毒病及防治措施

零零社区网友  2006-02-14  互联网

近年来随着养禽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在重视疾病防治和提高饲养水平的同时,由于对饲料、添加剂或药物选择不慎或使用不当常导致家禽发生中毒病。家禽中毒病虽有别于传染性疾病,但往往给养禽业尤其是集约化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其除引起禽类大批死亡外,因慢性蓄积性中毒还会导致家禽饲料利用率降低,生长缓慢,生产性能或产蛋率下降,这些都应引起养殖户的高度重视。
  喹乙醇中毒 喹乙醇是十几年来在我国畜禽生产中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抗菌、促生长性化学药物,但家禽对喹乙醇很敏感,临诊上有关鸡、鸭等发生中毒事例很多。
  1、临诊症状及剖检病理变化
  中毒鸡精神沉郁,厌食,流涎,排黄绿色稀粪,冠及肉髯发绀,行走摇晃或瘫卧,有时呈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产蛋鸡中毒后产蛋下降。剖检可见消化道尤其在十二指肠呈弥漫性出血、充血,肝肿大、易脆,胆囊充盈,心冠脂肪及心外膜有出血点,泄殖腔严重出血。
  2、中毒原因及防治
  (1)对喹乙醇的药理学知道认识少:喹乙醇在防治细菌性疾病时治疗量为内服20-30毫克/千克,每天一次,连用3天。预防量为每吨饲料添加25 -35克,连用一周。盲目增大剂量或使用时间过长常引起中毒。
  (2)使用不当:喹乙醇使用剂量较小,当作饲料添加剂应用时必须用量计算准确、彻底混合均匀。该药在水中几乎不溶,但有些养禽者为图方便,使喹乙醇饮水投药时,部分药物沉积水底导致部分鸡中毒。此外同时使用几种含有喹乙醇成分的药物(特别是某些中西复方制剂),或与含喹乙醇的饲料同用,也极易造成重复用药而中毒。
  (3)防治:目前无特效解毒药物。发生中毒后应立即停喂可疑饲料、饮水或药物,适当增加5%葡萄糖水和服用维生素C有一定效果。但关键在于预防。
  呋喃唑酮中毒 呋喃唑酮属呋喃类的一种广谱抗菌药物,常用于防治鸡白痢杆菌病、禽伤寒、鸡球虫病等。家禽对该药敏感性较高,尤其是幼禽,剂量稍大即可中毒。
  1、临诊症状及剖检病理变化
  中毒禽精神沉郁,采食减少,饮水稍增加,排黄色水样稀粪,部分兴奋、鸣叫,摇头震颤,稍后卧地抽搐而死。剖检可见消化道内黄色泡沫及液体,肠粘膜充血、出血、变黄。
2、中毒原因及防治
  (1)原因:剂量过大是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家禽正常治疗剂量为内服10-12毫克/千克或按0.02%-0.04%拌料,连用3-5天。预防量为0.01%-0.02%拌料连用5-7天。剂量增大如达到0.06%拌料连用7天以上时或拌料不均匀即可能引起中毒。呋喃唑酮难溶于水,若通过饮水给药时亦可能引起部分禽只中毒。
  (2)防治:目前无特效解毒药。发生中毒后立即停喂可疑饲料或药物,通过饮水给予5%葡萄糖或投服维生素C,并适当用多种维生素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聚醚类抗生素中毒 聚醚类抗生素又称离子载体抗生素,临诊用作抗球虫药,其中对家禽较敏感、常引起中毒的有马杜霉素、牧宁菌素、盐霉素等,以马杜霉素中毒最普遍。
  1、临诊症状及剖检病理变化
  马杜霉素中毒轻则食欲减少,沉郁,互相啄羽,较严重时呈神经症状,行走摇摆,脚软,伏地或侧卧,两腿后伸,少数鸡兴奋转圈,排出黄色或绿色水样粪便,消瘦脱水至死亡。剖检肝脏肿大、质脆、出血斑点,心脏有灰白点或出血点、出血斑,肠道粘膜肿胀出血尤以十二指肠严重。
  2、中毒原因及防治
  (1)用量过大、使用不当:马杜霉素推荐使用剂量为每吨饲料添加5克(即5×10-6)。据报道,用量达到7×10-6时鸡群即出现生长停止或少量中毒症状;达9×10-6时可引起明显中毒。对于如此低的使用量,在拌料给药时必须混合均匀,但这在一般养禽场较难达到其混合要求,混合时使用颗粒饲料亦无法均匀分布,宜采用粉料配药。盐霉素在用作预防球虫病时推荐剂量为每吨饲料添加50-70克,也必须与饲料充分混匀,不宜作为治疗药物加倍使用。
  (2)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产生中毒:聚醚类抗生素不能与某些抗生素和某些磺胺药联合使用。例如盐霉素、甲基盐霉素、牧宁菌素不能与红霉素、氯霉素、泰妙菌素以及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喹口恶啉、磺胺氯哒嗪合用。马杜霉素与泰妙菌素合用即使在常量下也可引起中毒。因此该类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应谨慎。
  (3)同类药物重复应用:市场上聚醚类抗生素较多,常以不同商品名出现,如含马杜霉素药物常用商品名有:"杀球王"、"加福"、"杜球"、"抗球王"等,一次同时使用多种聚醚类抗生素,甚至同一药物多种制剂同时使用均极易因剂量过大而发生中毒。
  (4)防治:目前对该类药物中毒机理尚未阐明,对临诊中毒无特效解毒药。防治原则为缓解症状和增加抵抗力。采用5%葡萄糖、维生素C以及10%碳酸氢钠溶液饮水或灌服,及时补充复合维生素和亚硒酸钠-维生素E,可使病情得到一定控制。
  磺胺类药物中毒  磺胺药是一类常用于防治细菌性疾病和球虫病的化学合成药物,种类多,由于抗菌谱广,性质稳定,价格低廉,在养禽生产中广泛被使用。但使用不当可引起家禽中毒。
  1、临诊症状及剖检病理变化  急性中毒时病禽精神不振,厌食,饮欲增加,可视粘膜黄染,缩头,卧地等。长期使用导致慢性中毒时引起贫血、出血(因磺胺药影响肠道微生物对维生素K和B族维生素的合成),对产蛋鸡出现软壳蛋、薄壳蛋现象(影响碳酸盐的形成和分泌)。解剖可见多种出血性病变,胸肌、腿肌有斑状出血,血液凝固不良;肝肿大、质脆且有出血点;肾肿大可达3-4倍,呈土黄色,出血斑,输尿管变粗并充满白色尿酸盐,有时可见关节囊腔中有少量尿酸盐沉积。
  2、中毒原因及防治
  (1)用量过大和使用不当;对每种磺胺药应掌握其安全剂量,任意增大剂量易发生中毒。例如磺胺二甲嘧啶按0·25%混料饲喂中鸡能使体重减轻,生长减慢。小鸡、产蛋鸡、体弱鸡对磺胺类药物更敏感,应慎用或禁用。经拌料或饮水时应搅拌均匀,使用水溶性药物(钠盐)混饮。磺胺药及其代谢物(乙酰化物)遇酸性时易析出结晶造成肾损害,因此在使用时要注意配伍,不可与氯化铵、氯化钙等合用。为减少对肾脏的损害,建议与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合用,用药期间应充分供给饮水。
  (2)防治:临诊使用磺胺类药物要注意剂量与疗程、配伍禁忌等。出现中毒时立即停药,给予充足饮水,在饮水中加入0·5%-1%碳酸氢钠、葡萄糖、维生素C等,同时适当在饲料中增加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
  食盐中毒 食盐是家禽日粮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矿物质盐类。成禽每天每只约需0.5-1克,幼禽饲料中食盐含量约为0.5%-1%。由于食盐能改变血液的渗透压,当血中浓度增高时,致使颅内压和眼内压降低,随后因口渴大量饮水后,又导致脑水肿,引起中枢神经兴奋,大量食盐可刺激消化道粘膜,导致腹泻、脱水等。
  1、临诊症状及剖检变化
  中毒禽精神委顿,厌食,口渴增加,随后发生腹泻,有时呈神经过敏、惊厥、麻痹。剖检可见幼禽有明显的消化道充血、出血,内脏器官水肿,腹腔和心包积水,肾脏、输尿管和排泄物中尿酸沉积。
  2、中毒原因及防治
  (1)饲料中食盐含量过高:例如幼龄鸡饲料中含6%-8%食盐可引起明显的口渴,当达到10%以上时可大批死亡;当饮水中浓度为0.9%时几天内死亡率可达100%。此外当“V”形食槽不常清理,底部有食盐沉积过多时,亦可导致部分家禽中毒。
  (2)防治:立即停用可疑饲料和饮水,换上新鲜淡水或糖水。但注意应有限地供给饮水,一次大量饮水反而会导致组织严重水肿及脑水肿。急性病例一般难以恢复。
  氟中毒 近年来在饲料工业生产中常用磷酸氢钙来代替骨粉,但由于未脱氟或脱氟不彻底致使磷酸氢钙成品中氟含量超标,引起家禽中毒的病例时有发生。
  1、临诊症状及剖检变化
  急性氟中毒较少见。慢性中毒时站立不稳,行走呈八字样,两腿无力,食欲减少或废绝,卧地不起,昏迷甚至死亡。产蛋禽类跛行,拉稀粪,蛋壳变软,产蛋率急剧下降。种禽受精率下降,孵化率降低。刚出壳雏鸡腿部骨骼畸形、关节红肿等。剖检可见骨骼变形、变软,关节肿大,急性病例可见胃肠炎病变,慢性中毒可见营养不良,消瘦,长骨和肋骨柔软、易折。某些病例肾肿大,输尿管中有尿酸盐沉积。
  2、中毒原因及防治 
  (1)由于饲料中氟含量过高引起:我国饲料中氟允许量标准如下:骨粉800毫克/千克;磷酸氢钙1800毫克/千克;肉用仔鸡、生长鸡配合饲料250毫克/千克;产蛋鸡配合饲料350毫克/千克。一般情况下,饲料中氟含量不超过300毫克/千克时不会引起中毒。但若使用含氟磷酸氢钙代替骨粉作原料或人为地加入高氟磷矿石粉时可大大增加饲料中氟含量。
  (2)防治:立即停喂含氟超标饲料:添加含钙物质,如乳酸钙、硫酸钙或葡萄糖酸钙等,配以适量维生素A、D、B、C等可一定程度减轻症状。
  中毒病的发生与流行性疾病有差别,在临诊症状、剖检病变及病理组织学方面一般没有特征性变化,所以在诊断时应综合分析,除采用传染性疾病诊断方法如细菌、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等对其排除外,结合流行病学和对饲料、饮水或药物进行可疑物的定量定性分析,一般可对中毒病进行确诊。在防治方面一般无特效解毒药物,防治措施应包括:及时去除可疑毒物来源,提高机体抵抗力,可适当增加多种维生素、葡萄糖等。但关键是“重在防治”即“防患于未然”。

                   消息来源:南方农村报 yz编辑


http://farm.00-net.com/yz/sy/2006-02-14/118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