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肌病又称肌营养不良,是伴随骨骼肌与心肌组织发生变性并发生运动机能障碍和急性心力衰竭的一种疾病,该病可发生于各种幼畜,常呈地方性流行,危害较大,猪、羊发生于3~5周龄,羔羊为生后数周到2个月发病,犊牛为生后1周至4月龄。 1 发病原因 本病是由于动物体内硒和维生素E缺乏引起的,故又称硒一维生素E缺乏综合症,其主要原因是土壤中硒的含量不足导致饲料中缺硒引发动物白肌病的发生,所以该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另外,长期用维生素E含量不足或缺乏的劣质饲料饲喂怀孕母畜引起其体内硒的不足或缺乏,导致仔畜生后即发生该病。 2 症状 2.1 共有症状 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三种。 2.1.1 急性型 外表健康,营养状况良好的幼畜在应激因素的作用下,突然尖叫几声而死亡,如有症状时,30min后即死亡,剖检可见心肌营养不良,多见于犊牛、羔羊、仔猪。 2.1.2 亚急性型 食欲减退,常有腹泻,运动机能障碍明显,跛行,行动无力或不愿行走,如强迫进行则四肢肌肉颤抖,步态僵硬,关节不能伸直,常卧地,触诊背腰部肌肉及四肢肌肉,可感觉到肌肉硬固而肿胀,动物会抗拒触压,心音减弱,节律失常,脉搏细弱,呼吸加快。剖检可见骨骼肌,特别是后躯臀部肌肉色淡、灰白色条纹样、膈肌放射状条纹,切面粗糙不平、有坏死灶,心包积水,心肌色淡,尤其以左心室的变化最为明显。 2.1.3 慢性型 生长发育停滞,心肌功能不全,运动机能障碍,并发生顽固性腹泻。 2.2 各种家畜发生该病时具体症状如下 2.2.1 羊 多发生于14~28d,全身瘦弱,行走困难,共济失调,可视粘膜苍白,黄染,有结膜炎,角膜浑浊,心跳达200次/min以上,呼吸频率80~100次/min,腹泻。 2.2.2 牛 精神沉郁,喜卧,站立不稳,共济失调,肌肉震颤,心跳140次/min,呼吸80次/min,结膜炎,角膜软化,最后卧地不起,因心衰、肺水肿死亡。 2.2.3 猪 多发生于3~5周龄,急性型突然嚎叫,倒地而死,亚急性型,慢性型则发生运动机能障碍,跪地或呈犬坐姿势,后期因衰竭死亡,剖检见病变部骨骼肌肉变性,色淡,呈黄白色或灰黄色,质地脆弱,心脏外形比正常增大10%~30%,心内、外膜下有黄白色或灰白色与心肌纤维平行的条纹斑,肝脏肿大呈灰黄色,表面粗糙,有的仔猪贲门部粘膜脱落,呈慢性出血,其他脏器未见异常。 2.2.4 鸡、鸭 多见21~28日龄发病,无力,贫血,冠苍白,眼半闭,角膜变软,行走困难,卧地。 3 实验室检验 牛、羊、马CK正常时在1000/L以下,猪3000/L以下,急性时,犊牛可升到300~900/L,羔羊可达2000~3000/L,GSH-PX在硒缺乏时,活力下降,鸡肝硒含量在1.0mg以上时安全,低于此时易发病,牛毛中硒含量大于0.25mg/kg时是安全的,低于0.06~0.23mg/kg易发病。 4 预防 4.1 近期预防 冬春季节注射0.1%亚硒酸钠,猪、羊4~6mL/只,牛、马10~20mL/只,对妊娠母畜在冬季皮下注射,每20d注射1次,共注3次(每头牛15mL、每只羊3~5mL), 同时补注维生素E或补充富含维生素E的饲料,要注意调整日粮的整体水平,特别是对草食动物精料的补充。 4.2 远期预防 要确保每千克饲料中硒含量在0.1~0.2mg,其措施主要有: 4.2.1 将20~30mg硒加入1kg氯化钠中,让动物定期舔食,目前,VSA、FDA规定的最大限量为120mL/kg盐,此法应注意将硒与氯化钠混匀,多用于牛、羊。 4.2.2 对饲料日粮进行分析后,对硒含量不足或缺乏的要添加至每千克饲料0.1~0.2mg时为止,此法多适用于舍饲的畜禽,但如果饲料中鱼粉的比例高,硒的补充量应适当提高,在饲料中加硒时,同样要特别注意混匀以防止引发动物硒中毒。 4.2.3 对放牧动物以采取瘤胃内投放硒丸的方法。 4.2.4 在高产的牧场、草场可将硒盐混入肥料中施入或是在牧草收割前溶于水中喷洒。 4.2.5 植入:将10~20mg亚硒酸钠植入牛肩后疏松组织中,此法应注意植入后的动物要饲养一段时间,不能提前屠宰,否则会因为硒的吸收不全导致高硒残留,使肉品不符合食用标准。 4.2.6 定期将硒盐溶于水中,人工饮水,也可使硒含量得到补充。 5 治疗 以补硒为主,辅以维生素E能收到满意效果,常用0.1%亚硒酸钠肌肉或皮下注射,犊牛8~10mL/只,猪、羊2~4mL/只,新生羔羊、仔猪1mL/只,视情况隔3~5d注射一次,同时,口服维生素E丸(常用量为100mL/丸),犊牛10丸、羔羊2~3丸,每天2次,也可肌注维生素E注射剂,羔羊50~100mg,犊牛0.5~1g每天1次,连用3~4d,首次量大,以后逐渐减少,直至痊愈,现在也有亚硒酸钠一维生素E复合注射液,使用于临床也能收到良好效果。(作者:杨敏 刘凌云 孙伶俐 王连波 于胜川 单位:东丰县牧业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