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英是一年生豆科植物,是稻田冬养的重要绿肥兼牧草。它能改良土壤团粒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同时也是春季很好的蜜源作物。紫云英一般可产鲜草15 000 kg/hm2,高的可达75 000 kg/hm2以上。种好紫云英是培肥地力,提高稻谷产量和改善品质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经济作物面积的扩大,冬绿肥面积下降,同时有机肥在整个肥料中的比重也连年下降,不利于粮食持续增产及耕地地力培育。因此,运用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努力提高紫云英单产,对于改善肥料结构,促进粮食增产具有很大意义。 1 播前准备 1.1选用良种 推广良种是夺取紫云英高产的关键。目前紫云英品种混杂,影响了单产的提高。据试验证明,安徽桐城地区可选用宁波大桥种、平湖大叶种、安徽弋江种等品种。
1.2土壤选择 紫云英一般不择土壤,但比较肥沃的壤土和沙质壤土较为适宜。土壤pH值以5.5~7.5为宜,过湿的土地、过粘重的土壤对紫云英生长不利。
1.3种子处理 紫云英播前需先晒种1~2 d,然后用2%~3%盐水选种、擦种,再用清水或30%~40%的人尿浸种10~12 h后捞起晾干。新种的地区采用根瘤菌拌种,可促进根部早结瘤。接种根瘤菌,一般增产鲜草10%以上,高的可达40%以上。
1.4适当早播9月上中旬至10月上、中旬播种的紫云英鲜草产量最高,此后播种的鲜草产量逐渐下降,11月以后播种的产量则更低。由此可见,适时早播对紫云英高产十分有利。紫云英既可净作、又可套种,净作每公顷播30~60 kg(留种田播22.5 kg),间作播22.5~30 kg。 2 高产栽培管理 2.1清草防害紫云英田收割晚稻时最好留高稻桩,利用稻头保温保湿,晚稻收割后,除留少量稻草覆盖外,将稻草全部清出田间,严禁在紫云英田间焚烧稻草。晚稻收割后,要防止人、畜、禽为害紫云英幼苗,特别是要严防鸭、鸡成群在田里觅食,确保成苗。紫云英生长后期要防蓟马、蚜虫等害虫为害,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其茎叶生长旺盛。
2.2科学施肥 紫云英属豆科根瘤固氮作物,因此施肥应以磷钾肥为主,适施氮肥,从而达到以磷增氮、以钾增氮、以小肥养大肥的目的。磷肥一般应用作基肥或种肥,以利根系发育,增进固氮能力,提高抗逆性。增施钾肥,可促使紫云英苗粗壮,早分枝,多结瘤,以提高鲜草产量。春暖后,对紫云英尤其是生长较差的二、三类苗,追施适量氮肥增产效果显著。此外,施有钼、硼等微肥,对提高紫云英鲜草产量也有明显效果。缺磷、钾的土壤,磷肥施用量在150~450 kg/hm2、钾肥施用量在75~225 kg/hm2,紫云英产量随着磷、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一般在晚稻收割后10~15 d内,用复混肥150 kg/hm2,或磷肥225~300 kg/hm2、氯化钾75~150 kg/hm2,在雨后或灌跑马水后撒施。
2.3加强田间管理
2.3.1开好“三沟”,防渍防旱。紫云英喜湿润,忌渍水,开好三沟,做到沟沟相通,雨后不渍水,播种时粘重土壤应适当晒田,达到土软而烂,以免陷种烂芽。砂质土为避免种子发芽后土壤过干而焦芽,应采取浅水播种,待种子萌芽后再排水。在土壤耕性好、排灌方便的地区,可掌握发芽时以土面软而有水层、出苗时以土面湿润无水层为标准。紫云英发芽后,在套种期间不能积水。水稻收获后,应及时灌跑马水防旱,以保持田面不晒白为度,春暖以后要注意清沟防渍。2月下旬至3月下旬,是夺取绿肥高产的关键时期。如遇春雨需要清沟排水,保持土层30 cm以内不滞水,以利根系下扎。对于生长较差的紫云英,施150 kg/hm2碳铵,冲水泼浇。还可喷施0.2%磷酸二氢钾,0.05%钼酸铵液50 kg/hm2,以取得小肥换大肥的显著效果。 2.3.2防寒。最适宜紫云英生长的温度为15~25℃,增施猪牛栏粪肥和草木灰对紫云英防寒抗冻有一定效果。 3 适时翻沤、综合利用 适时翻沤是提高紫云英产量和肥效的最后一环,在生产中往往易被忽视。过早翻沤产量不高,肥效低。另外鲜草翻沤过嫩,含氮量低,含水量高。如翻沤过迟,虽然产量高,但鲜草中的纤维素、木质素增多,植株老化,不利于腐烂分解,肥效也低。而且其分解的有机酸和大量的二氧化碳及硫化氢气体会影响早稻秧苗成活和分蘖。因此,一般以盛花期翻沤较为适宜。紫云英鲜草既可以直接过腹(加米糠或麦麸)还田,又可以作青贮饲料,还可以压青作绿肥,压青绿肥必须在水稻移栽前15 d,将其充分腐烂。压青量15 000~22 500kg/hm2为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