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病主要危害植株的叶、叶鞘、根和根颈等部位,造成严重叶枯、根腐、颈腐,导致植株死亡、草坪稀疏、早衰,形成枯草斑和枯草区。
症状:感病叶片和叶鞘上产生椭圆形或梭形病斑,病斑中部褐色,外缘有黄色晕圈。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黑色霉层,为病原菌的分生孢于梗及分生孢子。天气条件适宜时,病情发展很快,病叶枯死,草坪上出现不规则的枯草斑。该病症状与德氏霉菌引起的病害症状相似。
病原:病原为禾草离蠕孢(Bipolarissorokiniana(Sacc.)Shoem),隶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离蠕孢属真菌。
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种子、土壤中病残体和病植株上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侵染危害。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雨水传播,可行再侵染。春秋雨露多而气温适宜时,主要侵染叶片,造成叶斑和叶枯;夏季高温高湿时期,造成叶枯和根、茎、茎基部腐烂。草坪肥水管理不良,高湿郁蔽,病残体和杂草多,都有利于发病。用种子建植草坪时,种子带菌率高,播期不当,气温低,萌发和出苗缓慢或者因覆土过厚,出苗期延迟以及播种密度大等因素都可导致烂种、烂芽和苗枯等症状发生。另外,冻伤和根部伤口也会加重病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