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行业正经历一场不可避免的剧烈改变。在这个关键时期,如何将行业原有的资源,行业的发展规律,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市场的要求,政府的法律法规,财政扶持有效的结合到一起,探索出一条良性的,在市场基础上的,适当干预的良性体系。需要政府、专家、行业内人士共同努力。尽快地,代价最小地完成行业改造。改造这个行业必须考虑到以下各方面的问题:
1. 行业改造主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是:充分利用市场规律进行品牌化生产,建立符合生物安全的生产工艺
2.最大限度地利用行业原有资源:依托原有的有经验的从业者。不能连根拔除,要搞嫁接。
3.以农民为主体:安排农民就业,适应农民的劳动力水平和资金能力,农业不能抛弃农民,农业不光要给国民提供食物,也要给农民安排就业。
4.适合农村现有的生产生活方式,适合循环农业的要求,避免环境污染。
5.大型自动化养殖场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需要资本量大,成本难以控制,抢农民饭碗子。粪便处理难度大,环境污染也是个难题。不能解决生物安全危机,数量大本身就是同生物安全相矛盾的。盲目上自动化养鸡是绝对错误的,七、八十年代很多大型国营养鸡厂的失败经历就证明了这一点。当广大的养鸡户生产模式调整合理之后,大型养鸡厂肯定没有竞争力。蛋鸡生产工业化是必然的,但是不一定需要形式上的集中,像日本工业的生产模式、中国温州工业的生产模式,即小生产单元专业生产,契约协作,产业集群连片,公司统一经营。这种模式适合中国的蛋鸡业。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同样适用于蛋鸡行业。
6. 以前农村工作有一些提法值得商榷,例如:引导农民致富,这种说法不科学,应该改为安排农民就业,改善农民生活生产方式和环境。致富是没有止境的,每个村落的农民生活和谐稳定才是农村发展的出路。农民的居住方式,生产方式直接影响到农村生活和谐的程度。农民占有的资本,技术,信息和他们的自身能力都有局限性,这就决定他们没有能力靠自己的力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致富,即使少数人致富了,也是暂时的,而且对整个区域的社会和谐和自然环境的良性化没有任何益处。政府的农村工作应当考虑的是,如何科学的引导和规范农民的生活生产行为。使其自觉地实现稳定,均衡,公平,同自然环境相和谐。以这种思路出发,一切将进入良性循环。农业生产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生产的具体的劳作应该有灵活的组合方式,以更利于市场的需求和变化,更利于农民收入生活的稳定,更利于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更利于自然环境的良性循环。政府对农民的财政扶持应当成为引导资金,使农民走向市场,接受正确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按科学规律办事,这样会事半功倍。
7.目前改造蛋鸡生产的时机非常好,禽流感的爆发,生产过剩,鸡蛋价爆跌,所有的养鸡户都亏损,大多频临破产。国家主管部门应当立法,让低质鸡蛋被市场淘汰,从而把低水平的生产方式淘汰,资助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饲养模式,使其在市场占据有立地位,得到有效发展。利益趋动,政策引导,法制规范,政府、公司、农户、市场协同作用,从而按照行业规律和市场规律加速行业的优胜劣汰,模式更新。政府如何投入资金,盘活蛋鸡行业已有的生产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使原有的生产模式合理化,做到四两拨千斤,值得专家和政府官员考虑,深思。
8.生产品牌蛋是蛋鸡行业的唯一出路
鸡蛋的消费发生了变化:消费水平多层次化,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关注超过对价格的关注。禽流感更刺激了消费者对优质安全无公害鸡蛋的需求,鸡蛋的清洗、消毒、分级、包装已逐渐成为上市的先决条件。农村人口城市化,城市人口急剧扩张:生活方式越来越快捷,对安全卫生,方便购买烹饪的优质净蛋需求量会不断的上升。毕竟,鸡蛋是最廉价的动物蛋白来源。消费者购买方式变化:正在由农贸市场转向超市和便利店,方便包装也成为鸡蛋重要的卖点。鸡蛋质量标准已经出台:迫于生物安全的考虑,国家也会在政策上向优质鸡蛋生产者倾斜,普通蛋鸡户如果不及时转变生产模式,生存将越来越艰难。当前市场上的品牌蛋价格远远高于散蛋,会刺激生产者向这个方向发展。
9.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公司操作,政府扶持,建立蛋鸡生产联合体。农民做不好的事情,不愿做的事情,做不了的事情由公司来做。让他们集中精力饲养产蛋鸡。按订单农业的模式,同达到生物安全要求生产模式合理的养鸡户签合同,保底价收购优质鸡蛋。这样不用任何其它投入,就可以刺激养鸡户采用新的生产模式,迅速使养鸡户规范饲养行为,禽流感,环境污染等一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但是保价收购需要承担市场风险,应该由政府支助分担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