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出壳后的管理是雏鸡能否顺利进入育雏的重要环节。需要解决的问题是:①健康雏鸡如何脱离孵化器和孵化室;②雏鸡如何顺利到达育雏场;③育雏前的检查与护理。长期以来,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造成健康雏鸡出现缺氧、脱水、感冒、脐炎、白痢等。一般死亡率可达30%,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应引起重视。
1 出生雏鸡的生理特点
1.1 体质不均,容易感染 出生雏鸡的体质与蛋内营养水平和种蛋质量好坏,以及孵化技术有关。对于来自不同地方和时间的种蛋孵化后,出生雏鸡健康状况和抗逆能力也参差不齐,容易引起卵黄囊炎(脐炎)。
1.2 体温调节能力不健全 出生雏在37℃环境里出壳,呼吸频率较大,单位体重的表面积也大,因而单位体重的散热量(千克/克/小时)比成年鸡多,所以出生雏的体温低于成年鸡3℃,开食后约10天体温调节机能才趋于正常。
1.3 防寒能力差 出生雏身披绒羽,绒羽与羽毛相比,绒羽稀薄,无羽小枝,不能防止皮肤表面热的散失,因而不能防风御寒,容易感冒。
1.4 体内热贮量小 出生雏的体重约为孵卵重的70%,出生雏体内的热贮量只是卵的总热量减去胚胎发育耗热量的剩余部分。当出壳后的环境温度低于雏鸡体温时,雏鸡就要继续损失体内贮热量,直到开食后才停止。
1.5 容易脱水 雏鸡出壳后含水量约为85%,在高温、低湿、快气流的出雏箱内,若停留时间超过72小时,体重将会减轻15%。若雏鸡在长途运输中遇到高温,延误饮水,体内水分蒸发过多,消耗过多的能量,容易脱水。当脱水10%会引起生理节律失常,脱水20%即可导致死亡。
2 雏鸡出壳后的管理
根据雏鸡内生理特点,雏鸡出壳后必须加强管理,清除不利于雏鸡内应激因素的影响,减少3日内的死亡。此阶段若有疏忽,雏鸡的死亡率会达到100%。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2.1 防止出壳后卵黄囊感染(脐炎) 采用高浓度熏蒸消毒孵化室及出雏器的方法。落盘至喙壳前按每立方米用甲醛24毫升加水48毫升,碘酊20毫升熏蒸3分钟;拾雏前再用甲醛14毫升加水28毫升,在箱内随意蒸发消毒。
2.2 防止雏鸡脱水 将人孵种蛋选择好,保证出雏整齐,缩短出雏后的箱内停留时间。必要时可增加拾雏次数,使雏鸡出壳后在箱内停留时间不超过12小时。争取出壳后40小时送到育雏室,饮上温开水。育雏室的相对湿度为 65%~70%。对于超过48小时不能开食的雏鸡或发现脱水严重的,可以在开食前用10%葡萄糖水自饮或滴鼻,每只约2毫升。
2.3 捡雏后的管理 雏鸡捡出后要存放到30℃~32℃存雏室内,保持昼夜温差不大,夜间应比白天高1℃,室内应空气新鲜。雏鸡以每50~100只为一筐分放,值班员应间隔0.5~1小时用手轻轻拍打筐壁,防止雏鸡挤压,并观察雏鸡是否有过热张嘴现象,若有应立即通风散热,保持出生雏躺卧自如。若发现有窒息现象,应立即将受伤的雏鸡分开,躺放到通风暖和的室内桌上,进行抢救,恢复后补给10%葡萄糖水,然后再装箱存放。
2.4 弱雏的护理 最好不放到出雏器内保暖,否则由于长时间受高温、低湿、快气流的环境作用,弱雏变的干瘪。必须放到出雏室内时,要加水盘,保持相对湿度70%,温度35℃,减少弱雏体内水分蒸发。
2.5 雏鸡的装运 早春西北风多,气候寒冷,接运雏鸡既要防寒又要防止因包装过严而缺氧,造成雏鸡呼吸加速,窒息死亡;夏季接运雏鸡要防止途中受太阳辐射热而引起中暑,导致呼吸紧迫,张嘴喘气,翅膀下垂,体内水分蒸发过多,所以要选择较阴凉时间起运。在长时间运输途中要不断检查雏鸡状况,必要时应给雏鸡饮水。装运雏鸡基本原则是:迅速及时,舒适安全,注意卫生,经常观察。一般情况下,出雏后72小时内应到达目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