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 正文 返回 打印

浅谈肉种鸡育成期的限饲管理

网友投稿  2010-07-09  互联网

  肉种鸡品种具有采食能力强、易沉积脂肪、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各系统发育不一致等特点。如果在育成期任其自由采食,一方面会使饲料消耗过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另一方面会使鸡的体重过大、过肥,造成运动系统、生殖系统与整体发育不协调,使其育成率降低、死淘率增加、母鸡产蛋量减少、畸形蛋增多、公鸡受精能力差。因此,为防止鸡的体重过大、过肥,减少饲料的浪费,协调性成熟与体成熟的一致性,有效控制鸡群平均体重,保持良好的体况和均匀度,必须实行限制饲养(即限饲)。

  1 限饲方法

  限饲一般多采用量的限制,即饲喂营养全价的平衡日粮,在数量上加以限制。而饲料量限制的程度主要依据鸡群的平均体重、健康状况、饲料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等条件,按周调整饲料供给量,以满足父母代种鸡本周增重的营养需要。

  量的限制主要有3种饲法。

  1.1 每日限饲法即每天按本周体重增长所需1 d的饲料量一次性给料,适用于4~7周龄和20周龄以后的鸡群。

  1.2 隔日限饲法 即每2 d给料1次,按本周体重增长所需2 d的饲料量一次性给料,适用于7~12周龄鸡群。

  1.3 “二、五”限饲法 即在每周内给料5 d,停料2 d,饲料量为本周体重增长所需总饲料量的1/5,在给料日一次性给料,适用于15~19周龄的鸡群。

  限饲方法要依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不能死搬硬套,限饲时间一般从第2~3周龄开始,开始时饲喂次数要由多次逐渐过渡到1次,不能过急,但也不能拖的时间太长,一般在l~2周内完成。

  2 限饲的常规技术管理工作

  2.1 分群及密度一般在2O周龄前按公母、大小、强弱等分成若干小群,小群以400-500只为宜,密度为:7~15周龄8~l0只/m ,16周龄后3.6~4.8只/m2。随时将个别体重过大或过小的鸡只挑出,转群或淘汰处理,以免影响该群鸡的均匀度。现在也有采取笼上饲养,提前进行装笼育成。

  2.2 定期称重精确计算平均体重及均匀度,每周末空腹时进行称重,随机抽取全群数量5%~10%的鸡,然后再逐只称重,计算平均体重以便确定下周饲料供给量,并计算鸡群体重在(平均体重±15%)范围内数量占抽样总数的百分比,即均匀度,育成后期达80%以上为合格鸡群。

  2.3 提供充足的料位 7~15周龄为料槽式10 em/只,l6周龄后为料桶9个/100只。

  2.4 计算饲料供给量 以群为单位,根据饲养指南及上周末称重情况,确定本周给料量,一般每周增料以3~5 g/只为宜,体重超标应少增料或不增料,但不能减料;对体重低于标准要适量多增料,但不应超10 g/只。

  3 限饲的体会

  通过对肉种鸡的饲养观察认为,肉种鸡在育成期的限饲应主要抓好两项技术指标,即鸡群的平均体重和鸡群发育的均匀度,而有效控制这两项技术指标主要由下列措施来实现。

  3.1 平均体重衡量增重情况的主要指标。影响体重除日龄外,还有饲料投给量,鸡群数量的准确性,称重的准确性及抽样的代表性等因素。

  因此育成期称重是限饲的一项繁琐而细致的工作,它是衡量限饲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准确的称重可为计算投料量提供可靠的依据,称重不准或粗糙所得结果不能真实代表该鸡群的实际平均体重,也会造成投料误差。

  3.2 鸡群均匀度衡量鸡群内个体之间体重差异的重要指标。影响均匀度的因素较多,主要的因素有吃料的位置、上料速度、给料日上料次数,鸡群强弱能否及时分群等。

  总之,要实现肉种鸡育成期的工作目标,就应抓好鸡群平均体重和均匀度两项工作。正确的称重、准确的计算、标准的投料、充足的料位和快速上料,是完成限饲工作的关键,只有这样做才能正确协调性成熟和体成熟的一致性,保持鸡群良好的体况和均匀度,培育健康合格的后备鸡群,为更好在产蛋期发挥生产性能提供有力的保证。



http://farm.00-net.com/yz/yj/3/2010-07-09/137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