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10月13日讯 产能过剩的问题近几年在国内原料药领域表现得较为突出。赖氨酸领域在生产技术成熟和兽药市场繁荣因素的影响下,国内产能迅速扩大,至今也陷入了产能严重过剩的困扰。
跳跃式增长
我国的赖氨酸市场曾经历过一段短暂的“黄金时代”。当时赖氨酸在国际市场上有“增智氨基酸”的美誉,因此,赖氨酸类保健品在国内市场的销路一度红火,据说有些沿海城市曾卖到断档。
赖氨酸保健品如此热销,毫无疑问推动了国内不少厂家争上赖氨酸生产线。
赖氨酸的生产工艺与谷氨酸大同小异,从理论上说,凡具备谷氨酸发酵能力的工厂基本上也能转产赖氨酸。准入门槛较低,再加上在当时赖氨酸销售极度红火,因此,短短几年内全国有一二十家制药厂上马了赖氨酸生产线。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是,此后几年国内赖氨酸保健品市场迅速降温,导致后来上马的赖氨酸生产厂的产品大量积压和全国赖氨酸“大烂市”现象,厂家损失十分惨重。据当时医药媒体报道,全国约有数万吨的赖氨酸产品积压在仓库里无人问津。我国赖氨酸产业因此陷入低谷期长达十年之久。
而国内赖氨酸的再度崛起,是得益于西方研究人员在1998年的新发现:若要让猪和家禽多长瘦肉和减少体内脂肪积累,最好的办法是在动物饲料中添加赖氨酸。研究人员称,只要在动物谷物饲料中按比例加入赖氨酸,不仅能加快牲畜或家禽生长,缩短存栏时间,还可大大提高瘦肉比例,而且,利用添加有赖氨酸的饲料喂养的猪肉或鸡肉的口感更好。
迄今世界各地饲养场使用的谷物饲料中最缺乏的,恰恰就是赖氨酸。这一新发现奠定了赖氨酸在饲料添加剂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从此以后,世界赖氨酸工业开始“跳跃式增长”。1975年时全球赖氨酸总产量仅0.7万吨,1995年已迅速上升为30万~33万吨。2008年估计已超过100万吨。
2005年成为产销大国
随着国内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发酵法生产赖氨酸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日趋成熟,全国各地纷纷开建赖氨酸生产新线。至2005年底,全国赖氨酸总产量已达57万吨。2008年底,有关部门估计国内赖氨酸的总产能已接近70万吨。
国内赖氨酸生产的“龙头老大”是吉林长春大成公司。据国内媒体报道,经过多年的扩建,大成公司目前赖氨酸产能已达15万吨,我国赖氨酸出口量的80%也来自大成公司。国内其他几家赖氨酸产能较大的公司为:川化味之素公司,年产约3.1万吨;大泉赖氨酸公司,年产量约2.5万吨;金玉米生化公司,年产量约2万吨;安徽丰原集团,年产量约2.2万吨;西王集团,年产量约2万吨;希杰赖氨酸公司,年产量约1.8万吨;星湖赖氨酸公司,年产量约2万吨。此外,全国还有一二十家中小型公司在生产赖氨酸。
我国赖氨酸总产能大而分散,不像日本、荷兰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赖氨酸生产集中在少数几家大公司手里。国外赖氨酸生产商主要是日本的味之素公司、协和发酵株式会社、荷兰DSM公司和美国卡吉尔公司等。
至2005年我国实际上已成为全球最大赖氨酸产销国。赖氨酸总产量早已压倒日本、荷兰等赖氨酸生产国,从而完成了从赖氨酸纯进口国到出口国的嬗变。
大成公司生产的赖氨酸产品已成功打入欧洲赖氨酸市场。欧洲向来是世界主要饲养业集中地区,其肉类生产在世界上占有很高份额,对赖氨酸有很大需求量。从前欧洲赖氨酸市场供应商主要为荷兰DSM公司和日本味之素与协和发酵两家日资公司。自从大成公司敲开了欧洲赖氨酸市场大门以后,由于我国的产品质量与欧洲生产商的基本一样,且均价要低1~2欧元/公斤,所以越来越多的欧洲客商开始转向进口中国赖氨酸产品。
近年出口环境恶化
随后,我国赖氨酸出口数量呈逐年上升之势。然而,由于赖氨酸在生产过程中要排放大量工业废水,对当地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因此在近几年其出口环境逐渐收紧,如2007年的出口量即比2006年减少了近2万吨。
据中国医保商会人士分析,当时国家有关部门为减少“高耗能、高污染”两高产品的出口数量而采取降低两高工业品出口退税率的新政策,赖氨酸也在出口退税调整产品名单内,其出口退税率从过去的13%锐减至5%,导致不少依赖国家出口退税来获得利润的赖氨酸中小企业的出口情况严重恶化。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一些赖氨酸生产企业主动压缩赖氨酸生产量,减少产品出口并开始降价竞争,争夺国内赖氨酸市场。去年恰逢国际金融危机,欧洲各国纷纷减少赖氨酸进口数量,使得我国赖氨酸出口已连续两年不景气,均未达到2006年的赖氨酸出口高峰年的数量。同时,国内部分赖氨酸生产企业的开工率严重不足。
出口承接过剩产能
近几年来,以越南为首的东南亚国家家禽饲养业迅猛发展,对赖氨酸等家禽饲料添加剂的需求量迅速增加。据了解,越南至今无赖氨酸生产厂,所有赖氨酸全部来自进口。
几年前,越南一直是泰国赖氨酸(日本味之素公司设在泰国的独资企业)的主要出口市场。我国赖氨酸产业经过近十年的长足发展,现已具备与日本赖氨酸同台竞技的实力。由于我国出口赖氨酸价格低于泰国味之素公司的产品,因此,现在越南客商开始直接进口中国赖氨酸产品。据悉,除越南外,包括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的家禽饲养业均十分发达,它们很可能成为我国出口赖氨酸的新市场。
我国赖氨酸产业的产能严重过剩,全国赖氨酸总产能为60万~70万吨,实际年产量约30万~35万吨,估计有50%的产能“放空”;有些国内赖氨酸生产企业或是放假或处于“开开停停”状态(有订单就开工生产,无订单就放假)。对于这些开工率严重不足的赖氨酸生产企业来说,现在最紧迫的任务是寻找国外市场。
我国从2000年以来生猪、鸡等家禽存栏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我国饲养业的超常规发展自然带动了饲料添加剂产业的高速发展,作为饲料添加剂之一的赖氨酸需求量在我国逐年上升,1998年全国饲料级赖氨酸消耗量为2.87万吨,2008年增加到28万吨。然而,国内饲养业对赖氨酸的最大需求量不可能突破40万吨,因此,其它赖氨酸产能必须自寻出路。
这条出路毋容置疑就在海外市场。
尼日利亚等新市场值得关注
笔者在认真研究了国外市场情况后认为,在赖氨酸医药/保健品用途方面国际药学界尚未发掘出更重要新作用时,我国赖氨酸产品出口新市场应定位于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以及巴西、印度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国。理由是:
1、非洲的尼日利亚有1亿多人口,属于非洲第一大国,近年来,尼日利亚石油开采量逐年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大增,国民生活开始富裕起来,对肉食品的需求将会大增。尼日利亚具有发展畜牧饲养业的实力,故我国增大对该国出口赖氨酸等产品很有希望。
2、俄罗斯是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国,有2.6亿多人口,现仍为世界大国之一。俄国人非常喜欢吃猪肉、火腿和腊肠,因此,生猪饲养业在俄国发展前景看好。尽管俄罗斯有小麦或玉米等丰富的饲料粮,但仍需要进口一定数量的赖氨酸。我国与俄罗斯有地缘相近之利,今后,我国应将俄罗斯定位赖氨酸新出口市场之一。
3、印度和巴西这两国均为人口大国,但印度人喜欢吃鸡肉不吃牛肉,而巴西人恰恰相反,无论男女老幼均喜欢吃烤牛肉,很少吃鸡肉。但近年来,巴西也在积极发展家禽饲养业,故我国对印度、巴西两国出口赖氨酸应有广阔市场空间。我国企业应积极研究这两个新兴工业国的市场情况,加大对这两国赖氨酸产品的促销力度。
赖氨酸已成为我国产销量仅次于谷氨酸的第二大氨基酸产品,但现在问题是我国赖氨酸产能严重过剩,相比之下,谷氨酸目前产量虽已突破100万吨,但基本上能做到产销平衡,很少有积压现象。赖氨酸国内市场容量仅有其产能的一半左右,故国内赖氨酸生产企业应积极开拓海外新市场,以便尽快解决国内产能过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