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一年“啄”回40亿

零零社区网友  2008-06-30  互联网

 □本报通讯员 邹海宏 王颖 本报记者 宋庆祥
  “莘县小肉鸡很有名,是全国小肉鸡第一养殖大县、第一加工大县、第一销售大县。”6月10日到莘县,县里的同志介绍的第一个“要闻”就是小肉鸡的故事,听来颇受启发。
  一次偶然的试验
  ——杂交出一个新品种
  小肉鸡的开发纯属偶然。1984年,刚刚从畜牧学校毕业的杨得福,在替别人看孵化箱时,抱着纯属好奇的心理,让肉食公鸡与蛋鸡杂交,孵化出的小鸡在70天内长到1公斤的体重,而且肉质特别鲜美。
  1996年,杨得福当上了县肉联厂副厂长,得知德州扒鸡厂的客户急需小肉鸡货源,他想起了12年前的那次试验,便反复用不同品种的蛋鸡和肉鸡进行杂交,经一年多的努力,终于筛选出了饲养周期40天、成鸡体重0.5公斤左右、肉质特别鲜嫩的小肉鸡。从此,县肉联厂指导孵化场和养鸡户专门饲养这种小肉鸡,由肉联厂回收。
  一个卖鸡的难题
  ——逼出一张销售大网
  效益是最好的指挥棒。一个养鸡户养1000只小肉鸡,40天就获得2000元的利润,一年养6茬,就是1万多元的钞票,饲养量迅速上升,2001年,县内存栏量达到2000多万只。由于德州市场消费量有限,出现了“卖鸡难”。
  不解决销路问题就是死路一条。县宰杀大户牛云玲,把宰杀后的小肉鸡用飞机运到深圳,到各大超市去推销,一炮打红。深圳的消费者非常欢迎这种味道鲜嫩的小肉鸡,重量正好适合三口或四口之家食用。一周时间,她接到了30吨的订单,并当即在深圳租下容量为1000吨的冷库,设立办事处。牛云玲家庭作坊式的小工厂,快速发展成为年加工量6000万只鸡的现代食品企业。
  牛云玲的成功,带动了县内小肉鸡加工和销售群体的快速膨胀。去年,全县小肉鸡出栏量达5亿只,加工量40万吨,在40多个南方城市设立了销售网络,占据了当地市场70%以上的份额,年产值40多亿元,全县人均4000元。
  一个新兴的产业
  ——带动起十万创收大军
  小肉鸡的产业链条越拉越长,分工越来越细化,生产服务的各个环节又延伸成一个个二级产业:种鸡喂养、孵化、鸡苗销售运销、饲料研发、饲料加工销售、鸡棚物资销售、建棚、养殖、技术服务及防疫、成鸡销售、运销、产品加工等,带动起10万创收大军。
  服务功能的完善,不但增加了就业门路,而且提高了小肉鸡的规模效益。莘城镇李明扬村的养鸡户李春祥,指着满架子雪白的小肉鸡说:“前几年一家人养1000只鸡,忙得手忙脚乱,现在鸡苗、饲料、技术服务、成鸡购销、鸡粪回收都有专业群体上门服务,一个人养1万只鸡反而轻轻松松。我这个棚一年养6茬,一茬一万只,行情好的时候一茬挣2万多,行情不好的时候效益差一些,通算起来每年挣七八万元。”


http://farm.00-net.com/yz/yj/3/2008-06-30/134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