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科学合理的制定肉鸡免疫防病程序 |
|
零零社区网友 2007-05-06 互联网 |
|
yzyz 一,肉鸡的特点;yzyz 1、大家都知道肉鸡肉鸡在短短的56天,平均体重即可从40克左右长到3000克以上,八周间增长70多倍,而此时的料肉比仅为2.1:1左右,即平均消耗二斤多料就能长一斤体重,这种生长速度和经济效益是其它畜禽不能相比的。yzyz 2、肉鸡对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要求有比较稳定适宜的环境。yzyz 肉雏鸡所需的适宜温度要比蛋雏鸡高1-2℃,肉雏鸡达到正常体温的时间也比蛋雏鸡晚1周左右。肉鸡稍大以后也不耐热,在夏季高温时节,容易因中暑而死亡。yzyz 肉鸡的迅速生长,对氧气的需要量较高。如饲养早期通风换气不足,就可能增加腹水症的发病率。yzyz 3、肉鸡的抗病能力弱。yzyz (1) 肉鸡的快速生长,大部分营养都用于肌肉生长方面,抗病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发生慢性呼吸道病、大肠杆菌病等一些常见性疾病,一旦发病还不易治好。肉鸡对疫苗的反应也不如蛋鸡敏感,常常不能获得理想的免疫效果,稍不注意就容易感染疾病。yzyz (2) 肉鸡的快速生长也使机体各部分负担沉重,特别是三周内的快速增长,使机体内部始终处在应激状态,因而容易发生肉鸡特有的猝死症和腹水症(遗传病)。yzyz (3) 由于肉鸡的骨骼生长不能适应体重增长的需要,容易出现腿病。另外,由于肉鸡胸部在趴卧时长期支撑体重,如后期管理不善,常常会发生胸部囊肿。yzyz 4、肉鸡的一个优点是性情温驯,运动速度较缓,适合于大规模的平养。yzyz 二,病毒病的预防yzyz 肉鸡主要长发生的病毒性疾病;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性关节炎,传染性贫血,禽流感等.yzyz 1,新城疫;NDyzyz 此病预防的好坏是直接影响肉鸡后期成活率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是我们预防疾病的重中之重.在预防此病上免疫程序是由为关键,此病的最好预防方法就是疫苗免疫接种,那么怎么样合理制定肉鸡新城疫的免疫程序呢?yzyz A,首先要根据当地ND的流行情况和特点和疫苗品种为基础,考虑本场ND的发病日龄和流行特点来合理的制定免疫程序,yzyz B,在实践的生产中我们的 免疫程序大都是很简单那种在7日龄和21日龄分别用两次弱毒免疫,而在35日龄后非典型ND经常多发。主要表现呼吸道和肠道症状上并且易和 细菌病混合感染,造成后期的死亡率增高现象。yzyz C,因为在生产实践中两次或三次弱毒疫苗免疫接种是无法抵抗ND病毒的入侵,因为机体对疾病的预防有三道防线,表皮,黏膜淋巴,循环抗体。弱毒活苗是第二道防线(局部淋巴系统)产生局部抗体(呼吸道和肠道)灭活疫苗是产生循环抗体是全身抗体的保证,根据上述特点所以建议我们肉鸡在ND免疫上要采用弱+死的方法,也就是在7日龄ND首免时用新支二联疫苗的同时颈部皮下同时注射灭活疫苗,这样在28日龄后对ND的保护率就有很高的防御能力,yzyz D,疫苗的选择上大家还是尽量选择SPF蛋生产的疫苗,对鸡群产生的免疫反应不说,而且产生抗体迅速,在毒株的选择上也是选了能够突破母源抗体保护,还有SPF蛋生产的疫苗不会在疫苗中携带有垂直感染的疾病,现在有些疫苗不能排除携带着某些疾病。yzyz 2,传染性法氏囊IBDyzyz 今年IBD流行特点是,突破以往的季节性流行,以前IBD都在高温和潮湿的季节多发和流行。今年发生和流行季节没有界限,而且出现新的特点就是死亡率不高,没有原来的那样的死亡高峰曲线,是零星死亡死亡时间长混感多,而且还反复发作,一般注射卵黄抗体作用没有以往好的新特点。剖检也很少看见明显的腿肌和胸肌出血现象。从发病日龄来看是曾两级趋势,既是发病日龄越来越小日龄化和老日龄化,明显的看出在肉鸡上表现出来,两周前发病和5周后发病率明显增加,根据这类特点我们应该科学的调整我们的防疫程序和疫苗品种的科学选择。实践证明在IBD的免疫上不是免疫越早保护率越高,因为鸡群日龄越小它的免疫机能越低特别是IBD免疫,所以说7日龄前对IBD免疫接种意义不大,还因过早的免疫IBD会给法氏囊器官带来伤害,使以后在免疫上会造成免疫抑制,对以后的疾病预防上会减少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所以理论上不建议过早的对IBD实行早期免疫就是这个道理。最早实行建议不早于7日龄,而且对疫苗选择应该对小日龄鸡应该选择弱毒疫苗,尽可能的对法氏囊不要带来损伤,那么怎么样对早期感染的IBD病预防或防止发生呢?yzyz A,要是上批鸡群发生过此病,建议最好空舍在三周以上,而且要彻底的清扫消毒。要经过清扫,清洗,干燥,消毒液喷洒,干燥,在换消毒液喷洒,在干燥,在喷洒后熏蒸消毒等程序才可以降低舍内的病毒含量。yzyz B,早期饲养管理上,早期重视舍内湿度,在5天后尽可能的用些中药多糖类来调解机体的免疫能力,增加机体的免疫机能。千万不要忽视这点,要在多发和流行季节和敏感日龄我们可用纯中药黄芪多糖口服液在7-14日龄早期易发生的日龄用预防剂量来填充整个敏感期,不仅对此病有预防能力还会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外还对免疫接种后提升抗体效价有着明显的作用。yzyz C,在早期对鸡舍和鸡群进行带鸡消毒制度,用IBD敏感的碘制剂或季胺盐类消毒药物隔日带鸡消毒来控制舍内病毒含量,来控制免疫前的早期感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yzyz D,选择大型的父母代厂家进雏,因为大型企业对雏鸡的母源抗体非常重视,母源抗体高会对2周龄前有着很好的保护能力,种鸡日龄越小母源抗体越高,随着种鸡日龄的加大我们应该适当的调整首免日龄时间。yzyz 对大日龄发生IBD的病的地区建议应该做两次IBD的免疫接种,只有对IBD有过加强免疫的鸡群才可以顺利的度过整个饲养周期。因为只做一次免疫的鸡群是没有那样长的保护时间的,致使在流行此病地区造成周后发病的主要原因。所以建议在IBD的免疫上还是应该做两次免疫,这样会对我们后期的疾病预防上起到了不仅是对本病的预防作用,而且是对整个后期所有的疫病防控上起到基础作用,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是。只有在法式囊器官的健康的基础上我们才有信心对其他疾病的预防和治疗。yzyz 3,传染性支气管炎yzyz 本病现在对肉鸡危害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侵害小日龄鸡群,临床表现双向性,既呼吸型和肾脏病变,现在表现的没有明显的区分界限。呼吸道症状2-3天内就可出现肾脏病变。主要侵害3周龄内鸡群。最佳的预防措施就是早期免疫接种,实践证明免疫越早保护率越高。建议在早期进行多价疫苗免疫接种来保护鸡群发生此病,采用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多价疫苗或配合单价肾传支单苗来免疫接种。疫苗的选择是首选SPF蛋生产的疫苗来保证疫苗质量,在新支二联疫苗使用上建议有两点是;在疫苗稀释后免疫操作期间每间隔3-5分钟后就应该清清摇晃疫苗稀释瓶,来保证低入鼻腔内的疫苗新城疫和传支疫苗的均匀毒,(因为传支病毒比新城疫病毒轻如果超过一段时间会分层)在有就是建议肉鸡在传支疫苗的毒力选择上应该避免使用H52中等毒力疫苗,因为使用此疫苗后免疫反应过重,造成后期呼吸道病的难以治愈切记。yzyz 4,一些免疫抑制病的防治,(病毒性关节炎,传染性贫血)yzyz 对待此类疾病虽然现在不常发生但是此类疾病对肉鸡的危害更大,遇到此类的疾病基本是以赔钱告终。对待此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在雏鸡的选择上要非常慎重,因为大多数免疫抑制病都是垂直感染的,在治疗上多采用调解免疫类的药物(植物多糖类)加上维生素长期的添加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yzyz 三,细菌病的防治;支原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坏死性肠炎,葡萄球菌,等yzyz 1,支原体病;yzyz 支原体,又称霉形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仅由胞浆膜包裹的原核微生物,是目前所知的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繁殖的最小微生物。最常见的且对鸡致病的有鸡毒支原体、火鸡支原体和滑液囊支原体,鸡毒支原体感染也称为慢性呼吸道病。临床上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其主要特征为咳嗽、流鼻液、呼吸道罗音,严重时呼吸困难和张口呼吸。火鸡发生鼻窦炎时主要表现眶下窦肿胀。感染病症发展缓慢且病程长,有时发生其它病毒或细菌混合感染。剖检可见鼻窦、气管卡他性渗出物和严重的气囊炎。感染此病后,幼鸡发育迟缓,产蛋下降,饲料报酬降低,而且可在鸡群长期存在和蔓延,还可通过蛋传播给下一代。 yzyz 本病属于环境病,对肉鸡的危害是;本病是破坏上呼吸道黏膜细胞的元凶,如果呼吸道的上皮黏膜细胞受到破坏后其它病原如,ND,AI病毒等展可以直接进入呼吸道繁殖,当机体抵抗能力下降时(抗体效价接近临界值后)鸡就可以发病.其次由枝原体破坏了破坏了呼吸道的上皮黏膜组织后,在环境中的大肠杆菌会迅速繁殖,经过气囊和血液逐渐发展到全身,造成大肠杆菌的爆发.以说一旦发生了枝原体同时就会继发大肠杆菌病..鸡雏的早期免疫途径,也就是免疫受体就是呼吸道的上皮细胞,要是感染枝原体后呼吸道的完整性就会受到破坏,首免的免疫效果会很不理想,基础免疫效价本来就很低,所以抵抗不了病毒的入侵,会造成免疫失败,然后会出现多种疾病的混感发生。所以本病是细菌性疾病预防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免疫前后,疫苗反应和疫苗刺激容易发生此病。所以在药物预防上应该重点在特定时期进行药物预防,应该选用敏感药物进行,后期重点引导养户加大通风换气,用良好的饲养环境和药物相结合预防此病的发生,适时的用鱼肝油来保护和修复呼吸道的上皮黏膜。yzyz 2,大肠杆菌病;yzyz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多发病。大肠杆菌是一种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当机体抵抗力下降,特别是应激情况下,细菌的致病性即可表现出来,使感染的鸡发病,本病常和某些传染病的并发病或继发病。yzyz A. 急性败血症;本型大肠杆菌病可发生于任何日龄,多呈急性经过,表现为精神萎缩,排出黄白色稀便,可在短期内死亡,剖检急性病例呈败血症经过,病程常的可见浆液性心包炎,纤维性肝周炎及腹膜炎等病变。 yzyz B. 雏鸡脐炎型和卵黄囊型;感染发生于孵化过程中,病雏表现腹部膨大,脐孔不闭合,周围呈褐色,卵黄囊不吸收内容物呈灰绿色,病雏排灰白色水样粪便,多在出壳后2-3日发生败血症死亡,耐过鸡生长受阻。yzyz C. 气囊炎;常由大肠杆菌与其他病原体合并感染所致,临床多表现,呼吸困难,咳嗽,打喷嚏等,剖检可见气囊壁增厚,心包膜增厚,浑浊,囊内见有淡黄色干酪渗出物,心包膜增厚,心包腔内有多量纤维渗出物,肝脏表面有纤维渗出物覆盖,腹腔积液。 yzyzyzyz D. 全眼球和肿头型;鸡舍内空气大肠杆菌含量过高,可感染幼鸡引起的眼球炎,表现为眼脸封闭,外观肿大,眼内蓄积多量脓液或干酪物质,头部肿胀,多为单侧感染,病鸡生长不良,逐渐消瘦死亡. yzyzyzyz E 卵黄性腹膜炎;产蛋鸡腹气囊受大肠杆菌感染发生腹膜炎和输卵管炎,输卵管变薄管腔内充满干酪样物质,输卵管被堵塞,排出的卵落入腹腔,种鸡人工受精常多发. yzyz 根据上述鸡病专特性我们按照发病时间和本病的类型进行不同阶段的不同药物的预防工作,掌握感染部位的不同我们给药物的品种不同,例如;肠道感染,我们选择硫酸新霉素,丁胺卡那,黏菌素(必伏)扬树花口服液(正达),败血型感染的我们首选左旋氧氟+头饱曲松,雏鸡脐炎型和卵黄囊型,我们应该选择甲磺酸培氟沙星(培罗)对胸腔感染的,气囊炎,肝周炎,心包炎,全眼球和肿头型我们应该选择氟笨尼考(氟必康)卵黄性腹膜炎应该首选阿莫西林,yzyz 大肠杆菌属于环境病,所以要想防治本病关键是看我们的饲养环境,加大我们对鸡舍内环境的控制,加强通风换气和带鸡消毒工作。yzyz 3,球虫病yzyz 近年来本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所以不应该大意,特别是在北方地区。我们在预防球虫病方面的用药应该掌握由弱到强,要根据球虫的生活史来解决用药程序,根据本地的发病日龄和发病特点来决定用药时间因为所有的球虫药不能杀孢子以及卵囊,只能杀裂殖体、裂殖子、配子等。所以用药要按照顺序来地克株利(黄剑)或者中药---离子类(海南球特)——常山酮——磺胺类(红剑)类似球虫疫苗的作用。结合着鱼肝油来修复肠道粘膜,这点很重要最好在药物结束后来添加,药物营养性的药物会对球虫卵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所以要对此性用法注意。用药时间掌握5-7天轮换用药,还是要以环境治理为起点,减少舍内球虫卵的数量是减少发病率最好和最有效的方法了 。yzyz 四,肉鸡各阶段疾病预防重点; yzyz 日龄药物品种作用yzyz 1-53%葡萄糖+黄金维他+培罗(甲磺酸培氟沙星)预防大肠杆菌,支原体,促进卵黄吸收yzyz 7新支二联C30+H120+2886预防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肾传支yzyz 7新城疫灭活疫苗0.3毫升皮下注射预防新城疫,增加循环抗体yzyz 9-12呼毒特+混感宁+黄剑(地克珠利)抗病毒预防大肠杆菌和支原体,球虫yzyz 14法式囊三价疫苗滴口预防法氏囊病yzyz 16-19正达+囊必清拌料+倍乐预防法氏囊病,支原体,大肠杆菌yzyz 21法三价疫苗饮水预防IBD,大杆和支原体yzyz 23-26混感宁+氟必康口服液预防大肠杆菌,和支原体yzyz 28新城疫 C30疫苗饮水免疫 预防新城疫yzyz 30-35呼喉欣+肠福欣+红剑预防呼吸道,大肠杆菌,过料yzyz 37-41蟾黄素(中药)+肠快克(林可霉素)抗病毒、防肠道和呼吸道yzyz 43-47本草肠菌宁+硫酸新霉素调整肠道,呼吸道 yzyz 总之要根据各地区的疾病流行特点随时调整yzyz 1,具体把握第1-3日龄给药,刚进雏时,通过用药降低枝原体在雏鸡体内的数量,对预防慢呼的发生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使用防治大肠杆菌的药物也很有必要,因为有些雏鸡刚出壳时,很可能会通过口腔和湿润脐孔而感染了大肠杆菌,导致雏鸡早期发生大肠杆菌病,并表现第一周的死亡率升高,所以要选则向甲磺酸培氟杀星(培罗),等,因为它对慢呼和大杆都有教好的控制作用,切安全可靠生物利用率高。1-3日龄最好在投给免疫增强剂,也起到因父母代种鸡存在免疫抑制病时对子一代免疫器官的损伤给予恢复作用,提高雏鸡机体内的特异性免疫机能。yzyz 2,鸡病专第二和三周龄开始时给药,肉鸡往往在7,14日龄时,要通过滴鼻滴口的方式接种ND和会使IBD免疫,会使鸡群高密度拥挤和抓鸡和免疫带来的应激,使鸡体质下降,在加上疫苗的刺激下,使体内的枝原体和大杆大量繁殖,这时要选用慢呼要用中药制剂,大杆要选出副作用小高敏的药物,还要在免疫空白期内加入抗病毒药物,防止病毒在免疫空白期内繁殖。yzyz 3,23-27日龄时最易感病毒性疾病,大多发,法氏囊,新城疫肾传支,和流感,所以要投给中药抗病毒药物(混感宁)和氟必康有效的控制病毒病和激发的大肠杆菌病,在期间要防止球虫的发生yzyz 4,在2号料过度到3号料时给药。在2换3料期间会出现腹泻和过料象,建议换料后在饲料里面添加中药制剂,即可调整胃肠功能,又不破坏肠道菌群。
|
|
http://farm.00-net.com/yz/yj/3/2007-05-06/13292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