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 正文 返回 打印

浆得宁治疗鸭传染性浆膜炎效果好

网友投稿  2006-11-28  互联网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新鸭病或鸭败血病,是由鸭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雏鹅)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生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关节炎。随着养鸭业的迅猛发展和禽产品贸易的扩大,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易发难治,已经成为制约养鸭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
  流行特点本病在自然情况下,多发生于2周龄~8周龄雏鸭,其中以2周龄~4周龄鸭最易感。在污染鸭群中,感染率很高,可达90%以上,死亡率在5%~80%之间。育雏舍鸭群密度过大,空气不流通,地面潮湿,卫生条件不好,饲料中蛋白质水平过低,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以及其它应激因素等均可促使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伤口感染,被细菌污染的空气是重要的传播途径,经蛋传递可能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原因。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冬季节较为多发。
  临床症状:潜伏期为1天~3天,有时可达1周。临床表现有精神沉郁,缩颈,嗜眠,嘴拱地,腿软,不愿走动,行动迟缓,共济失调,食欲减退。眼有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常使两眼周围羽毛粘连脱落。鼻孔中也有分泌物,粪便稀薄,呈绿色或黄绿色,部分雏鸭腹胀。死前有痉挛,摇头,背脖和伸腿呈角弓反张,抽搐而死。而4周龄~7周龄的雏鸭,呈急性或慢性经过,主要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少,肢软卧地,常呈犬坐姿势,进而出现共济失调,痉挛性点头或摇头摆尾,前仰后翻等神经症状,呼吸困难,最后衰竭死亡。
  病理变化特征性病理变化是浆膜面上有纤维素性炎性渗出物,以心包膜、肝被膜和气囊壁的炎症为主。心包膜被覆着淡黄色或干酪样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囊内充满黄色絮状物和淡黄色渗出液。肝脏表面覆盖一层灰白色或灰黄色纤维素性膜。气囊混浊增厚,气囊壁上附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脾脏肿大或肿大不明显,表面附有纤维素性薄膜,有的病例脾脏明显肿大,呈红灰色斑驳状。脑膜及脑实质淤血,有出血点。慢性病例常见跖关节及跗关节肿胀,关节液增多。少数输卵管内有干酪样渗出物。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病理特征可以对本病作出初步诊断,确诊时还必须进行实验诊断。
  防治措施预防:(1)改善育雏条件育雏室要保持通风、干燥、温暖,勤换地面垫草。饲饮用具、饲料槽、饮水器要保持清洁干净,并定期清洗,严格消毒。(2)尽量减少各种应激,特别要注意天气变化,防日晒,防雨淋,防寒冷等应激以及饲料营养不足等,要特别注意防止惊吓。(3)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和封闭式饲养管理模式,杜绝传染病的传染和蔓延流行。(4)免疫预防,疫苗有传染性浆膜炎灭活油佐剂疫苗、里默氏菌与大肠杆菌联苗等。7日龄,浆膜炎-大肠杆菌多价蜂胶复合佐剂二联苗0.5ml。
  治疗:(1)浆得宁500g拌料500kg,自由采食,连用3天。(2)对病重的鸭,可用氟苯尼考注射液按25mg/kg·w肌注,每天一次,连注两次。(3)用一些抗应激的药物如电解多维、七味黄芪等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促使机体迅速恢复健康。(4)对鸭场、鸭舍进行喷雾消毒,相关的用具和设施可用2%的火碱消毒。



http://farm.00-net.com/yz/yj/3/2006-11-28/132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