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种的选择
1.商品肉鸡
在肉鸡市场上,一般是根据生长速度将黄鸡肉鸡划分成快大型黄鸡、中速型黄鸡和土鸡三种类型。
(1)快大型黄鸡:生长速度快、饲养期短、饲料报酬高、体型大、产肉性能好,售价中等,一般公鸡50~60日龄上市,体重达1.5~1.6公斤,料肉比2.2~2.4;母鸡65~70日龄上市,体重1.4~1.6公斤,料肉比2.4~2.6。
(2)中速型黄鸡:这类肉鸡生长速度较快大型黄鸡稍慢,饲养期稍长,鸡脚较细,肉味较浓,其售价比快大型黄鸡高,但近几年因其价格逐渐与快大型黄鸡待平而使饲养的效益有所下降。一般公鸡60~65日龄出栏上市,体重1.4~1.5公斤,料肉比2.3~2.5;母鸡85~90天出栏,体重1.5-1.6公斤,料肉比2.8~3。
(3)土鸡:这类肉鸡生长慢、饲料报酬较低、体型小而紧凑,性成熟早、体内脂肪沉积分布均匀、肉质细嫩、肉味鲜美,售价高。其中以广东优良的地方鸡种三黄胡须鸡、清远麻鸡、杏花鸡等的售价最高,一般每公斤母鸡体重售价达23~30元,但这类鸡因其种鸡繁殖性能差,鸡苗成本高,很难进行批量生产。目前市场上较受欢迎的土鸡一般公鸡在60~70天上市,体重1.3-1.4公斤,料肉比2.5~2.7;母鸡90-100天上市,体重1.2-1.3公斤,料肉比3.2~3.5。
2.父母代种鸡
父母代种鸡是用来生产商品鸡苗的,因此应先确定生产肉鸡苗类型(快大型、中速型、土鸡)后,再选择寻求信誉好、质量好以及性能高的父母代种鸡苗。
种鸡品种选择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商品代肉鸡的市场适应性,这主要由商品代肉鸡的羽色、体型、生长速度、饲料报酬和群体的整齐度决定;二是种鸡的生长性能,要求种鸡存活率和留种率高、产蛋多、耗料少,使种蛋的生产成本低,按照这个标准衡量,含矮小型基因的矮小型鸡具有最大的优势。因为矮小型鸡具有产蛋量比一般黄鸡高10%以上,饲料消耗少25%~30%,而后代肉鸡的生产性能与一般黄鸡相似的优越性,是一般鸡种无法比拟的。利用矮小型父母代鸡配以不同长速的父本,可生产快大型、中速型和优质型的土鸡,固此种鸡的选择应首选矮小型鸡。
二、肉鸡的饲养管理
按照肉鸡的生长发育规律及饲养管理特点,可将肉鸡分为3个时期:育雏期(0~4或6周龄),生长期(5或7周龄至8或11周龄)和育肥期(9或12周龄至上市)。这3个时期分别采用黄鸡小鸡料、中鸡料和槽鸡料。下面介绍肉鸡饲养管理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1.饲养密度与料、水槽位置
育雏期的饲养密度和料、水糟位置与种鸡的育雏期相同,生长期和育肥期的饲养密度可增加至每平方米10~15只,料槽、水糟位置与种鸡的育成期相同。
2.全进全出
肉鸡的饲养应采用全进全出制,即同一日龄的鸡群同时饲养于同一栋鸡舍,并同时出栏,这样有利于鸡群的管理和鸡舍的清洗、消毒,并可避免不同日龄鸡群疾病的传播。
3.公母鸡分群饲养
公、母鸡应分别于不同的鸡舍或不同的单间饲养,最好从l日龄开始,若是混合苗无法在1日龄分辨公母,最迟应在育雏期结束转入中鸡舍饲养时分群饲养,这样可提高鸡群的生长速度和均匀度,减少残次鸡,提高肉鸡出栏的合格率。
4.光照控制
育雏期第1~2天可采用48小时连续光照,从第3天开始直至肉鸡上市,期间每天光照时数23小时,关灯1小时保持黑暗,使鸡能适应一旦停电时的环境变化。育雏1~2周龄内光照强度要强一些,以每平方米地面2~3瓦为宜,2周后降为每平方米地面0.76瓦即可。
三、父母代种鸡的饲养管理
父母代种鸡的饲养管理可分为三个时期,即育雏期(0~6周龄)、育成期(7~22周龄)和产蛋期(23~68周龄),不同品种各个时期的饲养管理方法不尽相同,一般提供种苗的单位均备有相应的饲养管理手册,订购种鸡苗时应向供苗单位索取,并认真阅读,按饲养手册进行喂养。下面主要介绍种鸡各个时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1.育雏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1)育雏前的准备及雏鸡的选择:进雏前1周,应对育雏舍和一切育雏设备包括食槽、饮水器、保温器等进行彻底消毒,在进雏前12~24小时启动加温设备,使鸡背高处温度达32~34℃、室温达24~26℃。选择雏鸡时,要求雏鸡健壮、活泼、大小一致,羽色为黄色或黄麻色,雏鸡的腹部应柔软、脐部愈合良好,无出血痕迹或呈黑色、棕色。
(2)育雏温度、湿度及通风换气:育雏温度以雏鸡背部高处温度为准,随着雏鸡的逐渐长大,育雏温度逐渐下降,一般第一周鸡背高处温度34~36℃、室温24~26℃,以后每周降低1~2℃,具体室温要根据气温、鸡舍种类和雏鸡的健康情况加以调整。育雏温度合适,则雏鸡食欲好、饮水有度,白天活泼好动,晚上安静无尖叫声,雏鸡均匀散布,伸长脖子,头贴地或头伸向翅膀安睡;温度偏低时,鸡群密集打堆,食欲差,不愿走动,常可听到雏鸡发出尖叫声;温度偏高时,雏鸡张口呼吸,饮水增加,并远离热源。育雏室的相对湿度在第一周内保持在65%~70%为宜,第二周降为55%~65%。随着雏鸡的生长、室内温度的下降,鸡的采食、饮水和排粪量的增加,要注意降低湿度以防止粪便污染及病原菌的繁殖,同时要注意打开育雏室的窗户,加强通风换气。
(3)饲养密度及料、水槽位置:饲养密度依饲养的方式不同而异,一般平养每平方米饲养15~20只,笼养每平方米饲养45~55只。育雏期间每只鸡所需的吃料位置为4~6厘米,饮水位置为1.2~1.6厘米,具体实施时可根据现场的情况而有所增减。每个桶式喂料器可喂20~30只鸡,每个饮水器可喂100~150只鸡。
(4)饲料与饲养:育雏期间可采用黄羽肉鸡的小鸡料,投喂饲料时应做到少量多喂,每天投喂4~5次,让雏鸡自由采食,喂料器和饮水器应散置于鸡群中。
(5)适时断喙:选择7~10日龄左右时断喙,可减少喙肛、喙羽等恶癖的发生,一般切去上喙1/2、下喙1/3。断喙前后1~2天可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以防止出血。
2.育成期(7~22周龄)的饲养管理
(1)第一次选种:在6~8周龄时进行,主要淘汰公母鉴别错误及生长较差的个体,公鸡应选择体型大及发育较好者。
(2)饲养密度及吃料、饮水位置:育成期间,每平方米饲养的鸡数为6~10只,笼养的每平方米笼底饲养20~30只,每只鸡的喂料长度为8~10厘米,每个桶(中鸡料桶)喂15~20只;每只鸡的饮水长度为2.5厘米,每个饮水器(中鸡饮水器)喂100只。
(3)饲料及饲养:6~8周龄开始,应转喂营养水平较低的后备鸡料,并按照所引进鸡种饲养手册的要求进行定量饲喂,即限制饲养,种鸡育成期的限制饲养不仅可节省饲料20%~25%,而且可提高种鸡的产蛋量,一般限制的饲料量为自由采食的75%~80%。限制饲养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一是每天限饲,即根据饲养手册的要求,将每天的喂料量一次喂给,自由饮水;二是隔日限饲,即是将两天的喂料量在第一天分上午和下午两次投喂,如果料槽或料桶充足,也可在上午一次性投喂,第二天不喂,只供饮水,这种方法可使所有的鸡只都能吃到饲料,使鸡群整齐度好;三是每周限饲,即是把每周的总喂料量分5天喂完,停喂2天,可选在星期三、星期日停料,其余5天供料。
(4)定期称量:在育成期间,应每隔1~2周随机抽取3%~5%的个体进行逐只空腹称重,计算平均体重,然后与饲养手册中要求的体重进行对照,若鸡群的平均体重与饲养手册推荐的一致,则继续按手册的要求饲喂;若平均体重太大,则在下周内不增加喂料量,继续维持上周的投喂量;若体重低于推荐体重,则相应增加投喂量,增加的幅度视其体重而定,若体重低10%,则增加投喂量10%,其余类推,直到平均体重合适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