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鸡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又称白冠病或出血病,是由卡氏住白细胞原虫(Leucocytozoon caulleryi)?寄生鸡、乌骨鸡、珍珠鸡的血液及内脏器官所引起的疾病。该病主要引起肉鸡的肌肉和内脏器官出血,体重减轻;蛋鸡产蛋减少或停止,给养鸡业造成较大损失。该病最早由Mathis和Leger在越南的鸡体内发现而定名,以后相继在日本、我国台湾及东南亚各国发现。国内自1965年在广州市发现类似疾病以来,许多省、市先后报道了本病的发生和流行。目前,我国已有20多个省先后发现本病,最近几年,南方地区发病较多,如四川的乐山、邛崃,重庆的大足等地常常呈大规模暴发,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引起鸡只大批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试验通过混群感染,使健康蛋鸡人工发病,对其进行了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血涂片的观察,并进行了药物治疗试验,以期对该病的现场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混群感染
本试验在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流行期间,将80只健康300日龄蛋鸡分成2组,第Ⅰ组40只为试验感染组,将其与患有鸡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的病鸡30只混养感染;第Ⅱ组40只为对照组,隔离饲养于另一无该病原的动物房。?
1.2 临床症状
混养后,应注意观察鸡群的产蛋率、采食量、粪便性状、精神状态和发病情况,并做好相应记录。
?
1.3 血涂片检查
自混群饲养后,两组试验鸡中各取10只观察3个月。每隔1天,采鸡冠血涂片,瑞氏染色,观察血涂片中是否有虫体出现。?
1.4 病理剖检
自混群饲养后,当发现血涂片中出现虫体时,两组试验鸡中各取10只,每隔1天扑杀试验鸡1只,作病理学检查,并随时对发病死亡的鸡只进行剖检、取材。?
1.5 药物治疗试验
另取30只300日龄健康产蛋鸡与患有鸡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的病鸡15只混?养感染,试验鸡感染该病后10~15天,出现临床症状,经血涂片检查可见第2期和第3期住白细胞原虫虫体。将病鸡30只分成3组,分别用球净(Necoxine,有效成分为Nicarbazine和Ethopabate,500 g/100 kg剂量混料治疗)、青蒿(按5 g/只鸡,加倍量水熬煮浓缩后拌料饲喂)和复方泰灭净(Daimetion,成分为Sulfamonomethoxine)加青蒿(前3天,复方泰灭净剂量为500 g/100 kg饲料混料治疗,3天后剂量改为50 g/100 kg饲料,同时加入青蒿进行治疗)混料治疗。
投药后,每隔1天逐只采鸡冠血做血涂片,用瑞氏染色,置显微镜下检查裂殖子和配子体。逐日登记存栏数、死亡数或淘汰数、产蛋数及饲喂量,对死亡病例进行剖检,查明死亡原因。然后据记录计算每组的产蛋率。按统计学方法求出各组产蛋率,根据临床症状、采食量、产蛋率、存活情况及病原体的观察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
试验鸡与病鸡混养后的第9天,71%的试验鸡血涂片中发现虫体,到第11天,所有试验鸡血涂片中发现虫体,到第12天、13天相继出现临床症状,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食欲不振,口流涎,下痢,粪呈绿色,严重贫血,鸡冠和肉髯苍白,两翅轻瘫下垂,呈进行性消瘦,喜卧,个别鸡食欲废绝,昏睡,产蛋量下降。持续5~6天后,临床症状逐渐消失。再经过15~20天后,试验鸡将重复出现以上症状。
?
2.2 病原检查
开始3~5天内检出的是位于血液细胞内体积很小的裂殖子,在以后5~6天内检出的主要是直径在16.56~11.27 μm之间的成熟配子体,虫体持续天数8~10天,随着血液内配子体数量的显著减少和消失,病鸡的贫血症状很快消失并逐渐康复。观察发现,虫体在鸡体外周血液中出现时间主要是在发病后1~3个月内反复出现,最多3个周期。
?
2.3 剖检变化
试验鸡血涂片中发现裂殖子后的前3天病变不明显,从第4天起,剖杀和死亡的病例可见血液稀薄,不易凝固,全身皮下出血,肌肉尤其是腿肌、胸肌、心肌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腹腔内积有黄色黏稠液体。肝、脾肿大、质脆,表面散布许多黄白色针尖大的结节;肾肿大呈脑回状或颗粒状,肾被膜下严重出血,形成血肿;腺胃、肌胃黏膜和腹腔脂肪有出血点;肠系膜严重出血,肠浆膜面呈紫红色,黏膜潮红肿胀,有出血点,肠腔内容物呈绿色;胰腺散布有多量红色针尖大呈梭形的出血点;在子宫、输卵管内和卵泡内有大量的血凝块;心脏色泽变淡,心冠脂肪出血明显,用手触之,感觉到出血点突出于脏器外,心尖有红色针尖大呈梭形的出血点;肺脏充血、出血、水肿,与胸壁粘连。此外,在胸肌、腿肌、心肌及肝、脾等器官上有灰白色或稍带黄色的针尖至粟粒大,与周围组织有明显分界的小结节。可见,内脏器官广泛性出血、血液稀薄且凝固不良以及实质器官存在的小结节是本病主要的病理剖检变化。?
2.4 药物治疗效果
连续用药6天治疗后,持续观察2周,发现试验鸡精神好转,采食量增加。球净组试验鸡在投药初期都表现出拉绿色粪便,有的还较为严重;青蒿组试验鸡拉少量绿色粪便,但稀软度正常;复方泰灭净加青蒿组试验鸡投药后,粪便基本正常。3个组试验鸡经治疗后,鸡只未发生死亡。用药后,几乎所有的试验病鸡血切片中都有大量的嗜中性粒白细胞出现,说明鸡体在投药后,动员其防御系统,抵抗病原体的损伤。?
在治疗期间,健康对照蛋鸡的平均产蛋率约70%,球净组、青蒿组和复方泰灭净加青蒿组试验鸡的平均产蛋率分别为4%、33%和48.67%。T检验统计分析表明:复方泰灭净加青蒿组、青蒿组与球净组的产蛋率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复方泰灭净组与青蒿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可见,使用复方泰灭净加青蒿用于鸡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可较好地恢复患病蛋鸡的产蛋率。?
3 讨论
3.1 本研究表明,人工实验感染的鸡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具有和自然发病鸡同样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绿色样下痢、严重贫血、鸡冠和肉髯苍白。内脏器官广泛性出血、血液稀薄且凝固不良以及实质器官存在的小结节是本病常见的病理剖检变化。因此,通过临床症状观察和病理剖检变化,结合发病及鸡群的流行病学,可对本病作出初步诊断。再结合血涂片进行病原检查,可在临床上快速确诊本病。
?
3.2 有研究表明,用抗球虫药物、磺胺类药物、中药对试验病鸡进行治疗后,试验病鸡在临床上逐渐恢复健康,产蛋率、采食量都升高。但在其血涂片中仍可检出鸡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的各期虫体,是否可以认为病鸡经治疗恢复健康后仍携带少量卡氏住白细胞原虫,而成为带虫者,带虫者在病的传播上所起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目前,国内外治疗该病效果较好、用得最广泛的药物是复方泰灭净。本研究采用西药、中药、中西药三种治疗方案对不同感染阶段的试验病鸡进行治疗。从产蛋率的变化而言,中西药治疗组效果较好,其次为中药青蒿治疗组,而西药球净的效果较差。故临床上,可考虑用中西药对症治疗的方法,以有效降低该病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