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 正文 返回 打印

雏鸡罗克尔耶尔森氏菌感染的诊治报告

网友投稿  2006-01-16  互联网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笔者接诊的一些养鸡场(户),出现了以30日龄内的雏鸡,临床死亡速度快、死亡率为10%~30%的一种疾病,经发病情况调查、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验等,诊断为雏鸡罗克尔耶尔森氏菌感染。?

1 雏鸡的一般管理流程

养殖场(户)在引进雏鸡前,育雏舍要经过打扫、清洗、3次消毒(1次喷洒,2次熏蒸);雏鸡进入育雏舍后,温度、湿度、密度等基本根据饲养手册上的“要求”进行;1~5日龄,一般在饮水中加入预防量的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7~9日龄第1次免疫接种、断喙,14日龄左右第2次免疫接种,20日龄左右第3次免疫接种,?25~?28日龄第4次免疫接种。?

2 发病情况调查

无论是父母代还是商品代雏鸡,从进入育雏舍后的4~5天,陆续出现死亡。5天后死亡率逐渐上升,尤其是第1次免疫接种后,死亡率上升至5%~6%,持续2~3天,然后缓慢下降直到18天后,陆续停止死亡;饲养条件差的或没有投服抗生素的,断续死亡可持续到30天;育雏期内每接种1次疫苗都有死亡并且比以往死亡高;被公认的“弱雏”死亡率正常,大多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只有在鸡群安定时可发现其精神不振;患病雏鸡为同一个品种、同一个祖代鸡场引进的父母代或这种父母代孵化出的商品蛋雏。?

3 主要临床症状

?

精神不振、目光呆滞;采食饮水量皆减少;在接种疫苗等较强的应激情况下,于当天晚上或次日凌晨发生大量死亡;死亡率一般在15%~30%;粪便基本正常,肛门周围羽毛没有粪便附着即无腹泻。?

4 剖检病变

死亡雏鸡大多数嗉囊存有饲料,肝脏肿大,颜色深暗,实质里密布黄白色针尖到米粒大的坏死结节;脾脏肿大、出血、坏死,有的也有黄白色针尖到米粒大的坏死结节;肾脏有出血点,肺脏黑红色瘀血。其他脏器肉眼未见病变。?

5 实验室诊断

?

5.1 无菌条件下采集病死雏鸡的肝、脾、心血,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25℃或37℃恒温培养24~30 h后,可见米粒大小、隆起、边沿整齐、不透明的乳白色小菌落;S.S.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的菌落颜色及形态与普琼上相似;碱性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该菌不溶血。

?

5.2 培养菌经革兰氏染色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病变肝脏触片、瑞氏染色为两极浓染的短杆菌。?

5.3 18 h的培养菌,以口服、注射途径接种健康雏鸡各5只,空白对照10只,同等条件下分开饲养,试验鸡在24~72 h全部死亡,脏器分离菌与接种菌一致;对照组全部健康存活。

?

5.4 取500只可疑种鸡的血清,做鸡白痢、伤寒(多价抗原购自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副伤寒(抗原由本所传染病研究室提供)的玻板凝集试验,结果全为阴性,同时生化试验也排除了引起禽霍乱的多杀性巴氏杆菌。

5.5 将病原菌接种于麦康凯平板37℃恒温培养?18 h?,取菌落制成3亿/ml菌液,接种晋微E?18肠道生化鉴定板,4 h后加试剂判定反应性,应用数值分类法上微机或查检索表分析结果,判定结果为罗克尔耶尔森氏菌,典型菌符合率97.8%,见表1(略)。?

5.6 病原初查 取可疑种鸡所产的新鲜种蛋蛋清、蛋黄,出壳雏鸡肝脏,孵化后期(18~19天)死胚的卵黄、肝脏无菌条件下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麦康凯平板、S.S.平板上,37℃恒温培养30~48 h,结果未见细菌生长。

?

经以上雏鸡发病情况调查、临床症状、剖检病变观察、实验室检验等,最后诊断为雏鸡罗克尔耶尔森氏菌感染。?

6 防治

?

6.1 药物敏感试验 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喹乙醇、头孢类药物高敏;卡那霉素、氟哌酸等喹诺酮类药物中敏;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利福平、链霉素等不敏感。?

6.2 防治方法 (1)产蛋种鸡群:选择2~3种敏感的药物,内服10~12天,然后拌饲益生素制剂10~20天,期间所产蛋不做种蛋用;每隔2天鸡舍喷雾消毒1次。(2)种蛋:每天入库后,用甲醛熏蒸消毒,入孵后12 h及出雏率达5%时,按规定剂量和时间再熏蒸消毒。(3)孵化厅及设备:孵化厅每天消毒1次,孵化器、出雏器除以上消毒外,每次落盘和出雏结束后要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4)雏鸡:在12 h内,注射1个剂量的敏感抗生素,然后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1~2种敏感的抗生素直到第6天。?

7 初步结果和分析

?

7.1 耶尔森氏菌广泛存在于各种食品、蔬菜和环境中,本次雏鸡发生的罗克尔耶尔森氏菌病,在我国尚未见报道,分析这次病原菌的来源作者认为是由种蛋垂直传播而来,原因是:(1)患病的父母代雏鸡皆来源于同一个祖代种鸡场,患病的商品蛋雏同样源自患过病的父母代种鸡群。(2)据调查和实际孵化试验,健康种鸡的种蛋与患过病的种鸡的种蛋,在入孵前都经过严格的消毒,然后在同一个孵化器内孵化,结果患过病的种蛋孵出的雏鸡,5天左右依旧发病,而同一饲养环境分开饲养的健康种蛋孵出的雏鸡则安然无恙。

?

7.2 实验室进行的病原初查没有发现该菌,这与所用培养基的分离率、被分离材料中细菌的数量等因素有关。?

7.3 此次发病主要是雏鸡,青年鸡和产蛋鸡生长、生产性能等几乎不受影响(作者认为是隐性带菌),所以尽管种鸡场采取了严格的预防及治疗措施,但结果不明显,养殖户饲养的雏鸡尽管从1日龄就开始在饲料或饮水中投服敏感药物,但效果也不理想,可能与血液中的药物达不到治疗浓度有关,因为雏鸡前几天,有体内的卵黄供应其部分营养物质,所以采食、饮水量比较少,药物难以达到治疗浓度,如果从1日龄用敏感药物注射1个疗程,估计效果要理想得多,这方面有待于进一步试验。?



http://farm.00-net.com/yz/yj/3/2006-01-16/129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