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 正文 返回 打印

畜禽疾病防治的新对策

零零社区网友  2006-01-12  互联网


现代生态学认为畜禽患病的实质是环境与畜禽之间的生态平衡被破坏,因此,改变以免疫、消毒、药物治疗为主线的传统预防疾病的思维模式,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寻求一种预防畜禽疾病的新途径,即生态学防治法,成为必要和可能。此种方法的核心是探求能够影响畜禽疾病发生的关键环境因子,并根据受其影响的病原、病媒及中间宿主的活动规律,人为打断它们中间存在的生长、繁育链,干扰和破坏它们赖以生存的必需环境条件,使病因、病媒因失去适宜的生存环境而被根。除。这才是一种积极的防治畜禽疾病的方法,亦预防兽医学的新思维。
1 畜禽发病的根本原因
环境是畜禽的生存之本,其优劣程度决定着畜禽的健康、生长、繁育、发展及消亡。而环境与畜禽的本质联系则是以新陈代谢形式进行物质能量的传递和交换,正是在畜禽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始终贯穿的这种不断的物质能量交换形式,不仅维持了畜禽机体的生理平衡,还同时推动着整个自然界生态系统的进化与发展,形成环境与畜禽机体之间的动态平衡。当环境中的某种不利因素发生急剧变化,超出畜禽机体的正常生理调节范围时,生态平衡就会被破坏,临床上呈现出病理状态,这就是通常说的畜禽发生疾病。
2 防治流行病和传染病的新对策
既然畜禽发生疾病的本质是机体与环境的生态平衡被破坏,那完全可以运用生态学的方法防治畜禽疾病。它包括:
2.1 畜禽疫病的预测预报
对畜禽疫病的预测预报无疑是防治畜禽病的一种全新思维,是生态学防治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国内外的有关研究却十分欠缺。
2.1.1 预测预报的可行性
由于导致畜禽发病及传播疫病的病原、病媒、中间宿主和寄生虫都生存在一定的区域、一定的季节、一定气象条件(温度、光照、湿度、风速等)下,如猪姜片虫吸虫病,夏季6.7.8月为流行高峰季节;炭疽病,6~8月份多发,高温、多雨是发病的要因;钩端螺旋体病,7~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温热、潮湿是其多发的条件;口蹄疫的传播、漫延与风的关系极为明显,这些因素就是能够对畜禽的疫病进行预测预报的本质原因。
2.1.2 猪流行性感冒预测预报的程序初探
猪流感属于常见的多发病,该病的发病率高,危害性极大,多年来,笔者对其发病的规律性以及对预测该病是否可能发生的程序进行了初步探索,大致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猪流感病的调查及资料收集
根据本地区历史的发病资料和气象资料,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得出猪流感发病的初步规律为:季节性较强,多发于晚秋和早春及冬季,阴雨、潮湿、剧烈降温。寒冷、贼风、风速、高压(冬季)等因素,则是流感爆发和传播的重要诱因。
第二步,关键因子的确定
在上述收集和分析本地区历史资料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定点进行3~5年的观察,进一步收集发病情况的有关资料。此后,就要根据所得3~5年的定点观察资料,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和筛选出引发流行感冒的关键气象因子。主要为:昼夜温差12℃以上,剧烈降温10℃以上,相对湿度80%左右,风速大于2m/s,季节为晚秋、早春及冬季,也就是说在以上季节,若出现上述气候的天气即有可能诱发和传播猪流感。
第三步,建立教学模型及识别系统
根据若干年的历史资料和近3~5年定点观察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弄清楚猪感冒受气象因子,尤其是上述三个关键因子影响的规律性,建立相关的线性或模糊数学模型,确定模型的程序流程图,编制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再结合当地气象情报部门有关上述三个气象因子变化情况的预报资料,上机识别,就能够对猪感冒可能发生、发展、消亡的趋势进行预测估计,对疾病可能发生的时间、范围、强度,病畜的种类,危害程度的大小,持续期的长短进行预测预报。
当然,以上所述仅仅只是对这项难度大、要求高、科学性强的工作的研究程序进行了一点初步探索后的体会。
2.2 空气中传播病原菌的防治方法
大量的证据证明许多畜禽的病原体是通过空气途径传播的。通常认为这些病原体是附着在飞沫校或细小颗粒的尘土上而散布于空气中。已经在空气中分离到新城疫病毒、I型马疟疾病毒、兔痘病毒、溶血性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链球菌、狂犬病毒、口蹄疫病毒、猪支原体。牛传染性胸膜炎的支原体等病原体,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由风向外界进行传播。例如口蹄疫病,有充分的资料证明其传播途径主要是在空气中,气象因子风是传播该病的关键因子。由于这种疾病的病毒主要由病畜的呼吸咳出,以及大雨对污染田地的溅打,而散布在空气中,因此,在多风多雨的天气,其下风方向90%以上的时间可能发病。如果天气干旱则流行强度减弱,若出现静风多雾天气则传染仅限于当地。因此,对于这一类由风在空气中传播的疾病完全可以根据气象情报及预报的资料,对疾病可能发生的时间、地域及感染家畜的种类和强度进行估计,且能根据天气可能发生的变化预测疾病发生、发展、消亡的趋势,这样人们就能在疾病发生和传播之前赢得宝贵的时间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2.3 畜禽疾病的生态防治法
所谓生态防治法,即是利用生态学的方法,如培育无敌,实施不育技术,改造生物地理群落,破坏病原、病媒、中间宿主的生境等来防治畜禽流行病和传染病。
2.3.1 利用约束因子,控制种群数量研究证明,保护和培育天敌是控制病媒种群数量的有效途径。如蝇类,虻、蚊、蚋、蠓,蜱和蚤类等节肢动物都是畜禽疾病的传播媒介,它们所能传播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原虫和蠕虫的幼虫等,对畜禽疾病的传播流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科学家们发现保护和培育其天敌是控制和消灭它们的好方法。天敌灭虫的方式无非是捕杀吞食或产卵寄生,或二者兼而有之,如靖蜒、赤眼蜂、食虫虻、黑卵峰、和青蜂等,它们就是采用捕食成虻,或在虻的机体内产卵的方式灭虻的,若我们注意保护培育这些虻的天敌,就能产生较好的灭蛇作用。利用雌蜂在一些硬蜱、血蜱、眼蜱及扇头蜱的若虫体内产卵寄生的方式灭蜱。蚋的天敌是小鱼和蜻蜓的幼虫。蚊虫的天敌是壁虎、蝙蝠等,它们都是采用捕食的方式灭蚋、灭蚊,蜘蛛则是采用织网的方式灭虫。稻田养鱼能吞食大量幼蚊,从而有效制约蚊虫的危害。注意保护和培育这些节肢动物的天敌,就能有效防治由它们传播的一些畜禽疾病。又如啮齿类的鼠类是传播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螺旋体病、立克次体病被肤真菌病、蠕虫病源虫病等的传播媒介,其天敌猫、黄鼠狼、蛇、鸢能有效地抑制其生存发展,减少上述疾病的传播。猫多蛇多鸢多鼠就会少,由鼠传播的疾病自然会少,反之则相反。这就是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原则,也是我们培育天敌防治畜禽疾病的依据。
2.3.2 削弱种内繁衍能力,促进种群数量衰减
包括采用离子辐射、化学不育,杂交不育等技术,人为增加不育雄性的数量,可有效削弱病媒的种内繁衍能力。例如老鼠是多种疾病的病媒,灭杀不易。而采用雄性不育的方式灭鼠则效果明显。目前国内生产的一种老鼠不育剂,注射入老鼠机体后,就能使老鼠不育,从而促其种群衰减,达到灭鼠效果。又如蝇可传播多种疾病,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非常有效的促其种群数量衰减的方法,即捉到雄蝇后用X射线处理,使其失去生育能力,再放出与雌蝇交配,由于在每一个交配季节雌蝇只能交配一次,所以通过这种方法可使雌蝇失去生育能力。这些例子完全可以证明雄性不育技术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生物防治方法,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大力推广。
2.3.3 破坏生境,改造生物地理群落,切断生长繁育键
畜禽的流行病多属自然疫源性疾病,这类疾病的一些病原体、病媒以及宿主都生活在一定的地理群落坏境中,像沙漠、沼泽、草原、森林等。比如烈性传染病鼠疫就循环于特定的生态系统,即鼠疫自然疫源地中。其病原耶氏鼠疫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最适pH值为6.9~7.l,在日光的直射下4~5小时即死亡,在55℃的高温中15分钟也会死亡。它的宿主一各种鼠类则分布在生态结构各异的疫源地。例如冬眠小动物达乌尔黄鼠就生长在我国冬季寒冷的东北松辽平原;善于营穴而居又无需冬眠的长爪沙鼠,则生活在缺少隐蔽且夏日中午地表温度极高的内蒙古高原;鼠疫的传媒蚤类同样有各自的生境,松辽平原有方型黄鼠蚤,蒙古高原有秃病蚤。由此可见,鼠疫发生和流行的三个必要条件,病原菌、宿主、传媒都需一定的生境,只要对它们,即或是对其中的一个条件所需生境,人为地进行干扰和破坏,使它们失去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有可能抑制或消除鼠疫的发生和流行。另外,采用破坏生境的方法防治蝇、虻、蚋、蠓,蚊和蚤类等节肢动物,能收到灭虫防病和改善环境的双重效果。如蜱,喜生长在杂草丛生的荒山和灌丛中,若采用燎原烧荒后植树造林的方式,改变那种杂草丛生的生境条件,使新生的植被结构不适宜蝉的生存,必然既起到灭蝉的效果,又能优化环境,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2.3.4 使用性外激素诱杀和微生物灭杀技术
通过对病媒昆虫性激素的分析研究,确定其化学组成,然后制造生产该性激素的性外激素,即可诱发病媒昆虫,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一种有效可靠的灭虫法。
运用微生物制剂杀灭节肢动物的幼虫和成虫在许多国家都取得了成功,利用微生物技术灭鼠也取得了进展。它给我们的灭鼠效果不稳定,同时又因为微生物灭鼠技术比较复杂、要求高,且很有可能对人畜产生某种危害,所以使用时需慎重,若要进一步推广则需深入研究,解决上述缺陷。
2.4 发展生态牧业是防治畜禽疫病的一条治本之法
生态环境与畜禽形成了一种互相关联、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的关系。恶化的环境会影响畜禽的健康,导致疫病的发生,而畜禽的粪便、污水、废弃物。病畜以及病毒、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都会反过来对环境造成污染进一步恶化环境,这是自然界的一种恶性循环。而生态农业的功能是建立一个科学的生态系统,改变这种恶性循环状况,使系统内的物质能量进行有序的良性循环,废弃物被利用,污染原被消除,病毒、微生物,寄生虫被杀灭,成为一个无废弃物、无污染的洁净生态系统。目前,我国生态牧场的重要模式有:
其主要环节为沼气池,畜禽的粪便、污水、废弃物均可进沼气池发酵,发酵后的沼肥既无原来的恶臭,又基本上不含寄生虫和病原微生物,肥效也增加;沼液可喂鱼,沼渣还可繁殖食用菌,沼气可作为能源,形成了一个高效、清洁的良性循环系统,可大幅度降低畜禽疾病的发生,是消除环境污染、防治畜禽疾病的一种治本的方法。
3 结论
3.1 从本质上看,畜禽之所以发生疾病,就是因为畜禽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被破坏。因此,生态环境的优劣不仅影响着畜禽的所有生命活动,亦对畜禽的健康和疾病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包括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消亡过程。
3.2 由于畜禽的生长、繁育、健康,以及传播畜禽疾病的病原(病原微生物、病毒)、病媒(野生动物、节肢动物)、宿主等都需要一定的生态环境,这就使采用生态学的方法防治畜禽疾病成为可能。这种防治畜禽疾病的新思路,不仅包括采用生态学的防治方法及新的科技手段来影响和控制畜禽疾病发生、发展、消亡的全过程,根除致病因子;也包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畜禽疾病发生的时间、强度、范围及危害程度进行预测预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防重于治。



http://farm.00-net.com/yz/yj/3/2006-01-12/128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