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 正文 返回 打印

当前农村肉鸡饲养存在的问题

网友投稿  2006-01-12  互联网

随着农村养鸡业的迅速发展,鸡蛋处于低水平的饱和状态。相比之下,肉鸡饲养效益较好,在农村涌现出更多的养鸡专业户。但是,同一批鸡苗,相同的饲养,却产生不同的经济效益,原因就是缺乏规范的饲养管理技术和正确的疾病防治知识。当前农村肉鸡饲养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 饲养管理方面

1.进雏前的准备


(1)消毒用药及浓度配比随意性大,不科学,消毒不彻底。基层养鸡户存在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消毒没什么效果。消毒时只用烧碱喷雾,墙壁和地面一扫而过;熏蒸时,为了节省费用,就随意减少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的用量。

建议使用的消毒方法:首先清除所有异物,包括鸡粪、垫料、水槽、饲槽、育雏网等,清扫地面和墙壁,更换垫土(垫土应经过阳光曝晒),然后关闭门窗、密封,进行熏蒸消毒,按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30毫升、高锰酸钾15克的比例混合使用,密封24小时后再打开通风。熏蒸一般是在鸡苗送到前两天进行。先升好炉子,提前预热,并烧一锅水,增加育雏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再熏蒸消毒,可以提高消毒效果。


(2)鸡苗来源混乱复杂,运输管理松懈。鸡苗的好坏是养鸡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鸡苗的质量必须保证。本地区的肉鸡鸡苗有来自重庆的,有来自沈阳的,距离都在几千里之外,而且数量不少。健康的鸡苗经过长途运输,势必增加应激反应,降低鸡苗的抵抗力,再加上运输过程中的管理松懈,通风散热不均,易造成鸡苗的大量死亡,当鸡苗运到本地时鸡苗的死亡率超过30%的事故屡屡发生。另外选鸡苗要选择优良品种,如AA鸡;要选择消毒严格、管理科学的种鸡厂所提供的种蛋,要选择信誉好、孵化健雏率高的孵化厂。不要过于看重鸡苗的价格,要知道鸡苗的健雏率是雏鸡成活率高低的关键,也是广大养鸡户获取良好经济效益的基础。

2.雏鸡的饲养管理


(1)饮水和开食时间过早或过晚。临诊中经常可以遇到这样的病例:有的鸡苗运回后由于脱水而大量死亡;有的由于开食太晚,小鸡食入大量的沙子,在直肠末端阻塞,不能排出,经灌饮人工盐配合人工挤压可治疗。雏鸡首次饮水可以选在孵出以后20~24小时,水中加入葡萄糖或食用糖以补充雏鸡能量,同时加入适量的电解质。要求饮新鲜洁净的水,并且水温与室温要接近一致。开食一般是在饮水后3~4小时进行。要仔细观察鸡苗的活动状态,如发现部分鸡只开始低头啄寻食物,就可以开食了。饲料应是全价饲料,根据肉鸡不同生长期,调整其配方来满足其生长的需要。


(2)温度的控制不当。冬天有的养鸡户在育雏室里生好几个炉子,但温度总升不上去;而有的养鸡户认为小鸡刚进育雏室时,温度越高越好,便把温度升至39~41℃;有的养鸡户认为小鸡不挤堆,向四周散开,就认为温度适合。众所周知,育雏期间尤其是刚进雏的第一周,温度控制的好坏对雏鸡的成活率有着直接影响。由于刚孵出的小鸡羽毛很短,自身体温的调节机能还未健全,散热快。如果四周温度低就会使鸡体的温度也下降,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疾病,造成雏鸡大量死亡。但温度也不宜过高,以免造成热效应,出现“中暑”的现象,也会造成雏鸡的大量死亡。温度的控制一般可以按照第一周33~35℃,以后每周降低2℃,冬季降到20℃左右即可,夏季降至室温。另外昼夜温差不宜过大,晚上温度应比白天高1~2℃。由于灯光比日光弱,晚上小鸡活动量减少,活动产热也就减少,这就要求室温应稍高一些。

鸡苗对热源的聚散度作为衡量温度是否适宜的指标是有一定前提的,只有在适宜的密度和湿度下这个衡量标准才可以反映出鸡只需要什么样的温度最舒服。在临诊中,刚进的雏鸡所在鸡舍室温仅能升到31℃,若再升高,就可见鸡苗张开嘴,伸开双翅,这是由于鸡舍内密度、湿度过大,鸡的散热量减少所致。因此,我们看鸡苗的聚散度时首先应调整密度、湿度。


(3)湿度掌握过于盲目。基层养鸡户一般都没有湿度表,都是大概估计湿度的,不能对湿度做到有效的控制。湿度过小时,雏鸡体内水分散失过快,雏鸡口渴而大量饮水又会造成腹泻,还可以使空气中灰尘增加,易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湿度过大,会抑制雏鸡的生长发育,同时可引发球虫病。一般要求育雏前10天,湿度保持在65%左右,10天以后可以放宽到40%以上。


(4)通风换气不合理,垫料清理不及时。有时出诊时,当走进鸡舍,迎面扑来的气味令人眼睛睁不开,流泪,这是因为鸡只呼出的CO2和粪便结块的垫料易产生氨气和硫化氢,这些都是有害气体,如果不及时通风排出,积累浓度增加,极易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同时污浊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当鸡自身免疫力下降时,就会引起疾病流行。肉鸡的腹水症就是由于通风不良,机体缺氧造成的。在解决好温度和通风换气的矛盾的同时,养鸡户还应该经常清理鸡粪和湿度过大结块的垫料。平时添加饮水时要稳,不要让水溢出水槽。另外通风时,应避免直吹鸡群。


(5)密度过大。养鸡户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在有限的空间饲养过多的肉鸡,使鸡只互相拥挤,采食不均,生长速度参差不齐,免疫力下降,更易感染疾病,结果得不偿失。

二、 药物预防方面

1.防疫意识差,防疫措施不健全


农村肉鸡养鸡户绝大多数在鸡舍门口没有消毒设施,出入鸡房没有专用的工作服装和鞋具。养鸡户还经常互串鸡舍,尤其是当某一养户接种疫苗时,叫别的养鸡户帮忙。当发现病鸡时,不及时隔离、消毒;没有定期的消毒措施,一批鸡只消毒一回,在饲养过程中不消毒,只有卖了鸡之后才消毒,如果行情好的话,鸡舍消毒后不间隔就又进鸡了。

2.免疫不适当


主要表现为随意减少免疫剂量,减少免疫项目,随意改变程序。为了降低成本,减量使用疫苗,如肉鸡新城疫第三次免疫时应加倍饮水免疫,有很多养鸡户不加倍使用,有的就根本不进行二免了。这样一来,肉鸡在首次免疫后抗体水平虽然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由于母源抗体的干扰,使产生的抗体水平参差不齐。随着日龄的增加,抗体水平会逐渐下降,如果减量免疫或不进行二次免疫就得不到较高的抗体来抵抗外来病原的侵袭,使鸡群中潜伏着极大的隐患。

3.药物的滥用现象严重


农村肉鸡养殖户应以预防用药为主。但由于缺乏用药知识,盲目性用药,往往别人用什么药自己就用什么药,不能有目的地对因下药;当肉鸡小的时候,随意加大药量,严重地破坏了肉鸡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生长受到抑制,有的甚至引起中毒。当鸡发病应该采用的药量成本高时,就随意减量,仅仅能维持疾病现状。低剂量使用药物,开始仅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逐渐地细菌适应了该药物,就会产生抗药性,最后的结果只会引起更大的死亡和药物的浪费。当鸡群发病后,养鸡户急于治愈,使用一种药物两三次后,看不出效果就转用其他药物,频繁换药不但治不了病,还易产生抗药性,使以后用药更加困难。


总之,肉鸡的饲养过程中,无论饲养管理还是疾病防治都存在着很大问题。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吃掉了养鸡户的利润甚至吃掉了老本。养鸡户要想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学习并掌握正确的饲养管理技术。笔者认为:健康的鸡苗是基础,良好的饲养管理和科学的防疫是保障,行情是机遇。

作者:【 孙剑峰 耿静 】


http://farm.00-net.com/yz/yj/3/2006-01-12/128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