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羊技术 > 羊病防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山羊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网友投稿  2009-06-26  互联网

    1.羔羊痢疾

    该病以剧烈腹泻和小肠溃疡为主要特征,危害7日龄以内羔羊,常致羔羊大批死亡。

    (1)病原 病原为B型魏氏梭菌、沙门氏杆菌和大肠杆菌等,主要存在于小肠等消化道内及粪便中。

    (2)流行特点 主要通过消化道,也可通过脐带或其他创伤部位传播。病原菌主要来自污染的羊舍、饮水和饲料。

    (3)预防措施 ①加强母羊饲养管理,保持羊舍清洁干燥。②羔羊出生后,应合理哺乳,避免饥饱不均。③预防接种,每年秋季可预防注射羔羊痢疾五联苗等。④做好脐带和圈舍消毒。

    (4)治疗方法 ①病羔灌服土霉素0.2~0.3克、胃蛋白酶0.2~0.3克,每日2次。②磺胺脒0.5克、鞣酸蛋白0.2克、次硝酸铋0.2克、小苏打0.2克,加水适量混合后一次内服,每天3次。③腹泻脱水羔羊,每天口服补液盐或静脉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20~100毫升。

    2.巴氏杆菌病

    该病是山羊常见的一种以败血症和炎性出血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当寒冷、闷热、多雨、天气剧变、圈舍通风不良、营养缺乏时多发。

    (1)病原 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多发于冬末春初,平时健康羊也常为带菌者,但不发生危害,而一旦天气剧变或营养不良时即可发病。

    (2)流行特点 本病多发于幼龄羊和羔羊。病原菌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和粘膜的伤口传播。

    (3)预防措施 ①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受冻、受热等诱因。②保持羊舍清洁卫生,通风透气。③发现病羊立即隔离,圈舍、用具用10%石灰乳或3%来苏儿或5%漂白粉消毒。

    (4)治疗方法 ①青霉素80万单位、链霉素100万单位混合一次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5天。②严重病例用四环素或磺胺噻唑钠等配合5%葡萄糖静注。

    3.传染性脓疮(羊口疮)

    羊口疮是山羊常见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以口唇等处皮肤和粘膜形成丘疹、脓疮、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为特征。

    (1)病原 属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羊口疮病毒,对外界环境有较强抵抗力。散播在地面的病毒,经过秋、冬至翌春仍有传染性,对高温和甲醛较敏感。

    (2)流行特点 病毒通过病羊、带毒羊经皮肤或伤口感染传播。羔羊、幼羊发病较多,常呈群发性流行。

    (3)预防措施 ①定期注射弱毒或灭活疫苗,免疫期2年。②严防创伤感染,饲料和垫草应尽量拣出芒刺。③发现病羊应及时隔离,羊舍和用具用2%氢氧化钠或10%石灰乳等彻底消毒。

    (4)治疗方法 ①用0.1%~0.2%高锰酸钾冲洗创面,再涂2%龙胆紫、碘甘油或青霉素呋喃西林软膏,每天1~2次。②出现全身症状时,可每日肌注磺胺嘧啶30毫升、安定痛10毫升、病毒灵20毫升,连用3~5天。

    4.羊痘

    该病是由痘病毒引起的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多继发肺炎或化脓性乳房炎,怀孕后期的母羊常引起流产。

    (1)病原 有山羊痘和绵羊痘两种,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羊的痘痂、浆液内。对热、阳光、碱和常用消毒药均较敏感。

    (2)流行特点 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及含毒飞沫和尘埃传播,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及消化道感染。被病羊污染的用具、饲料、垫草、粪便等都可成为传播媒介。

    (3)预防措施 ①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防寒保暖。②定期预防注射羊痘疫苗。③及时隔离病羊,防止病毒扩散。

    (4)治疗方法 ①大羊用鱼腥草注射液10毫升、地塞米松注射液5毫克;小羊用鱼腥草注射液5毫升、地塞米松注射液2毫克,混合一次肌肉注射,一日两次,连用1~3日。②局部治疗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患部,干后涂以碘酒、紫药水、红霉素软膏等。

    5.皮肤真菌病

    该病是由皮肤癣菌侵染表皮及毛发引起的真菌疾病,多发生在颈、肩、胸、背部。病初有豌豆大小结节,后形成界限明显并被覆有灰白色或黄色鳞屑的癣斑,大小不一,被毛易折断或脱落。

    (1)预防措施 ①保持羊体皮肤清洁卫生,经常检查体表有无癣斑和鳞屑。②发现病羊及时隔离。

    (2)治疗方法 ①对病羊患病区剪毛,用温肥皂水洗涤,除去软化痂皮;涂擦5%碘酊、10%水杨酸软膏,或制霉菌素软膏、灰黄霉素,或达克宁霜,每日涂擦一次,直至痊愈。②对病羊污染的畜舍、饲槽、用具可用10%甲醛或1%过氧乙酸消毒。


http://farm.00-net.com/yz/yy/yangbingfangzhi/2009-06-26/15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