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凤仙花茎基部有时会出现水渍状黄褐色至红褐色腐烂,病部分布着明显的白色绢状丝,并有油菜籽大小、白色至棕褐色的菌核,发生这种现象说明凤仙花得了白绢病。受自绢病侵染的植株常突然枯死。
凤仙花白绢病的病原是小核菌属的一种。这种病菌的菌核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只要条件适合,就可萌发出菌丝侵染植株根部、根颈部,引起根和茎基的腐烂。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植株密集、通风不良等,都易引发凤仙花白绢病。所以一般6月上、中旬开始发病,7~8月份气温上升至30~32℃时,白绢病发生严重。
防治凤仙花白绢病的措施:一是要加强栽培管理措施,注意排水,清除杂草,保持适当的株行距,同时要合理增施有机肥料,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二是对于发病严重的围地,可与禾本科植物轮作,间隔年限在4年以上。三是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烧掉,并对病土消毒。土壤消毒可以选用土重0.2%的五氯硝基苯粉剂,与上充分拌和均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