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营养丰富,口感独特,花、果、叶、根都可入药,但不耐储运,是我国南方的特产果树。目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果所引进枇杷早熟品种早钟6号,利用温室栽培,避开了北京冬季的低温,使枇杷在北京地区得以生长。该品种特早熟,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丰产性能好,大小年不明显。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植物学特性:早钟6号结果早,自然坐果率高,不需人工干预。定植2年后开始结果,株产达到0.5-1公斤;定植3年后全面结果,株产达到4-5公斤。果实倒卵形,平均单果重40.5克,最大果重45克。果实平均种子有6.2粒,可食率76.8%。套袋后,果皮及果肉橙红色,锈斑少,皮中厚,不易剥离。肉质细嫩,甜酸可口。果实未套袋者,95%果实出现日灼斑,面积达到50%以上。果实较露地小,但是风味较好。在温室环境中一年进行4次新梢生长,分别在2月、5月、8月、11月初发生,始花期提前到8月初,花期持续2个多月。
二、主要栽培技术:
1、定植。在温室内按南北行定植,实行密植栽培,株行距为2×1米,每行5棵。在春天的晴朗天气定植,苗木选择1年生苗。
2、温度管理。在11月初温室扣棚,大约11月20日左右加温,保证夜晚最低温不低于10℃,在3月20日左右停止加温,同时注意正午的温度不宜过高,要及时通风换气,保持温室内温度不要超过30℃,5月份将棚膜和被子除掉。
3、光照管理。幼苗喜欢散射光,定植后在光照强烈时应搭遮阳网遮荫。但成年树要求足够光照。阳光直晒易引起日灼,因此必须适当密植,夏季搭遮阳网遮荫。
4、水肥管理。枇杷喜空气湿润、水分充沛的环境。在果实发育期和新梢生长期浇薄水,在果实成熟期适当控水,以免发生裂果、果实品质下降和成熟期推迟等不良后果。
枇杷是需肥量很大的果树,无明显休眠期,年抽梢3~5次,需肥量大。幼树每年施肥5~6次,每2个月1次,以氮肥为主,薄肥勤施。成年结果树年施肥4次。第一次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开花前施肥,株施畜禽粪肥5-10公斤。第二次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施肥,株施农家肥4-5公斤,复合肥0.8-1公斤,钙镁磷肥0.8-1公斤,尿素0.3-0.5公斤。第三次在果实膨大期,对钾的需求量最多,为氮的2.7倍。次年1月果实迅速膨大期,施以钾、磷为主的速效性肥料,并进行根外施肥。第四次即果后肥,在次年3月下旬,采果前或采果后1周内施,以氮肥为主,配部分有机质肥。
5、花果管理。枇杷花期较长,在温室中主要利用头花,不仅果实较大,品质好,而且使枇杷早结实、早成熟。温室中尽量早疏果,要先行摘除畸形果、病虫果或发育不良的幼果,每穗留5-6个果。疏果时尽量留躲在叶丛中的果实。在最后一次疏果结束后用葡萄专用袋套袋。从树顶开始,然后往下向树冠外围套,纸套可用稻草扎住或用回形针夹住,套袋时务必使袋鼓起,以便于通风。
6、整形和修剪。幼树期不进行大量修剪,主要采取拉枝的方式,在头花前一个月至―个半月进行拉枝,促进花芽分化,保证枇杷的早期产量。枇杷采摘完以后,对结果树进行修剪,以疏枝为主要手段,以通风、改善光照条件为目的,逐渐把枇杷树培养成主干分层形。
7、病虫害防治。在温室中主要易发生的病害有日灼病和叶尖焦枯病。因此,利用遮阳网等设施避免日灼病发生的同时,加强土壤改良和培肥管理,提高抗病力。主要虫害有红蜘蛛、蚜虫等,可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