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种植技术 > 水果种植技术 > 杏种植技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适宜温室栽培的杏良种“9803”

零零社区网友  2008-12-12  互联网

    “9803”是由辽宁省果树研究所从 42个杏的品种中选育出的适宜温室栽培的优良品种,具有结果早、品质好、果实大、产量高和需冷量少等多种优点,已经通过辽宁省科技厅现场验收。

    1 主要特征特性

    树姿半开张,树势较强壮,新梢生长旺,萌芽率74.5%,成枝力中等。嫩梢红绿色。叶片绿色,叶背密生短小茸毛。花蕾红色,花瓣粉红色。需冷量在全国现有的温室栽培品种中是最少的,0~7.2℃的低温量达到600小时就可以满足其低温需求量。花芽分化期通常在果实采收后的10~15天。在温室栽培的条件下,1月中旬盛花,4月中旬成熟,比露地栽培早成熟50~60天。喜光、耐旱。

    2 果实性状

    果实扁圆形,橙黄色,有条状红霞,果面光洁,果肉细腻,肉质柔软,果汁较多,香味浓郁,酸甜适口,品质上等。果实大,平均单果重82g,最大单果重130g。Vc含量9.63mg/100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总糖含量8.4%,总酸含量2.2%。不裂果,离核,仁苦,耐贮,耐运。

    3 产量表现

    科学实验与生产实践表明,其早果性、高产性和稳产性好,定植2~3年的大苗当年就可产果,高接树从第2年开始产果。初果期最高株产9.9kg,第3年亩产高达1500~2300kg。

    4 经济效益

    自1998年以来,辽宁省的沈阳、大连、鞍山、丹东、营口、铁岭、朝阳和葫芦岛等8个市,在塑料薄膜温室内已经累计栽植2105亩。实地调查和统计表明,每亩投入建室费、草帘费、棚膜费、苗木费、肥料费、农药费与工时费等各项成本6012.92元,年均亩产鲜杏高达940kg,平均销售价格60.5元/kg,获得产值5.687万元,增加收入5.088万元,比露地栽培高出5~6倍。

    5 栽培技术要点

    5.1 选苗与定植 应在春季或秋季选择无病、无伤和根系健全的2~3年生壮苗,及时定植在土质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质壤土地块上。行、株距2.0×1.5m或2.5×1.2m。定植沟宽80cm、深60cm左右,施入优质农家肥20~30kg,定植后要及时灌水覆膜。

    5.2 扣棚与升温 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当室外平均气温7℃左右时扣棚。从12月上、中旬开始逐渐升温。

    “9803”杏温室栽培各生育时期的室温、地温及湿度指标

    温湿度 休眠期 萌芽期 开花期 幼果期 着色期与采收期

    室温(℃) 0~7.2 8~20 10~18 12~25 14~28

    地温(℃) 3~6 6~13 13~15 15~17 15~19

    湿度(%) 70~80 70~80 50~60 50~60 50~60

    5.3 整形与修剪 由于温室空间南低北高,因此栽植在温室南部的杏树应该选用开心形的树形,栽植在温室中、北部的杏树则应选用延迟开心形或纺锤形的树形。要以生长期修剪为主,休眠期修剪为辅,在新梢长到25~30cm时摘心。

    5.4 授粉与疏果 要选择花期与“9803”杏相同或相近的“9805”、“凯特”和“玛瑙”杏等作为授粉树,栽植比例为5~6∶1。采用蜜蜂传粉、液体授粉和贮藏花粉人工点授等方法可以明显提高坐果率。在开花后3~4周内,当果实达到花生粒大小的时候就要疏除伤残果、病虫果、畸形果,间隔6~10cm只选留1个发育良好和果形端正的幼果。

    5.5 施肥与灌水 在落花后至3月初每株施用尿素80g、硫酸钾100g,在硬核期和果实膨大期每株施用果树专用肥100g、磷酸二氢钾50g,在果实采收后每株尚需施用优质农家肥15~20kg和含有氮、磷、钾的复合肥0.5kg。每次追施化肥之后都要及时灌水。

    5.6 病虫害防治 一定要选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及时防治灰霉病、细菌性穿孔病、蚜虫、卷叶虫和毛虫等病虫害。

    防治灰霉病可以喷施40%隆利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防治细菌性穿孔病可以喷施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加72%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或 20%速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蚜虫可以喷施5%蚜虱净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防治卷叶虫和毛虫可以喷施20%百步死乳油1000倍液。

    6 适宜栽培地区

    多年的试验与示范表明,“9803”杏的适应性很强,应用范围广泛,适宜在我国各地、特别是在“三北”地区和西部地区用于温室栽培。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陕西、山西、山东和新疆等省(区)都已开展了不同规模的温室栽培,其推广区域和栽培面积均已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开发前景广阔。


http://farm.00-net.com/zz/sg/29/2008-12-12/95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