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拉杆菌病是牧场绵羊(特别是羔羊)的一种急性败血性疾病,也是人、畜共患病,又称野兔热。特征为发热,肌肉僵硬和淋巴结肿大。
【病原】
病原为土拉弗朗西斯氏菌。土拉弗朗西斯氏菌是弗朗西斯菌属的代表种,是一种多形态的细菌。在患病动物的血液内近似球状,在培养物中则有球状至丝状等形态。不能动运动,不产生芽胞,强毒菌株能产生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美蓝染色呈两极着色。本菌难于培养,常用葡萄糖-胱氨酸琼脂、血液胱氨酸琼脂的培养,初次分离常需2~5天以上才能形成透明灰白色、带粘性的小菌落。本菌对热及常用消毒剂敏感,但在土壤、水、肉和皮毛中可存活数十天,在尸体中可存活100余天。对链霉素、氯霉素和四环素族抗生素敏感。实验动物中,小鼠、豚鼠、家兔等都易感,任何途径接种都可感染,多于8~15天发生败血症死亡。
【诊断要点】
流行特点 该病的易感动物种类很多,人也可感染。野兔和野生啮齿动物是主要传染源,通过蜱、蚊和虻等吸血虫传播;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等也是传播媒介。
临床症状 发病后体温高达40.5~41.0℃,精神委顿,步态僵硬、不稳,后肢软弱或瘫痪。体表淋巴肿大,2~3天后体温恢复正常,但之后又常回升。一般8~15天痊愈。妊娠母羊发生流产和死胎,羔羊发病较重,除上述症状外,见有腹泻,有的兴奋不安,有的呈昏睡状态,不久死亡,病死率很高。山羊较少患病,症状与绵羊相似。
病理变化 剖检尸体可见表面寄生着许多蜱,组织贫血明显,在皮下和浆膜下分布着许多出血点,在蜱侵袭部位及其附近尤为显著。淋巴结肿大,有坏死和化脓灶。肝、脾可能肿大。在一些羔羊中,肺脏的尖叶与心叶可能有肺炎病变。
实验诊断 可疑病畜或尸体可采血液、淋巴结、肝、脾、肾的病变组织涂片染色镜检,发现革兰氏阴性、两极着色、在细胞内成堆排列的较小菌体,具有诊断意义。如做分离培养,事前须将污染病料接种实验动物;培养基可用含有胱氨酸、血液的特殊培养基,有微生物生长时,应用荧光抗体染色或凝聚试验进行鉴定。也可进行变态反应诊断,即用土拉杆菌素02.毫升注射于羊尾根皱褶处皮内,24小时后检查,如局部发红、肿胀、发硬、疼痛者为阳性,但有一部分病羊不发生反应。血清学试验如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也可用于本病诊断。
【防治措施】
本病治疗以链霉素最为有效,其次是土霉素、金霉素和氯霉素,每日2次,肌内注射,连用5~7日。用量是:链霉素按每千克体重10毫克,土霉素和金霉素按每千克体重5~10毫克,氯霉素按每千克体重10~30毫克。为了防止蜱对羊群的侵袭,可用灭蜱药物进行全群药浴;病死羊的尸体以及各种啮齿动物的尸体要深埋,以免污染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