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羊技术 > 饲养管理 > 正文 返回 打印

松桃县首发山羊痘的诊治

网友投稿  2006-01-16  互联网

我县盘信、蓼皋两镇3个养羊场(点)羊只发生一种以全身皮肤、呼吸道及消化道黏膜出现痘疹,病羊发热,眼、鼻分泌物增多,且死亡率较高为特征的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诊断为山羊痘,报告如下。?<?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1 发病情况

盘信镇六台村一养羊户2002年8月中旬从邻省某市场购进一只患有山羊痘的南江黄羊,未经隔离观察,便与原存栏羊只混群放养,1周后发现其食欲减少,全身皮肤出现黄豆大小豆疹,尔后迅速传播给原饲养的42只山羊,死亡27只,其他羊只在本镇上市出售。上旬蓼皋镇张桂溪凉亭坳养羊户曾某从该镇市场购进3只山羊,5天后开始发病,至2月底存栏的29只山羊全部死亡,同地另一养羊场存栏山羊212只,在放牧过程中曾与曾某的山羊混放过,于3月9日开始发病,由于养殖户对山羊痘病性缺乏了解,故未引起重视,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至4月2日死羊数只,才到我站求助诊治。据统计3个养羊场(点),总存栏284只,发病210只,发病率73.9%,死亡152只,死亡率72.4%。

我县在历史上未见山羊痘的发生。此次发生主要从外引羊所致,同时又出售带毒羊导致疫情扩散。本病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山羊均易感,且幼龄羊较易发病,羔羊最敏感。发病率一般可达70%,成年羊死亡率达50%,羔羊死亡率100%。?

2 临床症状

潜伏期1~2周,平均6~8天。感染后一般出现发热,体温41~42℃,食欲减少或废绝,精神沉郁,鼻孔流出浆液性、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眼结膜潮红,呼吸、脉搏增速。1~2天后,山羊皮肤特别是头部、颈部、腹下、四肢、尾内侧等出现黄豆大小的痘疹,痘疹呈圆形,凸出皮肤表面,凹凸不平,眼观和触摸如蟾蜍皮肤突出的结节,结节质地坚硬,有的连成大小不等的疹块,星罗棋布,遍布全身。肩前、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小的如枣,大的如鸡蛋。皮肤痘结节脱落后,可出现红色斑块,有的可形成水疱最后破溃,有的还可以从结痂处挤出脓汁。随着病程的发展,病羊体况愈下,极度消瘦,呼吸困难,咳嗽,妊娠母羊大多流产,羔羊几乎全部死亡。严重的病羊继发肺炎、胃肠炎、关节炎等病状,一般10~15天左右死亡。?

3 病理剖检

剖检5只病死山羊,除皮肤上有典型的痘疹结节外,呼吸道如鼻腔、气管、支气管等有痘状颗粒,并伴有出血性炎症;肺脏呈紫红色、瘀血、水肿,并散布有大小不一的痘状结节,手摸有硬感。胃肠黏膜上不同程度地分布有大小不等的硬结节,单个或几个融合在一起,高出黏膜表面2~4mm?,肩前、腹股沟、肠系膜、肛门等淋巴结肿大、出血。其他脏器未见明显病变。?

4 实验室诊断

采集2份痘疹和2份血清,经血清学试验?琼脂扩散试验,37℃培养24 h观察,痘疹抗原阳性,血清抗原抗体阳性。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以及实验室诊断,此次疫病系山羊痘病毒所致。?

5 防制措施

5.1 对发病羊群采取病健分群,对康复无望的羊只进行扑杀,死尸和病死羊立即深埋或焚烧。严禁羊只进出场,严禁无关人员或其他人员来往,防止病毒扩散。对羊圈的内外进行彻底清扫,粪便堆积发酵;勤换消毒池内的消毒液,对羊圈、牧道、入口、器具、饲槽等用新王消毒剂按1∶1 000彻底消毒,每天1次,直至疫情稳定。?

5.2 对病症较轻的采取隔离对症治疗,用10g/L硫酸铜、10g/L明矾、1g/L高锰酸钾液冲洗其体表皮肤;用10g/L醋酸、20mg/L硼酸液冲洗口腔黏膜;溃疡给与碘甘油或1%紫药水。同时加强护理,饲喂柔软、多汁青绿饲料、麸皮或玉米粥等,饮用清洁的水,并加定量食盐(2.3g/只·天)。为防止继发感染,用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或恩诺沙星等抗生素对症治疗,可减少死亡。?

5.3 对假定健康羊群(只)和邻近周边羊群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山羊痘疫苗(内蒙古生物药厂生产),50ml?生理盐水稀释皮内注射1ml/只。同时对上市山羊及其产品应严格检疫,严禁从疫区引进牲畜及其产品。 ?



http://farm.00-net.com/yz/yy/siyangguanli/2006-01-16/122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