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羊技术 > 饲养管理 > 正文 返回 打印

山羊传染性脓疱病发病现状及控制对策

网友投稿  2006-01-16  互联网

? 山羊传染性脓疱病,俗称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山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唇、鼻、眼睑、乳房、四肢皮肤及口腔黏膜发生疱疹、水疱、脓疱和痂皮为特征。羔羊多为群发,常因继发感染而死亡。?<?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1 发病情况

山羊传染性脓疱病是我县山羊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不管是专业户规模饲养,还是农户散养,均有发病。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县山羊生产的快速发展,该病的发生越来越多。根据对57户山羊专业户的调查,山羊传染性脓疱病发病情况如下:2000年共产羔羊1 067只,发病457只,发病率42.83%;死亡21只,死亡率4.60%。2001年共产羔羊1 489只,发病698只,发病率46.88%;死亡33只,死亡率4.73%。

2002年共产羔羊1 312只,发病395只,发病率30.11%;死亡13只,死亡率3.29%。2003年共产羔羊1 642只,发病679只,发病率41.35%;死亡21只,死亡率3.09%。?

2 发病特点

本病主要危害1岁以内的山羊,尤其是3~6月龄的羔羊发病率最高,常为流行性,成年羊多为散发。病羊和带毒羊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感染。多发于秋季,由于病毒的抵抗力较强,本病在羊群中常可连续危害多年。临床上分为唇型、蹄型和外阴型,有时可见混合型,我县以唇型多见。唇型病羊首先在口角、上唇或鼻镜上出现散在的小红斑,逐渐变为丘疹或小结节,继而形成水疱或脓疱破溃后形成黄色或棕色的疣状硬痂,若为良性经过时,硬痂逐渐扩大、加厚、干燥,1~2周内痂皮脱落而恢复正常。严重病例,患部继续发生丘疹、水疱、脓疱、痂垢、痂垢下伴生肉芽组织,使整个嘴唇肿大外翻呈桑椹状突起,严重影响采食,病羊日趋消瘦而死亡,病程可达2~3周,若继发感染,则脓疱和烂斑可波及唇内面、齿龈、颊、舌和整个口腔,或愈合而康复,或蔓延至深部组织内脏器官而死亡。蹄型病羊常在蹄叉、蹄冠或系部皮肤上水疱或脓疱,破溃后形成由脓疱覆盖的溃疡。外阴型母羊表现为阴道流出黏性或脓性从小处着手分泌物,阴唇肿胀并有溃疡,乳房和乳头上发生脓疱、烂斑和痂垢;公羊表现为阴茎肿胀并有小脓疱和溃疡。

?

病羊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严重者体温升高至41℃,食欲和精神不佳。口腔病变和唇部病变严重的病例,则采食困难,膘情下降,逐渐消瘦。常因继发肺炎而增加死亡。少数母羊因羔羊发病吃奶而感染,其乳头可见有水疱、脓疱、结痂等病变。?

3 病因分析

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羊。通过直接与间接接触传染,病毒存在于污染的圈舍饲槽、栏杆、垫草、饲草等,通过受伤的皮肤黏膜而感染。圈舍潮湿和拥挤,饲喂带芒刺或尖硬的饲草,羔羊的出牙均可促使本病的发生。在新引进的易感羊群中,本病在短期内可使大多数羊感染,发病率达20%~60%。在育肥羔羊中可达90%以上。饲喂草料的优劣对羊口疮的发病影响很大。草料优良营养全面,母羊膘情好、奶水足,羔羊口疮病的发病明显减少,而草料品质低劣,营养不足,母羊膘情差,奶水不足,羔羊体质弱,羊口疮病的发病率增高。圈舍阴暗潮湿,寒冷,通风不良,采光不足,导致羔羊的抵抗力下降,口疮病的发病率增高。产房与育羔舍饲养密度大,羊拥挤相互密切接触,一旦有1只发病很容易波及全群。

?

4 预防措施

(1)不要从疫区引进山羊。在山羊传染性脓疱病发病期引进新羊时必须隔离观察2个月,经检验健康者才与其他羊混合饲养。

(2)加强饲养管理,喂给优质牧草与全价饲料,保证母羊膘情好、奶水足,羔羊身体强壮。产房与育羔舍饲养密度适中,温暖,干燥,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冬春寒冷季节勤换垫草。

(3)防止羔羊口腔等处的皮肤和黏膜出现创伤是减少本病发生的有效措施。因此,应给羔羊提供柔软的垫草和粉细的草料,尽可能挑出带芒刺或尖硬的饲草与垫草。

(4)免疫接种,在本病常发地区,可用羊口疮弱毒苗对7日龄以内的羔羊进行股内侧皮肤划痕接种,10天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一年,可有效地防止山羊传染性脓疱病的发生。?

5 治疗方法

及时隔离病羊,做好环境的消毒,减少羊群密度。羊舍内外环境、饲养管理用具用0.05%过氧乙酸或0.1%消毒威彻底消毒1次;然后对隔离羊舍每天消毒1次。病羊用以下方法治疗:

(1)揭去痂皮,用温盐水或0.1%~0.2%高锰酸钾液清洗疮口,然后涂布碘甘油、紫药水、鱼石脂软膏或尿素软膏。同时羊内服或肌肉注射10%病毒灵2~5 ml,每天2次,连用3~5天为一疗程。

(2)用0.1%~0.2%高锰酸钾液冲洗创面后,取枯矾、冰片、南丹、陈石灰、煅石膏、雄黄各等份,与半份量朱砂共为细末,撒敷。每天1~2次。或灌服中药消黄散20~40g,引蜂蜜30~50g、鸡蛋清1~2个。

(3)黄连上清丸,每千克体重服1g,每天2次。

(4)揭去痂皮后,用适量百草霜撒敷,每天1~2次,连用3~5天为1疗程。有继发感染的,可用抗生素、磺胺、解热药、维生素等进行对症治疗。治疗中对病情严重、不能进食的羔羊要人工喂奶、补液;喂给优质牧草与全价饲料。

[1]



http://farm.00-net.com/yz/yy/siyangguanli/2006-01-16/122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