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羊技术 > 饲养管理 > 正文 返回 打印

绒山羊片形吸虫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零零社区网友  2006-01-16  互联网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绒山羊片形吸虫病是由羊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引起羊的寄生虫病。该病引起急性、慢性肝炎和胆管炎,并呈现全身性中毒和营养障碍,死亡率高,给我县养羊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2000~2004年,笔者用中西兽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绒山羊片形吸虫病121例,治愈107例,治愈率88%。?

1.发病情况?

1999年8月,临潭县从内蒙古引进阿尔巴斯白绒山羊5 434只,在15个乡村进行纯繁和杂交改良饲养。2000年9月~2004年5月,古门乡、羊沙乡、店子乡等乡村有125只羊先后发病。?

2.临床症状?

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结膜苍白,消瘦、贫血,腹泻,反刍停止,有的磨牙,胃肠蠕动微弱,体温升高,呈稽留热,38.2~41.4℃,呼吸急促,79~94次/min,心跳加快,103次/min,颌下肿大,呈鸡蛋大小,甚至拳头大小,粪便恶臭,带有黏液,尿液多呈绿黄色,有的行动摇摆,卧地不起,有的未出现症状即死亡。

?

3 .病理变化?

病羊尸体剖检,可见到腹腔内有红色液体,呈现腹膜炎变化;肝脏肿大,有不同程度出血,肝包膜有少量纤维素沉积,胆管扩张,有的增厚,有的甚至完全堵塞,严重的胆管凸出于肝脏表面,状如细绳索样,胆管内有幼虫虫体;胸腹下有不同程度的组织水肿,颌下水肿最严重,并有大量黄色液体。

?

4.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尸体剖检变化诊为绒山羊片形吸虫病。

?

5.治疗?

5.1 特效药治疗?

硝氯酚6mg/kg体重,1次/天,连用2天。丙硫苯咪唑5mg/kg体重,1次灌服。贝尼尔(兰州生物药厂)4mg/kg体重,颈深部肌注,1次/天,症状无缓解和危重羊延长治疗时间。?

5.2 对症治疗?

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VC注射液、10%碳酸氢钠注射液20ml,10%安哪咖注射液,1次缓慢静注,1次/天,连用2天。继发感染者,肌肉注射抗菌素。

?

5.3 中药调理?

体质差的病羊同时采用中药调理,病情较轻者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15g,党参12g,当归12g,陈皮12g,白术12g,柴胡5g,升麻9g,益母草10g,麦芽25g,山楂25g,神曲15g。共研细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1剂/天,连用2剂。病情较重者用附子理中汤加减:制附子20g,党参10g,白术10g,泽泻5g,干姜10g,甘草15g。研细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1剂/天,连用3剂。?

5.4 预防?

在采用以上方法对病羊治疗的同时,其余羊采用硝氯酚4mg/kg体重进行预防,围栏内、圈舍内粪便全部发酵处理,消灭中间宿主。

?

6. 病例?

2000年9月8~16日,石门乡大河桥村石拉路社王祺店子乡戚旗村李三柱饲养的48只绒山羊因精神沉郁,食欲废绝邀诊。临床症状:食欲减退,反刍停止,磨牙,结膜苍白,消瘦,呼吸79~91次/min,体温38.5~41℃,颌下水肿,粪便恶臭、有黏液。剖检:胆管内有肝片吸虫幼虫。诊断为绒山羊肝片形吸虫病。治疗:硝氯酚6mg/kg体重,丙硫苯咪唑5 mg/kg体重,1次灌服,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10%VC注射液10ml,10%碳酸氢钠注射液20ml,10%安哪咖注射液10ml,混合1次缓慢静注,1次/天,连用2天。经过治疗3天后,精神逐渐恢复,出现食欲,T 38.5℃,病情好转。32只病情严重的羊,在以上治疗的同时,灌服加减补中益气汤,6只羊灌服加减附子理中汤,1剂/天,服用3剂。经过治疗,痊愈44只。?

7.小结?

7.1 片形吸虫病在临潭县各乡镇目前还时有发生,并且有一定的区域性。对外地引进羊、羔羊、牦牛危害较为严重,应加强预防,发病后及时进行治疗。

?

7.2 绒山羊片形吸虫病的传播媒介是青海萝卜螺和狭萝卜螺,其活动季节在4~9月份,5~8月最多。从中间宿主青海萝卜螺和狭萝卜螺体内逸出的囊蚴,附在水草植物上,被羊采食而发生感染。因此,河滩湿地,低洼沼泽地区放牧的羊群应定期消灭中间宿主。

?

7.3 硝氯酚和丙硫苯咪唑疗效较好,尤以硝氯酚效果更好,但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剂量,谨防中毒,危重羊和体质虚弱的羊,结合对症治疗和中药调理,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http://farm.00-net.com/yz/yy/siyangguanli/2006-01-16/122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