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种植技术 > 水果种植技术 > 桃种植技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桃蛀螟的防治

网友投稿  2008-12-29  互联网

桃蛀螟又名桃实螟、桃实虫、桃蛀虫等。属于鳞翅目,螟蛾科。

  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12毫米,翅展22~25毫米,橙黄色,前翅有黑色斑点20余个,后翅10余个。卵椭圆形,初期为乳白色,孵化前变为红褐色。幼虫体长22毫米,头颈暗褐色,背面淡红色,身体各节有淡褐色斑点数个。蛹长13毫米左右,褐色,腹部末端有卷曲臀刺6个。

  2.为害症状:幼虫蛀食果实,卵产于两果之间或果叶连接处,孵化后即从果实肩部或两果连接处蛀入果实,一果可蛀入l~2条幼虫,严重的可达8~9条之多。幼虫有转果蛀食的习性。被害果由蛀孔分泌黄褐色透明胶汁,并排泄粪便粘在蛀孔周围。为害严重时即俗称“十桃九蛀”,造成落果减产。

  3.发生规律在我国南方一年可发生4~5代,北方发生2~3代。以老熟的幼虫在向日葵花盘、茎秆或玉米、高粱等多种植物遗体中作茧越冬。翌年4月份化蛹,蛹期约8天,5月份羽化为成虫。此后6月下旬、8月上旬、9月上旬至10月上中旬(南方),各发生1次。随后以幼虫陆续开始越冬。若桃园附近有玉米、高粱、向日葵等作物时,自第二代则可转移为害。幼虫期15~20天,老熟后在果间、果枝间结茧,蛹期8天左右即羽化为成虫。成虫在果果间和果叶间产卵,也可转移到向日葵花盘或高粱穗上产卵,卵期约6~8天,孵化幼虫后继续为害。

  4.防治方法。

  冬季处理向日葵、玉米、高粱等作物秸秆,消灭越冬成虫。在越冬代(第一代)成虫出现前,及时套袋保护果实。在各成虫羽化产卵期喷药1~2次。用20%速灭杀丁乳油3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2.5%溴氰菊酯5000倍液,均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http://farm.00-net.com/zz/sg/11/2008-12-29/90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