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果象又名核桃长足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主要以幼虫为害果实,引起落果,严重甚至绝收;成虫咬食芽苞,使其枯萎脱落,次年形成枯梢。 一、危害 核桃果象主要以幼虫为害果实,被害果上有明显产卵孔,由此流出汁液,孔口变为黑褐色;幼虫蛀入果内食害种仁,果内充满宗褐色粪便,果实变为空壳,6--7月造成大量落果,后期受害则成为黑褐桃,漂洗不白,商品价值低;成虫咬食芽苞,使芽枯萎脱落,次年形成枯梢,故有一年受害两年减产之说。 二、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12mm,黑褐色略有光泽,密布棕色短毛,头管较粗,其上密布小刻点,长3.5--5mm,触角膝状有纵沟,着生于头管1/3处,前胸背板密布黑色瘤状突起,鞘翅上有明显的条状纵带,鞘翅基部明显向前凸出。 卵。长1.2--1.4mm,椭圆形,半透明,初产时黄白色,孵化前变为黄褐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4--16mm,弯曲,肥大,头部棕褐色,其余部分淡黄色,全体呈镰刀状弯曲。 蛹。长约12mm,初为乳白色,后变为黄褐色。 三、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据观察,该虫在山地主要分布于海拨500--1500m地段,每年仅发生1代,以成虫在树干基部阳面的粗皮缝中或向阳处的杂草、表土层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虫开始出蛰活动,上树取食芽苞,以补充营养。成虫行动迟缓,飞翔力弱,具有假死性,喜光,多在阳面取食活动,5月初开始交尾产卵,产卵前先在果面咬约3mm深的卵孔,然后产卵于孔口,并调头用头管将卵送入孔底,再用淡黄色的胶状物将孔封闭,每孔一粒,每果着卵1--2粒,到了黄昏便停在枝条或叶柄上,每头雌虫可产卵10--195粒,平均122粒,卵期5--7天,幼虫孵化后蛀入果内。4月底--5月上中旬发生的幼虫百要皮硬化前主要取食种仁,蛀道内充满黑褐色虫粪,仁变黑,6--7月引起大量落果。6--7月发生的幼虫多在中果皮取食,果面留有条状凹黑色虫疤,种仁瘦小,品质下降。6月下旬开始化蛹,7月上中旬成虫羽化后在树上取食芽苞,后寻找场所越冬。 四、防治 1、注药。4月下旬扒开树干根部表土,分别选择与树干主枝伸展方向相同的主根,用直径为1.50m的木工手钻钻取1--2个孔洞(深度因树体大小而异),掏尽洞内木屑。按树干直径,选择适宜浓度药液进行注药,再用棉球封住孔口并覆土以利伤口愈合。间隔一周后再进行第2次注药。 2、树冠喷药。为了有效防治,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时期,成虫出蛰盛期、产卵期、幼虫孵化期(海拔600m地段在五?一前一周至五一后两周)。最佳药剂为40%乐氰乳油3000倍,2.5%功夫乳剂2000倍,其防治效果均在85%以上。也可采用每升含孢子量,2亿的白僵菌液喷雾,其相对湿度在80%。 3、人工灭杀。及时拾尽地上落果,摘除树上被害果,集中处理以消灭幼虫、蛹和未出果的成虫,也可在成虫发生盛期振动树干,树下铺置塑料布,收集并处理落地成虫。 4、冬季深挖树盘清除杂草和灌木,并用0.5kg辛硫磷兑水50--100kg喷洒地面,杀死土中越冬成虫。 5、从地面拾得的被害果中观察发现,一些蚂蚁、寄生蝇是核桃果象的天敌,但对其保护、招引、有待进一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