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兵蚁体长6毫米,头长(至上颚端)2.55毫米,宽1.33毫米,前胸背板长0.43毫米,宽0.9毫米,头部暗黄色,腹部淡黄至灰白色。头部背面观卵形。上颚镰刀状,左上颚中点前方有一明显的齿,齿尖斜向前,右上颚内缘有一微刺。上唇舌状。触角15-17节,前胸背板前部窄,斜翘起,后部较宽,前缘及后缘中央有凹刻。
[发生规律]
黑翅土白蚁的越冬期为11月至翌年3月,为害期为4-10月。有翅成虫3月份开始出现于巢内,4-6月间在靠近蚁巢的地面上出现大量(100多个)形如圆锤状的羽化孔突,在羽化孔下有成层排列的候飞室,候飞室与主巢间的距离一般为3-8米。当气温上升到20℃以上时,白蚁即外出觅食为害。5-6月为有翅蚁分飞期,常飞出蚁巢交配或分巢。
[防治方法]
(1)堆草诱杀。在白蚁为害区域,挖深10厘米,直径50厘米的浅穴,用嫩草覆盖,每隔2-3天检查1次,如有白蚁,即用20%氰茂菊酯1000倍液喷杀。
(2)放毒饵诱杀。将在20%氰茂菊酯100倍液中浸过的甘蔗粉用薄纸包成小包,放在桔树基部附近,上盖塑料薄膜,再盖上杂草等物,诱白蚁啃食而中毒致死。或散在用泥土筑的蚁路上,使其带毒返巢,传至其他白蚁而共死。
(3)灯光诱杀。有翅蚁具趋光性,可在5-6月傍晚点灯诱杀,尤以闷热天气为佳。
(4)挖掘蚁巢,或向巢穴内灌水,并切断汲水线和透气孔,以消灭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