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年,随着农业粮经结构的调整,番茄作为高效益的蔬菜在浙西南山区广泛种植。番茄长季节栽培作为一种新的高效种植模式正在悄然兴起,其种植期长达10个月,667平方米产量达1万kg以上,形成“种一茬,长一年”的省工省本、高产高效的周年种植模式。结合浙西南山区盆地“冬季温度低、早春返温早、夏季炎热高温”的气候特点,我们将番茄长季节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设施和品种选择
生产上普遍采用顶高3.5m、肩高2.5m、宽8m的塑料大棚,棚内埋设微滴灌系统。
品种要求是无限生长类型,耐低温、耐弱光、抗病性强,如以色列的R-144、FA-189、FA-516、加茜亚,浙江省农科院蔬菜所育成的浙粉202,中国农科院蔬菜所的中杂9号等品种。
2 播种育苗
根据浙西南山区盆地的气候特点,播种期安排在8月中下旬,此时夏季高温开始下降。大棚内避雨育苗,采用营养钵或穴盘作为育苗容器。高温时注意降温,可在棚顶盖上遮阳网。
3 整地施肥
8m宽大棚每棚作5畦,畦带沟宽1.6m,畦面作成龟背形,沟深15cm。番茄长季节栽培,生长季节长达8~10个月,667平方米目标产量1万kg以上,需肥量大,整地时施足基肥。基肥宜重施腐熟农家肥,667平方米用量2000~2500kg,同时,开深沟施入磷肥50kg、钾肥50kg、复合肥50kg。
4 适时定植
番茄苗龄25~30天,株高15cm,2叶1心时即可定植。采用膜下微管滴灌系统,可随时保持土壤湿润,提高水分利用率;同时有效降低空气湿度,减少病害发生。定植时,畦面上铺设滴灌带,同时浇透畦面,盖上地膜。1畦种2行,株距40cm打孔定植。
5 田间管理
5.1 温度管理
定植后应保持土壤湿润,大棚外面适时遮盖遮阳网,同时注意调节温度与光照之间的矛盾,防止定植苗徒长。有条件的,可在棚顶架高弥雾微喷系统用于夏季降温。冬季、早春季节浙西南地区温度较低,要加强保温工作。具体可采用四层膜管理,即地膜、小棚膜、中棚膜(大棚内套中棚,跨度为2~3畦)、大棚膜。同时,在大棚的边缘及两端悬挂一片塑料膜增加保温效果,晴天适时揭膜降温。翌年温度升高,必须及时加强通风降温,避免棚温升至35℃以上造成热害。
5.2 湿度管理
采用膜下微管滴灌可有效降低空气湿度,减少病害发生。如遇连续阴雨天气则适时透风降温,同时注意协调与低温的关系。适当的透风还可增强番茄的抗冻能力。
5.3 肥料管理
长季节栽培生长季长,目标产量较高,因而需肥量大,定植前施足基肥,番茄生长过程中在不同的生育期加强追肥。当番茄第1穗果达到“乒乓球”大小时,667平方米追施10kg复合肥。以后,采收完1穗果追施1次肥,667平方米追施复合肥15~20kg,宜采用膜下滴灌施入。盛果期以后,番茄对钾肥的需求量增加,除正常追肥外,坐果中后期宜叶面喷施0.2%左右的磷酸二氢钾液。忌偏施氮肥,避免筋腐病发生。缺钙时可叶面喷施0.1%~0.2%的氯化钙液或1%过磷酸钙液,以防果实脐腐病。
5.4 植株调整
番茄长季节栽培一般年前采收3~4穗果,多膜覆盖越冬后,来年再采收7~9穗果,因而,在普通单体大棚内植株调整非常重要。具体作法是:年前控制番茄生长量,防止徒长,11月底12月初挂3~4穗果,顶端留5叶打顶。尽量将番茄蔓往下拉,以便覆多层膜越冬。打顶后,番茄基部留一个强势侧枝作为后续结果枝培养。翌年3~4月,随着气温回升,该侧枝生长量加大,采用单秆整枝,摘除二次侧枝。
5.5 生长调节剂应用
低温时番茄使用生长调节剂保花保果。通常使用10~20mg/L的2.4-D液点花。点花时注意不要弄到嫩枝嫩叶上,以免发生卷叶现象,或者使用30~40mg/L的防落素液喷花。在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点花、抹花、喷花时,加入0.1%的速克灵或扑海因,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5.6 病虫害防治
浙西南地区番茄长季节栽培中,主要发生的病害有叶霉病,灰霉病,早、晚疫病,青枯病及病毒病和白粉虱等。叶霉病、灰霉病可用50%的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早、晚疫病可喷施扑海因、瑞毒霉或百菌清,7~8天1次。青枯病发病初期用50%敌枯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灌根,同时,采用嫁接栽培也是防止青枯病的有效途径。防止病毒病,除种子消毒外,管理上应防止接触传染。大棚白粉虱等虫害,可喷施扑虱灵乳油1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