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粒黑粉病俗称乌米谷、乌籽、黑穗病、墨黑穗病,属真菌性病害。杂交稻制种田受害更甚,在水稻近黄花熟时症状才较明显。该病害主要为害穗部,一般仅个别小穗受害。病谷的米粒全部或部分被破坏,成熟时内、外颖间开裂,露出圆锥形黑色角状物,破裂后散出黑色粉末,黏附于开裂部位。防治方法如下:
一、选用无病种子,防止种子传病
无病区要严禁从病区调运带菌稻种。以种子带菌为主的地区,播种前需用10%食盐水选种,汰除病粒,然后用多菌灵等药剂进行种子消毒。用40%甲醛500倍液浸种。先将稻种用清水预浸24~48小时(以吸饱水而未露白冒芽为度),取出后稍晾干,若气温在15℃~20℃,将预浸稻种放入500倍药液中浸48小时,再捞出用清水冲洗净后,催芽、播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石灰水,浸种12小时,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催芽、播种。
二、加强栽培管理,实行两年以上轮作
秋收后深耕土地,将浅土层大量的病菌翻入土层中深埋,或将敏感的秸秆用作生产沼气原料。畜禽粪肥要经高温堆沤腐熟后方能使用。实行配方施肥或采用新型有机无机专用复混肥,避免偏施、过多施氮肥,制种田通过栽插苗数、苗龄、调节出秧整齐度,做到花期相遇,孕穗后期喷洒赤霉素等,均可减轻发病。调整播种期,使水稻扬花灌浆期避开高温阴雨天气。实行浅水灌溉,注意晒田。
三、药剂防治
大田抓住适期防治1次即可。杂交制种田、高感品种(组合)则需防治2~3次。用药1次防治适期在盛花期;用药2次则第一次掌握在盛花始期,隔2~3天再用第2次。如在盛花始期、盛花期、盛花末期或灌浆期各治1次,效果则更好。施药时要严格掌握用药量和用水量。用药量和用水量过大或过小均影响结实率和防病效果。
每亩可选用20%三唑酮乳油100毫升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克+5%井冈霉素水剂200毫升、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70克、18.7%烯唑醇·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40克、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克、30%苯甲·丙环唑乳油15~20毫升、4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5克、30%联苯三唑醇乳油75毫升、40%多·硫胶悬剂200毫升、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25克、40%多·酮可湿性粉剂75~100克,兑水50~75升,在水稻孕穗末期至抽穗期均匀喷雾。
□何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