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翟怡婷)3月28~29日,记者从全国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上了解到,今年全国小麦赤霉病将呈重发态势。
专家表示,今年小麦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麦区大流行风险高,黄淮北部偏重流行,其他麦区中等流行;发生面积约1.5亿亩,需预防控制面积约2.5亿亩次。初次药剂预防适期为小麦扬花初期,其中长江中下游为4月上中旬,江淮、黄淮南部为4月中下旬,黄淮北部和华北南部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西北大部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
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功能研究室马忠华教授介绍,赤霉病可侵染小麦引起根茎腐、杆腐和穗腐,病菌在感染麦粒上产生的真菌毒素还会危害人畜健康。近年来,大面积的秸秆还田使得赤霉病病菌在田间大量繁殖积累,在很多地区,赤霉病的菌源主要来自当地,不存在病菌的长距离气流传播问题。小麦抽穗扬花期高湿高温的天气条件,非常有利于病害流行成灾,因此,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是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最适时期。
据了解,近年来,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和黄淮南部等常发区连年重发,麦-稻、麦-玉米连作,田间秸秆存量大,菌源总量明显高于常年,满足大流行条件。而今年,大部麦区小麦品种布局无明显变化,易感赤霉病品种种植比例达90%。目前,小麦在沿江、江淮麦区处于孕穗到齐穗期,黄淮麦区处于孕穗期,同一地区生育进度差异大,扬花期将极不整齐,致使易感病期拉长,遭遇连阴雨天气几率增加,赤霉病流行危害威胁加大。据各地调查,病菌发育进度接近常年,各地子囊孢子释放高峰期与小麦扬花易感病期吻合度高。此外,常发区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性进一步增强,防治效果显著降低。
天气条件也有利于赤霉病流行。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4月份,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麦区降水偏多1~2成,局部偏多2~5成,且大部麦区气温偏高0.5~2℃,十分有利于赤霉病流行为害;5月份,长江中下游、江淮麦区降水偏多1~2成,将进一步加重此区域赤霉病为害程度;华北、黄淮北部降水偏少1~2成,但大部麦区浇灌浆水,造成田间湿度大,加之雾霾、结露等天气多,将会增加赤霉病菌侵染几率,导致病害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