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控数量 抓痛点 促升级

网友投稿  2018-09-14  互联网

  刘坚

  邹庆鹏

  单炜力

  魏启文

  寇建平

  姚再男

  黄建军

  颜泽彬

  刘永泉

  ♦河南省农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邹庆鹏

  河南是中国农业大省,也是国内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大省。目前,河南共有165家农药生产企业,年产农药约为2.6万吨,农药经营单位3.5万多家,年农药使用量近1.7万吨。自新《农药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截至今年8月31日,全省已核发限制使用农药经营许可证131个,普通农药经营许可证10131个,农药生产证书17个。全省正加大相关规章制度宣传督导工作,继续加强农药监管巡查工作,助力农药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农药企业兼并重组,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会长

  刘永泉

  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农药企业要想适应环保政策收紧的重压及新《条例》实施后产业面临的升级挑战,必须通过互惠交流与强强联合,互促转型升级。农药企业要找准行业定位,勇担社会责任,抓住行业痛点,满足市场需求,才能确保农药企业适应当前大环境,在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行稳致远。

  ♦原农业部副部长 刘坚

  中国农药产业作为农业的有力支撑,为中国农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目前谈药色变的情况依旧存在,社会对农药产业仍存误解,唯有认清农药产业的发展大势,紧跟政策法规,明晰发展思路,全力打造一批新型绿色农药企业,才能解决农业发展的痛点,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副所长

  单炜力

  中国农药的法规制度建设正在逐步完善,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农药管理条例》于2017年6月1日正式实施后,配套的《农药登记试验单位评审规则和质量管理规范》 已于2017年10月10日正式实施,《农药标签二维码管理规定》也在2018年1月1日全面实施。而针对《农药药害事故鉴定管理办法》《农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与处置管理办法》等配套的相关法规制度正在完善和建设,中国对农药的管理将愈发严格。

  截至今年8月份,农药检定所共受理农药许可7862个,其中农药登记7251个、登记变更418个、新农药登记试验193个。同时,农药检定所共接受76家申请单位123个试验范围申请,已完成53家单位85个试验范围的资料审查,第一批已经完成28家申请单位的审查工作。国家通过“控、压、限、引、减、管”的手段,通过倡导企业兼并重组和股份改造等方式,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农药企业,进而控制药企数量。同时,鼓励支持企业创制新药、优化现有配方和剂型,有效压缩减少登记产品数量。对高毒高风险农药进行限制和风险评估,实行替代产品研发,有序淘汰高毒农药。另外,要大力引导农药企业进入化工园区,淘汰落后产能。通过科学精准施药,推进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等,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书记 魏启文

  随着农药历史变迁以及用药理念的转变,国家越来越重视绿色植保。绿色植保是把植保工作作为人与自然界和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友好的植保方法或措施,突出其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保障和支撑作用。鼓励优先采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和理化诱控措施,提倡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提倡使用低风险农药,反对一味使用化学农药防虫治病,反对使用高毒、高残留、高风险农药,反对乱用药、滥用药。通过绿色化引领、科学化防控、精准化施药、现代化装备、社会化服务、信息化支撑,来控制病虫害发生,替代落后农药药械,推广精准科学施药,推行病虫统防统治。据悉,中央财政每年会拨款15亿元用于支持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通过推行精准科学施药、病虫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培养农户科学安全用药,已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国家已经实现农药零增长,且三大粮食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7.8%,农药利用率达38.8%,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超过27%。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副主任 寇建平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一直是热门敏感话题。随着品种选育和管理技术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从2008年开始,国家连续实施农药、兽药打假等专项治理行动。先后禁止了39种高毒农药,限定高毒农药只能在棉花等非食用作物上使用,高毒农药使用量的比重由本世纪初35%下降至2%以下,但超范围使用时有发生。另外,农业投入品中违法违规隐性添加,特别是农药最容易出现违规隐性添加,在允许使用的农药、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中违法违规添加高毒物质时有发生,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危害。政府部门应严格监管农业投入品,深入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计划,推行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和高效低毒农药使用等质量控制技术。同时,严格监管农业投入品登记许可制度,依法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指导农资生产经营者建立电子化购销台账,更有效推进执法监管。

  ♦上海市农药研究所所长 姚再男

  中国农药行业正处于深刻变动态势,需要引入新思维、新战略。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共临时批准了10个新农药品种的通用名,其中杀菌剂5个、杀虫剂3个、除草剂2个。自2012年开始,华中师范大学研发的新农药品种氯酰草膦、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的6种杀菌剂、江苏优仕和沈阳科创各有1种创制农药获得ISO批准后,不断有中国创制的新农药品种走向全球。希望中国创制新农药不仅是在国内和全球同步上市,销售额也能破亿美元。

  目前,国际新农药创制研究具有新生物技术引领、生物信息技术应用、多学科发展推进3大特点。建议病虫草害防治手段要与农作物改良手段并举。生物学技术手段是桥梁。农药行业从业者要关注植物学领域的科研发展。农药行业的中小企业要学习与国内已成熟的社交平台形成良好合作关系,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重新认识行业分工合作的意义。

  ♦中国农化总公司总经理助理

  黄建军

  中国化工通过并购安邦电化、安徽石化等成为国内第一农药公司。在此基础上,中国化工于2011年开启国际并购之路后,又成功收购安道麦(ADAMA)和瑞士先正达,极大提升了中国公司在国际农药市场的话语权和市场地位,也促进了中国农业发展和农药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产业升级具有战略意义。

  安道麦与国内企业的整合,实现了产业升级,发挥了协同作用,产品通过安道麦的销售网络销往全球重点市场,助力中国产品销往全球。先正达2018年的研发投资预算达到14亿美元,并拥有覆盖多种作物及地区的产品组合,将助力中国成为比肩美国和欧洲的农业研发的领先者。

  ♦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

  颜泽彬

  公司从2016年开始展开环保治理“歼灭战”:一方面给原药做“减法”。减量减排,原药产品由14种减至8种,原药产值比重由72.3%下降至46.1%,废水量由2016年的1.1万吨/日下降至2018年的0.3万吨/日。另一方面给制剂做“加法”,转型升级。2017年11月18日,首条智能化草甘膦制剂包装线建成,实现了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生产。2018年4月18日,绿色智能化草甘膦制剂加工中心建成投产,基本达到国内一流、国际领先水平。建议尽快出台绿色智能农化企业的行业标准,同时产学研领域在环境治理与转型升级上提供技术支持,为鼓励企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氛围和提供政策支持。

  文/图 本报记者 王玉东

  会议现场



http://farm.00-net.com/news/13/2018-09-14/306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