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马铃薯主产区主要分为北方一作区、中原二作区、西南一二混作区和南方冬作区。近三年来,我国马铃薯面积稳定在7500万亩左右。为科学指导今年马铃薯生产,农业农村部薯类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了2020年马铃薯生产技术意见。
一、北方一作区
该区种植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的37%左右,细分为东北、华北和西北3个一季作区,东北一季作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东部和辽宁北部,华北一季作区包括内蒙古中西部、山西和河北北部,西北一季作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的全部及陕西北部。
(一)东北一季作区
1.选用优良新品种。适合种植早熟和中晚熟、抗晚疫病的品种,可根据市场需求适当搭配早熟品种和加工型品种。有灌溉条件的地区选择抗病、高产和优质品种。
2.种薯选择与处理。选用符合 GB18133-2012国家标准的一、二级大田用脱毒种薯。播种前15-20天出窖(库),在室温15-18℃下催芽,芽长0.5-1厘米,散射光下壮芽。切种应切成立体形状,切忌切成片状,切刀用75%的酒精或0.3%-0.5%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消毒。每个切块重25-35克为宜,保留1-2个完整芽眼。切块用杀真菌剂和杀细菌剂拌种。种薯生产提倡35-50克重小整薯播种。
3.选地及整地。地块要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团粒结构好、排水保水性能好、通气性好,且轮作倒茬三年以上未种过马铃薯及其他茄科作物,前茬未使用过咪唑乙烟酸、氟磺胺草醚、氯嘧磺隆、甲磺隆、异噁草松等除草剂。推荐进行秋耕整地,整平耙细,耕深35-40厘米以上,有条件的地区可随耕翻整地亩施充分腐熟农家肥2-3吨或适量商品有机肥作基肥,配合施用微生物菌剂。
4.适期播种。土壤10厘米地温稳定(连续三天)在7-10℃时播种。黑龙江省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其中南部地区一般4月下旬至5月初,北部地区一般5月初至5月中旬播种。
5.合理密植。采用垄宽80-90厘米的垄作方式,根据品种、土壤肥沃程度和产品用途确定密度。一般早熟品种每亩4000-4500株、晚熟品种3000-3500株为宜,肥沃土壤种植密度适当小一些,贫瘠土壤适当增加密度。淀粉加工品种植密度适当大一些,以每亩4000-4500株为宜;薯片加工品种控制薯块直径5-9厘米为宜,一般每亩4500株;薯条加工品种要求大薯率高,一般每亩3500-3700株为宜。
6.病虫草害综合防控。东北为晚疫病发生较重地区,除了选择抗晚疫病品种、杀菌化学药剂外,可采取大垄栽培措施,将垄距扩大到90厘米,降低田间湿度同时加厚培土层,减轻晚疫病危害。根据降雨情况进行化学防治,预防性药剂主要有代森锰锌、瑞凡、丙森锌、百菌清等,田间出现中心病株后喷药,视降雨情况确定防治次数。内吸型药剂主要有银法利、氟吡菌胺、抑快净、凯润等,一般间隔7-10天防治一次,不同种类药剂轮流使用效果较好,切忌一种药剂连续使用。 地下害虫通过药剂拌种、沟施或与肥料混合施用效果好,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蚜虫等地上害虫可采用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等进行防治。虫害严重需要多次防治时要注意不同药剂轮流使用。
7.收获。初霜后植株受冻枯萎时收获,机械收获的需在收获前一周进行机械杀秧,促进薯皮老化。收获时避免机械损伤、风吹雨淋、暴晒和受冻,并剔除病、烂薯,以利贮藏运输。
8.科学贮运。入窖前清除上年残存在地表的渣滓,地面喷施杀菌剂,窖内药剂熏蒸以彻底消毒杀菌,密闭一周后进行通风。马铃薯应在入窖前预贮10天左右,使薯皮老化,降低薯块温度,减弱呼吸作用,剔除病薯烂薯。贮藏量应控制在窖(库)容的2/3。入窖初期应迅速将窖内温度降到10-13℃,并维持15-20天,之后窖温应逐渐降至2-4℃,相对湿度保持在85%-93%。贮藏过程中要适当通风,调节库内二氧化碳浓度和温、湿度,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挤压和冻伤等损害。
(二) 华北一季作区
1.选择优良抗病品种和优质脱毒种薯。选择抗旱、抗病、熟期适宜的中晚熟品种,根据市场需求搭配早熟品种。有灌溉条件的宜选择抗病、商品性好、高产、耐贮运的品种;旱地宜选择抗旱、抗病、商品性好的品种。种薯应选择符合 GB18133-2012标准的优质脱毒一、二级种,每亩用种量125-170公斤。
2.整地施肥。选择轮作倒茬地块,前茬作物未使用过咪唑乙烟酸、氟磺胺草醚、氯嘧磺隆、甲磺隆、异噁草松等除草剂的地块。选择至少三年未种植马铃薯和茄科作物的地块。播前进行深耕整地,耕翻深度要达到30-35厘米,翻地深浅要一致,无漏翻,耕后旋耕耙平。推广普及3-5年轮作制度,增施有机肥,以翻地时亩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1500-2000公斤为宜;适当应用微生物菌肥改善土壤环境,防控土传病害。
3.种薯切块和药剂拌种处理。播种前7-15天种薯出库,先放在室温15-20℃催芽,剔除病、烂和畸形薯。在种薯切块过程中,用75%酒精或3%来苏水或0.5%的高锰酸钾溶液不断浸泡切刀5-10 分钟进行消毒,采用多把切刀轮换使用。将种薯切成30-40克大小的薯块,且每块上至少带1-2个芽眼,切块大小应均匀一致。种薯切块后用2.5%咯菌腈悬浮剂或3.5%精甲霜灵·咯菌腈悬浮剂或22.4%氟唑菌苯胺悬浮种衣剂拌种或包衣。拌种后晾干装网袋小垛摆放,保持良好的通风,促使伤口愈合,1-2天后播种。
4.播种。当10厘米耕层地温稳定在10℃左右时播种。采用开沟、播种、铺带、喷药、覆膜一体机,一次性完成开沟、施种肥、播种、沟喷药、铺滴灌带、覆膜等作业。播种深度8-10厘米。土传病害严重的地块可施用25%嘧菌酯80-100毫升+70%噻虫嗪20克兑水50公斤喷施在播种沟内,然后覆土。株行距可根据播种机型号灵活掌握,一般种薯生产田播种密度为4000-4500株/亩。
5.田间管理。一是肥水管理与除草剂使用。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改撒施为沟施和随水追施,合理配施中、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营养类肥料。旱作雨养地块覆膜保墒种植。有灌溉条件的地块采用滴管或膜下滴灌技术,水分管理的原则是适量、勤浇,收获前10-15天停止灌水。杂草严重的地块,播种后可地表喷施低毒、低残留的除草剂进行封闭除草。杂草少的地块,可适期中耕除草培土。二是生长期喷药防控早晚疫病。根据降雨情况和温湿度,定期查看田间发病情况,结合预警系统及时防控早、晚疫病。防治应以专业化统防统治为主,喷药后4小时遇雨应及时补喷。要注意轮换用药,延缓抗药性产生,提倡加入助剂提高药效。较典型的施药方案有: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亩用量为100-120克;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亩用量40毫升;25%嘧菌酯悬浮剂+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亩用量分别为40毫升和90毫升;25%氟吗·唑菌酯亩用量90毫升; 10%氟噻唑吡乙酮悬浮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亩用量分别为15毫升和165克。早疫病严重的地块,可增加使用丙环唑或嘧菌酯或啶酰菌胺或烯酰·吡唑酯或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等药剂防治2-3次。
6.收获贮藏。同东北一季作区。
(三)西北一季作区
1.选用优良品种的脱毒种薯。根据生态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抗旱、抗病及熟期适宜的马铃薯晚熟品种,根据市场需求搭配早熟品种。有灌溉条件的宜选择早熟品种或抗病、商品性好、高产、耐贮运的晚熟品种;旱地种植宜选择抗旱、抗病、商品性好的品种。种薯应选择符合 GB18133-2012标准的优质脱毒一、二级种,每亩用种量125-170公斤。
2.整地施肥。选择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疏松、通透性好的土壤,合理轮作,忌连作。前茬以禾本科、豆科作物为宜。建议测土配方施肥,以农家肥为主,氮、磷、钾等化学肥料配合施肥的原则。结合秋季最后一次耕作施入农家肥,氮、磷、钾及微量元素肥料在春季作为种肥施入。
3.适期播种。4月中旬至5月中旬因地制宜机械化播种。小于50克的小薯整薯播种,50克以上的切块播种,每个切块带1-2个芽,切块大小35-50克。切块后拌种处理,避免太阳直射,促使伤口愈合。每切完一个种薯,刀具需要消毒处理,防止病菌感染。因地制宜控制播种密度,一般在2500-4500株/亩。旱地可采取地膜垄作双行、大垄双行和全膜双垄等覆盖栽培,水地建议采取膜下滴灌、双膜栽培等。播种季节易干旱,应注意保墒。
4.田间管理。一是除草。根据生产实际,确定除草方案。如杂草多,可在马铃薯播种后使用适宜除草剂,如杂草少,可在中耕培土时人工除草。二是中耕培土。以2次为宜,第一次在苗高5-10厘米时进行,培土3-4厘米,第二次在现蕾前进行,培土要宽厚,6厘米以上为宜。三是水肥管理。在苗期、现蕾期和开花期追施尿素和硫酸钾,具体追施数量以各地生产实际为准;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建议至少在花期灌水1次,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全生育期灌水可在6-10次,提倡滴灌种植。四是病虫害防控。以化学防治为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辅,推广绿色防控措施,重点针对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蚜虫和二十八星瓢虫等。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蚜虫等虫害可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4.5%高效氯氰菊脂乳油、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防治;近年来,夏季雨水增加,晚疫病加重,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等病害可选用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5%嘧菌酯悬浮剂、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等药剂交替使用防治。
5.适时收获。结合田间长势、品种、市场需求及价格等,确定收获时间,根据天气适时收获。一般在9至10月,水热条件较好的地区建议尽早收获以提高销售价格。收获前一周建议进行机械杀秧,条件达不到的地方可使用人工。收获时要尽量避免机械损伤、防冻、防雨和防嗮。
6.科学贮运。同东北一季作区。
二、中原二作区
包括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和安徽的全部,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等省的南部,湖北和湖南东部,江西、福建、广西和广东的北部。中原二季作区马铃薯一年两季种植,主要以春季种植的菜用薯为主。
1.选择优质早熟良种。选用结薯早、块茎膨大快、商品性好、高产、优质、抗病的早熟品种。脱毒种薯选用符合 GB18133-2012国家标准的一、二级大田用种薯。
2.种薯处理。每亩需种薯150公斤左右,播前20-25天将种薯置于温暖有阳光的地方晒种2-3天,同时剔除病薯、烂薯,然后切块。小于50克的可整薯播种,大于50克的需切块播种。充分利用顶端优势,螺旋式向顶端斜切,最后按顶芽一分为二或一分为四,每个切块重量25-30克,每块种薯保有1-2个芽眼。伤口愈合后用适合药剂拌种,拌匀晾干,在温度为18-20℃的室内采用层积法催芽,待芽长到1厘米左右时,放在散射光下晾晒,芽绿化变粗后播种。
3.整地施肥。播种前要早耕地,结合耕地施肥。每亩撒施商品有机肥100公斤(或农家肥5000公斤)+120公斤三元复合肥(17-10-18)+20公斤硅钙肥,耕匀耙细。有机肥要充分腐熟,严禁施用生活垃圾制造的有机肥和未经腐熟的鸡粪、鸭粪、猪粪等动物粪便。提倡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
4.适期播种。中原二作区跨度大,播种时间差异大,种植模式多样。春季露地播种一般在 1 月底至 3 月下旬,秋播的一般在8月上中旬至 9 月上旬。各地要根据农业生态资源条件、覆膜或露地等种植方式和上市时间等合理确定播期,适期播种。如山东塑料大棚三膜、四膜覆盖栽培一般于12月中下旬至1月中旬前后播种,中小拱棚二膜覆盖栽培一般于2月上旬播种,露天地膜覆盖栽培一般于2月底开始播种。
5.栽培方式。一般实行单垄双行种植,垄宽80-90厘米,株距25-30厘米,设施种植密度以5500-6000株/亩为宜,露地地膜种植密度以4500-5500株/亩为宜。种植时开5-10厘米浅沟,施种肥和防治地下害虫的药剂,与土拌匀,浇足底水,水渗下去后播种,播种时将种芽顺垄沟方向,播后培土起垄,培土厚度8-12厘米,喷施除草剂后覆膜。
6.田间管理。覆膜播种及时放苗,避免灼伤幼苗。推荐采用“膜上覆土技术”,即在马铃薯芽距离地膜2-3厘米时,覆土3厘米左右。露地播种出苗后及时松土、灌溉促早发苗,注意防倒春寒。马铃薯设施栽培出苗前主要围绕提高棚内气温和地温进行管理,白天温度不宜低于30℃,夜间不宜低于20℃,出苗前一般不用通风;出全苗后,应及时降低棚温炼苗,以提高植株抵御低温的能力,根据棚内温度决定通风口的大小和通风时间的长短,白天温度保持在15℃-20℃,夜间温度保持在8℃-10℃。播前盖膜增加地温和保墒,播后尽量避免浇水。齐苗后、团棵期各浇水一次,落蕾后小水勤浇,有条件的可采取滴管技术。团棵期叶面喷施海藻肥或腐殖酸肥促进发棵,落蕾后分两次每亩施10公斤高钾全水溶肥,可结合防病每次添加磷酸二氢钾100克,防止叶片早衰。后期重点防治晚疫病,自团棵期始,密切观察田间病害发生情况,发现病株立即拔除,远离田间深埋,并在周围撒施生石灰。田间每隔7天喷施1次适宜药剂防治。
7.雨雪降温等灾害性天气管理。做好冻害预防。在低温来临前,可在田间采取灌水、熏烟等措施减轻冻害影响。低温来临前一天在垄沟灌水2/3,低温过后立即排水,有条件的地区建议改沟灌为喷灌;或于凌晨在棚内点暗火生烟;也可低温来临前喷施适合的植物防冻剂溶液。加强冻后管理。及早清除设施大棚周边积雪,及时压膜或重新覆膜,加固和修复棚室。清理棚室排水沟,干旱地块及时浇水。晴日适时通风,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如部分叶片受冻,及时清除枯烂枝叶,可喷施叶面肥+甲霜霜脲氰,连喷两次(叶面肥:尿素0.6%+磷酸二氢钾0.5%);如有植株冻死应及时补种健壮的种薯。
8.适期收获。早春马铃薯要结合市场行情合理安排,分级、包装销售。以高产为目标的地块,待马铃薯50%叶片变黄后,块茎脐部与着生的匍匐茎容易脱离,块茎表皮韧性较大、皮层较厚、色泽正常时收获。秋薯收获要不影响后茬作物播种,同时要注意防止因过晚收获而冻伤薯块。
9.科学贮运。二作区马铃薯一般鲜薯即时销售。若不能及时销售,应放在冷库中贮藏,贮藏前要严格挑选,去除病、烂、受伤及有麻斑的薯块,在冷库中堆藏或装箱堆码,温度控制在3-5℃,相对湿度85%-90%。运输时注意防光防潮和防高温。
三、南方冬作区
主要包括广西、广东和福建的大部,海南全部,云南东南部和贵州南部低海拔地区以及四川南部低海拔河谷地区等。
1.品种选择。以早熟或中早熟,薯形椭圆或扁圆、顶部不凹、脐部不陷,黄皮黄肉、表皮光滑,芽眼浅而少,易于清洗和去皮,适合鲜食菜用品种为主。
2.种薯选用。符合GB 18133-2012 标准、种薯休眠期已过、生理年龄达到顶芽至多芽生长期的,一、二级大田用种薯。最好选用30-50克的小整薯播种。
3.整地施肥。一是田块选择。土质以富含有机质、肥力较高、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微酸性且前作为水稻的沙质壤土最为适宜。不能与番茄、烟草、辣椒、茄子等茄科作物轮作。二是整地起垄。耕整地前,每亩用5%毒死蜱或辛硫磷颗粒剂2公斤拌细土5-10公斤撒施土壤消毒。按110厘米包沟起垄,其中垄面宽85-90厘米,垄面高20-25厘米,垄间沟宽20-25厘米,要求土块细碎,垄面、沟底平直,撒(条)施基肥。土地平整和开沟起垄施用小型农用机械执行。三是肥料施用。每亩施腐熟的鸡粪或鸭粪等腐熟有机肥400公斤,纯氮13-16公斤,氮磷钾肥最佳配比按N:P2O5:K2O=1:0.3-0.56:1.5-2.0,用释放期为60天的缓控释肥和常规化肥按照40%:60%的用量比例组配施用。全部有机肥和化肥均作为基肥,其中50%的肥料在土地平耕整时全田撒施、50%的肥料在起垄后垄中开沟条施,再进行耕作播种。
2.种薯处理。
在播种前1-2天,选择已发芽的较大种薯进行切块,每个切块最适宜重量为25-30克,每个切块须带1-2个芽眼。切块应呈三角形、契状。切块后30分钟内,用2.5公斤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1.25 公斤 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或20%甲基立枯磷)均匀拌入50 公斤滑石粉成为粉剂,每100 公斤种薯用2 公斤混合粉剂拌匀,均匀拌于切面,晾干,使伤口愈合。
3.科学播种。采用早稻-晚稻-马铃薯、早稻-蔬菜-马铃薯或蔬菜-蔬菜-马铃薯等水旱轮作耕作制度。冬种马铃薯根据前茬收获时间,一般在10月20日-12月30日播种。一般采用单垄双行种植,播种深度5-8厘米,株距22厘米左右,每亩播种4000-5500穴左右,每亩用种150-200公斤。播种方式有沟播和穴播两种方法,将催好芽的薯块采用“品”字形错株播种。下种时薯块不能直接接触基肥,播种深度以薯块上面覆土5-8厘米为宜。播种后在垄面上覆盖0.012-0.02毫米地膜,地膜应覆盖整个垄面或垄基部,两边地膜拉紧、用土盖严,然后用培土机或人工将沟里面的泥土打碎均匀覆盖在薄膜上面,覆盖厚度为3-5厘米左右。地膜覆盖采取小型农用机械执行。
4.田间管理。一是除草与培土。播种后7天内喷施50%乙草胺乳油300倍液(或72%都儿乳油500倍液)定向喷雾杀除杂草。对于出苗后垄边杂草,结合培土人工除草,或者每公顷用12.5%高效盖草150倍液于杂草3-4叶期喷雾。齐苗后和封行前进行两次培土,可以根据植株长势用小型农用机械配合进行。二是水分管理。全生育期始终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80%,以获得高产。冬季少雨干旱时,可采用沟灌的办法润土,灌水高度约为垄高的1/3,最多不超过1/2,保留数小时,垄中间8-10厘米深处土壤湿润时及时排水,严防积水造成烂薯,或暴干暴湿造成空心薯、畸形薯。三是叶面肥喷施。现蕾和开花期,结合病虫害防治,用生命素、氨基酸肥、维他灵、磷酸二氢钾、硼、镁和锌肥等进行叶面喷施2-3次。封垄期开始每隔7-10天用微量元素叶面肥喷施3-4次。薯块膨大期结合病害防治用磷酸二氢钾叶面肥每隔7-10天喷施3-4次。叶面喷施应在晴天下午进行。
5.防治病虫害。冬种马铃薯主要病虫害有青枯病、黑胫病等细菌性病害,晚疫病、早疫病、灰霉病、枯萎病、黑痣病等真菌性病害,地下害虫、蚜虫等虫害以及病毒病。防蚜虫应选用针对性药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敌杀死乳油1000倍液;2.5%氟氯氰菊酯乳油、20%丁硫克百威乳油1000-1500倍液,1.8%阿维菌素2000-3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等)交替进行防治。晚疫病以预防为主、化学药剂防治为辅,一旦发现中心病株应及时拔除,带离地块销毁。雨季来临前3-5天开始喷施(保护剂+治疗剂),每隔7-10天喷施一次,一般喷施3-4次,为防止抗药性,应几种药剂轮换使用。保护剂有:72%霜脲·锰锌、50%烯酰吗啉、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80%大生可湿性粉剂、代森锰锌等。治疗剂有:银法利、丁子香酚、阿克白、阿米西达、克露、银法利等。
6.预防霜冻害。采取灌水喷水防霜、排水抗冻、覆盖防寒等措施做好寒冻预防工作。受冻较轻的田块,增施速效有机肥、磷钾肥等热性肥、叶面肥,喷施百菌清、甲基拖布津等防病害发生,同时注意疏通大田沟渠,减少田间积水。受冻严重的田块,提早收获,改种其它作物,尽量减少损失。
7.收获。依据成熟度、农药使用情况、气候、市场及后作农时等因素确定收获日期,选择晴天或晴间多云天气收获。收获前田间不能有积水。收获后晾干表皮水汽,及时完成分级套袋和晾干,避免烈日暴晒、雨淋。如不能当时出售,储存场所要宽敞、阴凉、通风,不宜有直射光线。
四、西南一二季混作区
西南一二季混作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和西藏等省份和湖北和湖南的西部、陕西的南部,种植面积约占全国40%。区域内地势复杂、海拔高度变化大,立体气候明显。马铃薯一年四季均可种植,以一季作(大春)为主,春秋二季作(小春)为辅。一季作马铃薯主要集中在乌蒙山区和武陵山区平均海拔 2200 米的区域,二季作马铃薯分布在整个西南地区的中海拔区域,包括滇桂黔石漠化区、四川盆周山区、滇中地区、黔中地区和滇西边境片区。
(一)乌蒙山区大春作区
乌蒙山区包括云贵川的昭通市、曲靖市、毕节市和凉山州等地。
1.合理选择品种。选择抗晚疫病、休眠期长、耐贮运、干物质含量较高、稳产高产、鲜食饲料兼用的中晚熟品种。选用符合 GB18133-2012国家标准的一、二级大田用脱毒种薯。
2.整地施肥。选地时注意前茬作物除草剂、新生物菌肥等的使用情况,避免除草剂残留危害。在前茬收获后及时深耕细整地,作业深度以打破犁地层为原则,一般为25厘米左右。播种前用微耕机、旋耕机等机具或牲畜实施浅耙作业。有机无机肥结合,亩施腐熟的农家肥1500-2000公斤;基肥追肥相结合,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确保后期不脱肥早衰。
3.种薯处理。种薯生产地块,要提前除杂去劣,确保品种纯度。种薯单独储藏在通风阴凉处,确保在播种期生理状态良好,即播种时刚刚发出壮芽。干旱年份,最好选用整薯播种,必须切块的,要做好切刀消毒和种块防病处理,种块尽量大一些,带2-3个芽眼。更换切刀用酒精和高锰酸钾及时消毒,种块处理要根据本地土传病害选择适合农药拌种或喷洒。
4.种植方式。密切关注土壤墒情,严重干旱年份可采取侧膜集雨方式种植,干旱年份可采取平播后起垄方式种植,正常年份可采取垄作(单垄或大垄双行)方式种植。一般2月-4月初播种,播种密度每亩3000-3500株。密度可依据品种特性和种薯大小调整,植株高大的品种稀一些,种植矮小的品种密一些,大种薯稀一些,小整薯密一些。推荐采用小型机械化播种,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项作业。
5.田间管理。播后苗前选择合适除草剂喷施到土层表面,或出苗(3-5叶期)后、杂草1-5叶期时根据杂草种类选用除草剂,在行间近地面喷施,尽量避开马铃薯植株。本区域马铃薯生产为雨养农业,不具备灌水条件,但要注意前期保墒抗旱、后期清沟排渍防涝。苗期结合中耕培土追施尿素5-15公斤/亩。有条件的地方采用高地隙中耕施肥培土机具或轻小型田间管理机械作业。中后期如出现缺肥症状,可喷洒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
6.病虫害防治。该区马铃薯晚疫病严重,播种时选择合适药剂拌种,生长季节应用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指导确定防治时间,生长前期喷施保护性药剂进行预防,生长中后期喷施治疗性药剂防治3-6次,注意药剂轮换交替使用。对黑痣病、疮痂病、粉痂病等土传性病害,选择合适药剂进行土壤或种薯处理,发病初期喷施或浇灌合适药剂。对地老虎、蛴螬、蝼蛄和金针虫等地下害虫采用拌毒土或毒饵效果好。
7.适期收获、科学贮运。本区域马铃薯一般在7月-9月成熟或非正常死亡,进行人工抢收。收获的鲜薯应立即上市。如用作低海拔冬作或早春栽培种薯的,可就地短期储藏,适时运往目的地。注意收获时不要沾上雨水,选择通风、阴凉、避光的地方储藏。储藏库房要预先清理干净,进行灭菌、消毒,如用40%甲醛30 毫升/立方米消毒灭菌,同时做好防鼠准备。
(二)武陵山区大春作区
武陵山区地处渝鄂湘黔四省交界处,主要包括湖北恩施州、湖南怀化、湘西和张家界、贵州铜仁和重庆东南地区。该区海拔700米以上区域一年一季,春种秋收;海拔700米以下区域春秋两季。
1.选择优良品种。选择优质、抗晚疫病和高产专用品种,脱毒种薯符合 GB18133-2012国家标准的一、二级大田用种薯。低山区域要重点选择薯形好、表皮光滑、芽眼浅、抗霜冻的中早熟品种,秋作马铃薯要采用早熟、耐湿、商品性好的品种。二高山及高山区域要重点选择抗晚疫病、薯形好、品质优、耐贮运、休眠期长的中晚熟品种。间套作要选择株型直立或半直立、耐荫性好、晚疫病抗性较好的品种。
2.科学整地施肥。应避免与茄科作物轮连作,可与禾谷类、豆类、绿肥等作物轮作。充分了解前茬作物生产情况,特别是除草剂、新生物菌肥等的使用情况,避免除草剂危害。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翻耕细整地,作业深度以打破犁底层为原则,最好达到30厘米左右。播种前再利用微耕机、旋耕机等机具或牲畜力量实施浅耙作业。施肥要做到精确定量、有机肥无机肥结合,测土配方施用。播种时施用化肥离种薯3-5厘米,然后覆土起垄,垄高15-20厘米。细土覆盖,以利出苗。建议依据土壤肥力亩施腐熟好的农家肥1500-2000公斤,如无有机肥,可加大马铃薯专用复合肥用量至100公斤/亩,作底肥一次施入。
3.适期播种。低海拔地区12中下旬播种,4月-5月收获。一般采用高垄双行方式,种植密度通常5500株/亩左右(植株高的品种密度小一点,植株矮的品种密度大一点)。二高山及高山地区1月下旬至3月上旬间播种,可以净作,也常与玉米间作,一般采用单垄单行、大垄双行、平播后起垄等方式种植,净作密度通常在4000株/亩左右,间套作密度通常在2200株/亩左右。低海拔地区秋作马铃薯一般在8月下旬-9月上旬完成播种。
4.田间管理。采用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两种方式。人工除草配套中耕培土等措施进行。化学除草可采取土壤封闭法和茎叶喷雾法,前者在出苗前选择合适除草剂喷施到土层表面,后者在出苗(3-5叶期)后、杂草1-5叶期时根据杂草种类选用除草剂,在行间近地面喷施。茎叶喷雾要尽量避开马铃薯植株。本区域为纯雨养农业,前期干旱、中后期雨水偏多,特别要注意清沟排渍防涝。苗期结合中耕培土视苗情追施尿素10公斤/亩左右,或每亩施碳酸氢铵25公斤+硫酸钾5-8公斤兑水条施。有条件的地方建议采用轻小型机械中耕培土清沟。
5.病虫害防治。晚疫病是本区域常发重发病害,建议播种前选择合适药剂拌种,科学应用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生长前期喷施保护性药剂预防,发病初期喷施治疗性药剂防治3-6次,注意药剂轮换交替使用。对青枯病、疮痂病、粉痂病等土传性病害,选择合适药剂进行土壤或种薯处理,发病初期喷施或浇灌合适药剂连续防治2-3次。对地老虎、蛴螬、蝼蛄和金针虫等地下害虫采用拌毒土或毒饵控制。
6.适期晴天收获。此区马铃薯一般在6月-9月成熟或非正常死亡,成熟时恰逢雨季,晴天人工抢收上市。低山区域早春作和秋作需根据市场行情适时收获,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中高山区可机械收获,需在成熟后待薯皮老化,避免收获时机械损伤。
7.分类科学贮运。低海拔早春作和秋作收获的鲜薯应立即上市,尽量不要长期储存。要抢晴收获,避免沾上雨水,选择通风、阴凉、避光的地方储藏,烤烟种植区要密切关注块茎蛾危害,做好预防工作。6月-9月收获的鲜薯和种薯若需要长期储藏,储藏地要预先清理干净,进行灭菌、消毒,同时做好防鼠准备。对短期储藏销售的薯块,收获后须分级、精选装箱或装袋,装卸轻拿轻放,运输车辆箱体铺草席减轻磕碰损失。
(三)春秋二季作
1.优化品种布局。以菜用薯为主,少量自用。依据海拔选择品种,400-800米的区域选中早熟品种,800-1200米区域选择中晚熟+中早熟品种组合,1200-2200米区域选择中晚熟品种。秋作宜采用早熟、耐湿品种。与玉米间套作要选择株型直立半直立、耐荫品种。
2.整地施肥。水稻是最好的前茬,优先选择水旱轮作方式。在前茬收获后及时深耕细整地,作业深度以打破犁地层为原则,一般为30厘米左右。播种前再用微耕机、旋耕机等机具或牲畜力实施浅耙作业。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施用,最好是精确定量、测土配方施肥。播种后采用沟施或穴施,施用化肥离种薯3-5厘米,不要与种薯直接接触,然后覆土起袭,垄高15-20厘米。细土覆盖,以利出苗。川渝山区要特别注意施用石灰、土壤调理剂、碱性肥料以及多施有机肥等进行土壤调酸和改良土壤。
3.种薯处理。播种前要至少一个月调种,在通风阴凉处催芽,确保在播种时种薯生理状态处于多芽期。大的种薯要切块种植,切种要做好切刀消毒和种块防病处理,切块尽量大一些,带1-2个芽眼。可用酒精或高锰酸钾进行切刀消毒,种块处理要根据本地土传病害为害情况选择适合农药拌种或喷洒。
4.适期播种。本区域小春马铃薯12月中旬-1月中旬播种,秋作马铃薯8月上旬-9月上旬播种。一般采用单垄单行、大垄双行、平播后起垄和畦作等方式种植。建议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以提温保墒,根据促早熟栽培需要可采取双膜覆盖。依据品种确定种植密度,一般密度为4000-4500株/亩。一般采用大垄双行(即高厢垄作)地膜覆盖方式,干旱严重、水源较好的地方可采用畦作。有条件的地区可机械化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项作业。
5.田间管理。在马铃薯播后苗前选择合适除草剂喷施到土层表面,盖上地膜。也可以在马铃薯出苗(3-5叶期)后、杂草1-5叶期时根据杂草种类选用除草剂,在行间近地面喷施,尽量避开马铃薯植株。春季马铃薯处于季节性干旱区,建议采用大垄双行膜下滴灌技术,争取做到水肥一体化。早春栽培要注意清沟排渍防涝,秋作播种时田间要三沟配套防渍害。苗期结合中耕培土追施尿素5-15公斤/亩。
6.病虫害防治。低海拔区马铃薯晚疫病重,多在5月初发生,应用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指导生长前期喷施保护性药剂,发病中期喷施4-6次治疗性药剂,注意药剂轮换交替使用。高海拔区晚疫病较轻,一般在连阴雨后注意防治。密切关注块茎蛾和斑潜蝇,发生初期连续防治2-3次。对地老虎、蛴螬、蝼蛄和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可采用拌毒土或毒饵防治。
7.适期收获、科学贮运。早春马铃薯根据品种熟期和市场价格,在效益最大时期收获。若用机械收获,需在成熟后收获,使薯皮老化,减轻机械损伤。收获后的马铃薯块茎按照收购商要求,分级、精选装箱或装袋,装卸轻拿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