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霉病是百合植株上发生最普遍的病害之一,分布广泛,南方露地、北方保护地都可发病。一般病株10%~30%,重病地块或棚室病株可达50%以上,显著影响百合生产。发病严重时造成茎叶枯死,花蕾腐烂,影响球茎产量。百合灰霉病菌主要以菌核渡过不良环境,春季由菌核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气流在田间迅速传播为害。5月上旬始发,5月下旬至6月下旬盛发。久雨转晴及雷阵雨可促使病害流行,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氮肥过多、过迟,低洼积水,均有利于发病。
症状识别
该病全生育期都可发生,可侵染植株各个部位,主要为害叶片,亦侵染茎、花蕾和花瓣。
1.苗期染病:常致幼苗成片坏死,最后腐烂,在病组织上产生灰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2.幼株染病:生长点死亡。
3.叶片染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向花茎方向坏死腐烂。初期为透明水渍状小斑点,而后急速扩大为褐色至红褐色长椭圆形,大小约(0.4~0.6)×(0.9~1.5)厘米的病斑,边缘呈水渍状。在低温、潮湿的季节里病斑表面着生灰色至灰褐色的霉状物,严重时多数病斑愈合,造成叶片焦枯。露地栽培的百合严重发病时,常见整畦似火烧状。病害发生后若遇干燥或高温环境,病斑则被抑制发展,病斑边缘下陷,中间部位干枯,形成易脆裂的坏死组织。受感染叶片生长受阻、变成畸形。
4.花茎染病:当花茎被感染时,感染区域的叶片死亡、茎上形成坏死区域。
5.花器染病:初期出现针尖状褐色小斑点,随后扩展引起花蕾腐烂。病菌感染花瓣时,首先会产生点状水渍褪色斑,然后病斑会在短时间内扩大转为浅灰褐色。感染轻微时仅引起花器畸形,严重时会引起整朵花凋萎。环境湿度较大的情况下,所有的病部都会产生大量灰褐色霉状物,均为病菌的分生孢子。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择设施栽培,于遮雨棚内能有效降低灰霉病的发病率。露地栽培时,选择空旷、没有建筑物、树林的地块种植,使空气能自由流动。冬季或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株并烧毁,及时摘除病叶,以减少菌源。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如水旱轮作也要至少2年,以免病菌通过土壤传播。选用健康无病球茎进行繁殖,田间要通风透光,避免栽植过密,促植株健壮,增加抗病力。由于种用球茎可能带菌,所以百合种用球茎栽培前要使用药剂消毒。
2.药剂防治。一般在5月上旬喷药保护,每周1次。出现病斑后,可以加大使用次数和用量,喷药时叶片正反两面都要均匀喷雾。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1∶100的波尔多液、86.2%氧化亚铜、53.8%氢氧化铜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5%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800~1000倍液、45%噻菌灵悬浮剂800倍液、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溶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等喷洒,也可用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1300倍液、50%异菌脲及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加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何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