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小麦穗期主要病虫呈重发态势

网友投稿  2018-05-04  互联网

  全国农技中心近日组织各方专家会商全国小麦中后期病虫害发生趋势,根据病虫发生基数、小麦品种布局、耕作制度和未来天气趋势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18年全国小麦中后期病虫害总体发生重于常年,穗期病虫重发态势明显。

  根据预测,2018年全国小麦主要病虫害总体发生重于常年,穗期病虫重发态势明显,全国发生面积为8.9亿亩次,其中病害发生4.6亿亩,虫害发生4.3亿亩次。

  主要病害方面,赤霉病偏重以上流行风险高,重于常年,流行面积约1亿亩,需预防面积约2亿亩次,重发区域呈北扩态势。其中,江汉、沿淮及其以南麦区大流行,黄淮南部麦区偏重流行,西南大部、黄淮北部、华北南部、西北大部中等流行。药剂预防适期为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江汉和江淮为4月中下旬,黄淮和华北南部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西北大部为5月上中旬。

  条锈病总体中等发生,轻于上年,发生面积约3800万亩。其中,湖北大部、河南南部、陕西大部、甘肃东南部、新疆伊犁河谷偏重流行,西南大部和西北其它麦区中等流行,黄淮大部、华北南部等麦区偏轻发生。流行盛期,西南和汉水流域为4月中下旬,黄淮和华北南部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西北冬麦区为5月中旬至6月中旬、春麦区为6月下旬至7月下旬。

  白粉病总体中等发生,接近常年,发生面积9000万亩。其中,江苏沿淮、淮北和沿海局部以及河南北部偏重发生,黄淮、江淮、西北及西南大部中等发生,华北大部麦区偏轻发生。发生盛期,江汉和江淮麦区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黄淮麦区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华北和西北麦区为5月份。

  纹枯病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3亿亩。其中,江汉、江淮和黄淮大部偏重发生,华北大部中等发生,西北大部偏轻发生。江汉、江淮目前已开始侵茎,黄淮、华北和西北麦区发生盛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

  此外,叶锈病、茎基腐病、根腐病发生区域扩大,上升态势明显;全蚀病、叶枯病、黑穗病、胞囊线虫病等病害在部分地区会造成一定为害。

  主要害虫方面,穗期蚜虫总体大发生,发生面积2.4亿亩。其中,华北和黄淮北部麦区大发生,黄淮南部、西北大部、四川盆地偏重发生,其它麦区中等发生。为害盛期,江淮和黄淮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华北和西北冬麦区为5月上旬至6月上旬,西北春麦区为6月下旬至7月下旬。

  吸浆虫总体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000万亩。河北、天津、山东、河南、安徽、陕西等地局部地块会出现高密度点片为害。成虫羽化盛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

  此外,麦蜘蛛、一代棉铃虫、一代粘虫、灰飞虱、麦叶蜂、麦茎蜂、土蝗等在部分地区会造成一定为害。

  大部麦区小麦品种布局无明显变化,易感赤霉病品种占比达90%,黄淮海主产麦区小麦品种对条锈病抗性较差,感白粉病、叶锈病等病害的品种种植面积大,且品种连片单一种植,有利于病害发生。黄淮海麦区虽因迟播苗情较弱,但近期苗情转化快,加之重视肥水管理,中后期田间群体大,对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蚜虫等病虫害发生有利。江汉、江淮、黄淮麦区播期推迟且不一,生育进度差异大,扬花期极不整齐,致使易感病期拉长,遭遇连阴雨天气几率增加;且此区域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性进一步增强,防治效果降低,赤霉病流行危害威胁加大。黄淮海麦区小麦抽穗扬花期与吸浆虫羽化期较为吻合,有利于其产卵为害。

  4月中下旬,大部麦区气温正常或偏高,江淮、江汉、黄淮麦区有多次降雨过程,有利于赤霉病、条锈病的流行。据气象部门预测,5月份,华北和黄淮东部降水偏多1~2成;江淮、江汉麦区降水接近常年,但常年降雨均值大,将加重病情蔓延;华北和黄淮东部等大部麦区气温接近常年,有利于穗期蚜虫繁殖为害。 (中心)



http://farm.00-net.com/news/13/2018-05-04/289857.html